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基于企业层面的开发—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划分,这种模式划分可以与政策以及政策工具更紧密地连接.采用1986—2011年中国省级专利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开发型、探索型和混合型3种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当前我国开发型模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内陆地区,探索型模式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省市,其余部分为混合型模式.本文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划分对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霞  陈琦  贾宏曼 《科研管理》2022,43(7):1-10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嵌入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智慧表现。本文构建基于“资源效用-技术结构-应用领域”的智慧城市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进行演进脉络、政策网络关系、阶段性共现主题词和政策工具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感知基础架构与顶层设计、智慧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智慧应用领域异构化发展三个演进阶段;(2)第一阶段政策主题涵盖政策目标、基础技术、政策特征和组织体系四个主题词群,第二阶段政策主题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环境构建、技术标准化与评价,第三个阶段政策主题是数据深度融合、异构领域应用和政策作用效应;(3)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存在结构性非均衡,相较于演进初期衡稳使用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导向政策工具稳步增加,需求导向政策工具动态匹配;(4)相较于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导的云计算支撑产业层,物联感知平台政策倾向于供给型与环境型组合效用,并深化推动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适配耦合的智慧应用领域政策。  相似文献   

3.
欧盟创新政策体系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盟创新政策体系的发展和主要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分阶段介绍欧盟创新政策的发展沿革,并分别从欧盟和各成员国两个层面分析四种主要的欧盟创新政策.最后,针对我国的创新政策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理论经历了从线性创新理论到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加强及相邻国家科技合作的增多,跨国的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开始产生,其主要是研究在跨越国界的创新系统内各创新主体有益互动的机制,以使知识要素在系统中有效流动,最终提高系统的整体创新能力。欧盟于2000年提出的欧洲研究区实质是一个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形成的泛区域创新系统,欧盟在推进欧洲研究区的进程中对治理模式及治理工具的探索及应用是对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有益实践探索,对我国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出台了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本区域科技合作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三角还缺乏协调一致的区域性科技创新政策,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本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总结欧盟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特点及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政策时可以借鉴欧盟科技创新政策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国外服务业创新政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维普适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并以天津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状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政策体系的五个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russelator模型的科学转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模型,基于2013-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并未形成,但数量在逐年上升,且当某一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某一年份出现耗散结构后,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会保持耗散结构现象的连续性;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有序性程度和整体有序性提升潜力均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形成耗散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全面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四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炜  赵娟 《科研管理》2015,36(2):79-87
本文运用结构化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英国服务创新政策分类模式、治理结构和政策特征的翔实阐述,以期对我国服务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指出,英国服务创新政策主要分为供应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两类模式,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共享治理模式,具体特征包括:存在清晰明确、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链条;同一层级的部门之间存在横向的协同决策与政策执行;政策效果依赖于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基于服务创新政策评价清单和政策对比模型,笔者指出,我国服务创新政策体系存在三点不足,即缺乏统一的服务创新治理结构;供应导向型服务创新政策比重过大,需求导向型服务创新政策显著不足;服务创新政策定位存在偏差。基于此,本文最终从完善服务创新治理结构、强化需求导向型服务创新政策、明确服务创新政策定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腾挪空间。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演化视角出发考察群落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建模方法与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面临知识源冲击风险时,中国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有差异化表现;群落演化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群落内紧外松的结构特征深化,韧性先上升后下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水平高、知识喷泉型区域的群落结构对韧性的影响边际效应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多样性是影响群落演化与韧性关系的中介因素。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创新主体与政策制定者要重视保障群落边界开放性、增强区域技术多样性,避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脆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府在不同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实施的各种政策的效用差异,分析了区域创新中政府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正确政策的做出必须建立在政府对本区域创新环境认识的基础上,政府应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模式和阶段特点实施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促进特定地区发展而实施的对口支援政策,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招商引资是受援地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路径,如何提升受援地区创新能力备受关注。本文以三峡工程对口支援政策受援地、位于三峡库区核心地带的万州区为区域案例对象,首先分析对口支援政策下招商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建立研究框架,然后从5个对口支援万州区的企事业单位案例出发,分析对口支援政策下招商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招商引资精准匹配对口资源政策,对受援地区知识流动、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产生全面影响,其影响机理主要通过精准承接产业转移、精准识别企业特征、精准发挥禀赋优势、精准整合创新要素来作用于区域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创新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口支援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技术和区域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沈能 《科研管理》2020,41(8):49-59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确立综合竞争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产业集聚为研究视角,首先以2009-2013年30个省(市)的创新活动为研究样本,使用超效率共同边界函数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创新效率,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重点考察了三种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集聚外部性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显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同时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但中西部地区仅从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中获益。(2)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各组群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更为相似,所以,组群内部的省(市)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张永忠  陈灵杉  姚星 《科研管理》2020,41(8):123-134
