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幼小衔接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衔接教育方式上、教育内容上、衔接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正确理解幼小衔接,避免"小学化教育";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幼小衔接问题;严格贯彻幼儿园的办园宗旨。  相似文献   

2.
陆俊豪 《知识文库》2023,(13):41-43
<正>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做好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探究,找到正确的幼小衔接工作方向,解决当下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教师主要的工作目标。本文从当下幼小衔接教学工作入手,先简要阐述了“双减”政策给幼小衔接带来了哪些指导作用,之后对“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开展策略予以讨论,希望能够推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幼小衔接是一项关键性教育工作,因为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观念以及他们的小学生活状态。为了让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教师们始终致力于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但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这让幼小衔接工作进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严莉 《考试周刊》2015,(31):180-18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重点工作,如何做好衔接工作,让幼儿从身心两方面都能很快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是幼儿教师必须解决和落实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在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工夫,本文主要介绍将幼小衔接工作落实于教学、幼儿日常生活、社区及家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何蓉 《科幻画报》2023,(3):167-168
在幼小衔接中,幼儿需要从熟悉的幼儿园环境进入陌生的小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改变无疑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群体的一大挑战,因而一些幼儿产生非常明显的焦虑情绪与不安心理,需要教师帮助。因此,教师主动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活动内容,积极探寻研究幼小衔接方法的教学价值,并立足幼儿园与小学两个角度总结出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方法,力求为幼儿打造一个趣味诱导、快乐推动、能力发展的过渡区间,帮助幼儿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一般泛指幼儿园学段和小学学段之间的衔接。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小衔接应重点培养社会意识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包括科学衔接和合力准备。  相似文献   

6.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对幼小衔接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一般的幼小衔接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方面,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因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许多幼小衔接模式已不再适应幼教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幼小衔接误区幼、小衔接工作一直受到幼儿工作者普遍重视,但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期,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愉快顺利地做好幼小衔接。目前我们在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仍存在着以下问题:重视幼儿知识储备的导向、过于表面化的开展,集中于大班毕业时进行,单方面地开展衔接工作等,缺少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开展。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的衔接,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养成习惯入手,加强与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小衔接要有度,既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更要关注幼儿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幼小衔接要有据,要找出幼儿入学的困难点,以此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幼小衔接要有序,要将长期的养成教育与关键期的入学教育结合起来;幼小衔接要有法,幼儿园要与小学、与家庭合作;幼小衔接要有效,通过追踪、监控与反馈调整,确保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为幼小衔接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从微观系统中观察和分析,在幼儿衔接的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小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微观系统处理出现的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最新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理念,采取最恰当的衔接方式,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完成。就微观系统的视角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为今后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林宜真 《教师》2023,(2):90-92
幼小衔接是幼儿适应小学集体生活,迈向下一人生阶段的重要过程。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陌生环境与集体,使其在幼小衔接阶段产生较好表现。基于此背景,文章在阐述幼儿园培养大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的前提下,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要求幼儿园明确一日生活价值,重视领域课程,同时关注家庭、社会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可行之策,以期优化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教育行业发展中,最重视的问题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这是我国儿童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针对近几年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其幼小衔接问题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而其幼小衔接工作受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幼小衔接的效果是关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部分,也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应对策略,真正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有效开展,为幼儿未来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带领幼儿重新定义学习的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幼儿摆脱幼小衔接中面临的断层现象,唯有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借助教育合力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展开。本论文就立足于此,分析了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家园合作共育提出了几项观点和看法,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吕庆 《学苑教育》2020,(5):94-94
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氛围下,幼儿的学前教育也应在教育高度上有所提升。本文分析了我国幼小衔接的工作现状,对区域活动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借此为幼小衔接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转折期,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尚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单向化""表面化",家庭教育"孤立化"等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建立展开探讨,提出了"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是解决幼小衔接四个基本问题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胡俊 《少年世界》2018,(4):12-15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话题,许多的幼教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受当今社会上一些不适宜需求的影响,以及家长对幼小衔接观念片面和错误的理解,导致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依然存在单向衔接和表面化问题。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的多方衔接,缺一不可。多渠道宣传,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帮助每个幼儿从容进入小学;加强与小学的深度和双向衔接,共同助力幼儿适应性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的颁布,幼小衔接再度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幼小衔接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既要认真研读幼小衔接纲领性文件要求,更要关注幼儿需求。坚持儿童立场,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从能力与习惯着手,立足常态课程、幼小衔接桥梁课程,全面促进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并尝试开展个性化幼小衔接工作。多方合力让幼儿主动适应幼升小的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张朋 《学周刊C版》2011,(9):200-200
幼小衔接工作是学校、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幼儿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又能有效地挖掘幼儿的潜力.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后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坤 《时代教育》2014,(12):252-253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自觉地建立起规则意识,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如何才能使幼儿更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幼小联手,家长和学校的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66):161-162
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衔接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小衔接的工作主要落在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的内容中。幼儿时期作为幼儿教育启蒙的阶段,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小学属于知识储备、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文章就幼儿园大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学策略,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