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吃水果必须削皮?使用红外线体温计会伤害眼睛?口罩越厚越好?消毒液浓度越高越有效?疫情期间,错信了谣言,不仅不能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得不偿失,伤害到自己。只有科学防控、科学战"疫",才能取得胜利。这些谣言,让我们一起抵制吧!疫情期间吃水果必须削皮?流言:水果表面会吸附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吃水果必须削皮真相: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性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两种方式传播给其他人,而在水果、蔬菜上存活的可能性很小。再者,大家在食用水果前都会清洗。采用流动的水对水果进行15~30秒的冲洗可有效减少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细菌病毒的污染。所以,食用洗干净的水果都是安全的,不会有传染病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谣言民众关注点是网络谣言识别的基础工作,为识别、分析、研判、预警网络谣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按照研究范式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提炼出以"情绪宣泄"为核心的12个民意关注点,分析和总结新冠肺炎网络谣言民意关注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根据民意关注点在演化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19)
伴随着新媒体爆炸式的发展,信息在新媒体中迅猛的"病毒式传播",网络谣言甚嚣尘上,如果任由网络谣言滋生、传播,其负面影响不可估量。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基础和现实表现,并从打造地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等三个方面来阐释地方网媒怎样针对网络谣言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研究人员与奥地利、沙特阿拉伯研究团队合作,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真实完整的新冠病毒三维影像。在纳米尺度的图像上,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像一颗奇异的星球,表面分布着硕大的、可以自由摆动的刺突蛋白"触手"。  相似文献   

5.
正流言:90%的新冠病毒能在1分钟内被茶水杀灭,99.9%的新冠病毒能在10分钟内被茶水杀灭。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乔贵宾的视频验证了此结论。真相:网传的这项研究指的是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微生物感染症学教授矢野寿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不同茶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的研究。该篇文章的结论是:本次研究并未能验证"可以通过喝茶达到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还未被证实的消息,谣言传播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当前国内谣言传播研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兼具现实意义。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类谣言伴随着疫情蔓延不断传播,与疫情共同影响着民众心理。相关谣言一度成为舆论焦点,谣言传播研究也随之展开。本文基于32篇以疫情为背景的谣言传播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当前国内谣言传播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2017,37(12):30-34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9.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使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许多谣言相继产生。2011年3月16日,我国爆发食盐抢购风潮,这场风潮是由关于核辐射将污染我国海域和食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导致的。本文以我国"抢盐"谣言为研究对象,对"抢盐"谣言传播的始末进行梳理,分析此次"抢盐"谣言的传播特点,并探讨预防和应对重大灾难性事件谣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谚语"谣言止于智者"是在实践中谣言控制的经验总结,侧重定性概括。论文结合定量动力学模型进一步阐述谚语的理论意义,利用微分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了谣言的传播规律,探讨谣言传播的最终稳定性状态,得到了谣言是否蔓延的阈值。通过对参数的控制,可以调整谣言控制策略,为管理者在舆论控制决策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秋月  张露 《情报探索》2022,(10):38-44
[目的/意义]旨在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实践思路。[方法/过程]以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谣言为例,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从描写、理解和阐释三个层面研究网络谣言的语言学形式特征、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特征。[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形式特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多个层面。在话语实践方面,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互文性相关,受众的理解和传播与谣言所实施的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和表达行为相关。在社会实践方面,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动机主要是利益驱动和情绪驱动,多元媒体下的话语权为谣言的产生提供条件,社会认知图式促成谣言的理解和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批评话语分析为网络谣言文本的识别、网络谣言行为的治理和人们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就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一些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并得到应用。检测方法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外,病毒还可以经由气溶胶、消化道、母婴等不同方式传播,传播渠道多,传染性强。因此,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比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全国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备受关注。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传染性如何?复工复产后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公众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焦点一:"无症状感染"并非新冠肺炎特有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肺炎所特有,很多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上将这  相似文献   

14.
正流言:m 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 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吴布林  刘昱琪  李光 《情报科学》2022,40(11):33-39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广泛传播,会造成社会恐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团结。为此,需要对舆论场中的谣言进行研究,促使其尽快消减,使其不利影响最小化。【方法/过程】首先,本文在对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类型与谣言传播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将谣言传播划分为产生、扩散、高潮、消减与平息等五个环节。然后,分析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传播过程中居民情绪与媒体素养对于谣言传播的影响,结合谣言本体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构建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传播、扩散与消减模型。最后,以新冠疫情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与居民情绪是推动谣言传播的主要因素,而媒体素养则对谣言的传播发挥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提出相关治理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为有效控制谣言,确保社会稳定团结提供一定帮助。但由于案例单一,验证结果较局限,日后可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专家们坦言,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但是医药工作者们并没有放弃,中西医各显神通,老药新用也来解燃眉之急,最近一个阶段,一些药物已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肯定,也有质疑,到底谁会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特免血浆制品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血浆治疗"是把治愈康复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再输给其他患者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谣言,自诩机智的人总会表示:我懂科学,谣言骗不了我。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很多情况下,谣言由于带着极强的趣味性、轰动性和戏剧性,反而比真相更容易被人认可。在科学发达的美国,一些非常离谱的谣言就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流传多年。比如以下的5大谣言——从"化学凝结尾的阴谋论"到"美国政府策划了9·11",它们十分吸引媒体,曾搅得科学家心烦意乱。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杞人忧钴"事件背后隐藏着两只老虎:三人成虎的谣言风潮和被比喻为"笼中虎"的民用核技术。在这场真相与谣言的赛跑中,民众因轻信谣言而躁动,民用核工业也遭受误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谣言的扩散已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线下人际关系网络或线上互联网,谣言在耦合网络之间的传播变得更加普遍。另一方面,以往通过概率方式研究谣言的传播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受众的个体特征差异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 以受众的年龄作为两种网络的耦合依据,提出基于受众年龄的新型谣言传播的耦合社交网络(ASCN)。从受众的认知能力、匿名程度、权威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受众的从众心理、记忆效应、好友的影响作用等心理特征方面对受众进行画像,构建多维度函数实现基于受众画像的谣言传播模型。[结果/结论] 基于ASCN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ACSN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当前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呈现出的"线下引起线上共鸣"、"线上溢散线下"的特征;受众的基本特征和心理特征能够对谣言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戈壁滩上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谣言,在没有"常识"和"逻辑"两大天敌的情况下,它们迅猛繁殖,真所谓"谣言辟不尽,歪风吹又生"。难道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它们了吗?我们召唤勇敢的青年,前来接受谣言破坏神的试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