明晰城市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并识别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2005-2016年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识别地级市层面的绿色专利数量,通过回归分解识别影响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及其贡献度。本文发现:(1)我国的绿色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整体发展迅猛,中西部地区相对缓慢,不同城市的绿色创新产出呈现两极分化。(2)不同地区影响绿色创新产出的因素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绿色创新产出的边际影响更为明显,中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受到经济发展指标、创新投入要素和政府行为的联合影响,西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呈现出政府行为主导的特征。(3)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各类专利产出不平衡的主要因素,而创新投入的要素作为影响创新产出的直接因素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0,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Knowledge bas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omparing Nordic clusters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must take place within a context of the actual knowledge base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economy, as the innovation processes of firms are strongly shaped by their specific knowledge base. In this paper, we shall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types of knowledge base: analytical and synthetic. These types indicate different mixes of tacit and codified knowledge, codification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qualifications and skills, required organis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 as well as specific competitive challenges from a globalising economy, which have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sectors of industry, and, thus, for the kind of innovation support needed. The traditional constell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surrounded by innovation supporting organisations, constituting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nearly always to be found in contexts of industries with a synthetic knowledge base (e.g. engineering-based industries), while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a cluster will normally be the case of industries-based on an analytical knowledge base (e.g. science-based industries, such as IT and bio-tech). In the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five empirical illustrations from a Nordic comparative project on SM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will be used: the furniture industry in Salling, Denmark;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North Jutland, Denmark; the functional food industry in Scania, Sweden; the food industry in Rogaland, Norway and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Horten, Norway. We argue that in terms of innovation policy the regional level often provides a grounded approach embedded in networks of actors acknowledg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knowledge base of an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盛亚  陈剑平 《科研管理》2013,34(6):25-33
本研究开发了一套针对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政策量化方法与工具,以京、沪、浙、粤与苏五地区域创新政策为样本开展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五区域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分布结构呈多样化、完备化的特点,其核心利益相关者为股东、竞争者;五区域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在"利益-权力"结构上表现出利益与权力的普遍不对称,重利益轻权力现象显著;基于分布结构与内容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以往理论成果的进一步对比显示,多数利益相关者群体存在政策体现与理论预期的不契合。区域间量化结果对比为区域创新政策趋同化的论断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带动了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要素流动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的创新政策出发,对区域创新政策协调、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澄清。基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下辖的42个地级市/区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观察期内共1670条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处理,分别运用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要素流动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改进政策协调进而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证支持。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流动在创新政策协调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人才资源及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2014-2019年中国60个大中城市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引才政策工具分类建立评价指标,基于要素流动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引才政策及其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引才政策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引才政策空间优于欠发达地区;引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空间溢出,推动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引才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人才引进的规模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城市创新绩效提升正相关。研究结论对引才政策效果评估、完善地方引才差异化策略和区域人才布局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关于创新生态系统(创新30)的思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迫切需要实证研究对思辨中提出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际检验。建立适用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优化第三代创新政策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创新政策出发,研究创新生态系统评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标等问题,建构了包含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开放性三个维度的创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007-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增长空间较大,同时也佐证了当前的创新政策亟需转型。第二,近年来我国创新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种群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种群之间协同创新仍动力不足。第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善创新投入与产出比例上尚需调整政策,未来应追求更加广泛的系统开放性。第四,创新政策应注重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和开放性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避免因过度引导而产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畸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