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罗琳  顾新 《软科学》2017,(6):15-18
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活动过程,在以大数据为背景的知识管理视阈下,提出了知识流动的"数据-人-知识"框架,探讨了智慧数据的内涵,并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知识库分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管网模型,阐释了基于智慧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互补性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收益模型,对知识互补性转化为现实协同创新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论证了产学研最优劳动资源的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阐释了产学研异质组织之间实现有效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基于跨组织知识转化SECI拓展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获得相关指标对跨组织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性程度,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促进"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跨组织知识转化,以及提高知识增值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研究表明:(1)在跨组织知识转化各过程中,外部知识内部化对知识增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内部知识外部化过程,外部环境相对最小;(2)组织结构和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开放性和知识传递能力、组织网络嵌入性为各跨组织知识转化过程中影响知识增值的关键因素;(3)跨组织知识转化中的知识增值主要受到组织自身属性及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链理论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的过程、障碍及协同攻关机制.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进行界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技术—产品"逻辑,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进行研究,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双重导向的创新特征、竞争前技术特征及广泛应用的市场特征分析不同协同过程中的障碍,从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分析其障碍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攻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面向知识创新及传播过程、面向技术孵化及转移过程、面向产品创新及推广过程的协同攻关机制可以化解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基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创业三大功能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开放科学与创业科学两大路径模型。并通过对美国5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实证测量,得出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大学科学、创业功能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路径的选择与大学的三大知识功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协同创新的过程。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存在着知识生产与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联盟性质、联盟内知识产权契约、产学研联盟生产知识的属性等因素。从促进知识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互补的实现效果决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本文首先从动态视角界定了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内涵,基于场理论和知识的维度划分构建了互补过程中的场域交互模型,提出场域交互是知识互补的基本实现方式,再将产学研知识互补分为局部互补和整体互补两个递进过程,通过自组织理论和BS模型分别阐述两个阶段的内在运行机理,系统刻画了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研究表明,组织之间的协同意愿、知识异质性以及组织知识能力等影响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复杂性对知识协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协同机制在各影响因素对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环境中,供应链企业间进行协同创新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供应链企业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是其进行有效的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对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及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企业间基于知识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当知识共享风险过大时,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难以发生;当知识共享风险较小时,企业才酌情考虑协同创新相关事宜。最后,本文主要就如何规避知识共享中的风险进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恒敏  李柏洲 《科研管理》2017,38(5):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13所分院的统计数据,基于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传播的三维视角以及复杂系统理论中经典的"B-Z"反应模型对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活跃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活跃度差距明显,并与外部投入强度保持一致性,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活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分院在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传播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倾向;基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程度将科研院所分为活跃型协同创新系统、平稳型协同创新系统和一般型协同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武建鑫 《现代情报》2014,34(5):124-130
协同创新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选取CNKI收录的941篇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基于共词分析视角构建协同创新关键词的共词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等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协同创新是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等关键词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同时成为协同创新近期研究的热点;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分为5个主题:高校协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科技体制改革、企业创新模式、产业协同制造,并且各主题在协同创新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位置。  相似文献   

16.
郭韧  程小刚  李朝明 《科研管理》2018,39(11):107-115
协同创新是利用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创新成本最小的一种新的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形式和频率都发生了变化,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流动是创新的保证,协同企业之间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发挥好知识产权合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是创新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对协同创新中企业知识产权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合作效率进行了模拟评价,并提出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提高知识产权合作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协同机制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知识创新,将协同机制引入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首先根据国内外创造力理论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不同科研团队案例调研,构建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论证该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特性。此复杂系统具备应用协同机制的条件,据此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应用模型,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某科研团队的案例分析,即在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实施协同管理,观察协同机制在各个子系统中的具体实施和实际应用,并验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倪渊  张健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87-1699
作为跨组织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协同知识管理实践(CKMP)是实现企业间知识协同,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已有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探讨如何成功实施CKMP以及CKMP对组织竞争优势获取的影响。为了弥补现有研究不足,本文在明晰CKMP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前因和后果变量,并以5个地区的342家集群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CKMP是一个由协同知识创造、协同知识存储、无障碍的知识获取、协同知识扩散以及协同知识应用构成的多维构念;(2)CKMP的成功实施受到组织特点、知识属性以及协同情境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3)不同因素对CKMP的影响效果有差异,知识属性的影响效果最强,组织特点次之,协同情境相对较弱;(4)CKMP与知识质量、集群供应链整合以及组织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本文提出了协同知识管理实践前因及后果变量的整合模型,是对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Because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enterprise clusters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is generally low,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ubjects. We research,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connection states between nod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knowledge symbiosis or knowledge spillover ability of the entire innovation network, lear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ns in the neural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arious nodes in innovation network. We then determine the knowledge association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and then analyze the trigger conditions of fus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flow under this condi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research. Second, we built a model of the knowledge transfer connection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and select a path of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multi-agent innovation, we analyzed the incentiv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constructed th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alyzed the mutual transfe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innovation nodes, and analyze the simulation innovation network through certain examples. The knowledge fusion process in China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evel of the regional multi-agent innovation network.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in knowledge flow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nowledge exchange under social networks, and neural network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ymbiosis or knowledge spillover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incentiv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roughout the primary parts innovation process, optimizing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o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ain agents, optimizing the knowledge exchange relationship from one node in the innovation network to another and improv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regional mesh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