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作为一个地方的活化遗产,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而具有天然的文旅转化价值。紫陶承载建水千年的地方文脉,但在近年的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浅层利用、表层开发的困境。文章借“舞台真实”理论探究以建水紫陶为例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文旅语境中的转向可能,强调在注重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协调统一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审美性地呈现技艺造物的动态过程,提升手工技艺的可参观性,创新文化表征形式。通过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的转变,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具有政治性、历史性和教育性特征;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在象征意义、精神标识和记忆选择中进行价值表达。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辅导员自身先定好位,积极挖掘和善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找到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歧义丛生的概念。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发和运用大学文化概念。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大学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为大学及其成员认同的大学稳定的存在方式。大学文化的实质性内蕴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大学的文化生态(包括作为符号象征的物质文化、外在力量的制度文化和内在品质的精神文化),表征大学文化对内部师生发挥作用的文化存在;二是指大学的文化力量,表征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发挥影响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5.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07,(10X):F0003-F0003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之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马踏飞燕》(第12册第1课)这篇看图学文,介绍了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这尊铜制的骏马在雕塑、造型、构思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是向学生进...  相似文献   

8.
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象征/符号通过其意义表述和价值阐释,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符号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性动力因素,也是揭示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文化指示器。  相似文献   

9.
《马踏飞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首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课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 ,配合一幅精美的照片 ,介绍了1969年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的造型特点 ,表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在本组教材中 ,这篇课文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 ,教师可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一是思想方面 ,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二…  相似文献   

10.
族群的核心符号体系以生死关怀为元话语,即“话语的话语”;这种元话语典型地表现在作为人生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仪式中。苗族文化体系中的丧葬仪式深度反映人与神、生与死、先祖与后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丧仪展演把苗族社会的灵魂观念和社会活动勾连起来;灵魂观念既为社会活动提供指导,自身也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复制。文章拟通过对西江丧仪的展演过程、丧俗禁忌、符号象征等进行历时性分析,透视西江苗族社会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符号,同时也在器用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原生论”与“工具论”的“二元和谐”。  相似文献   

11.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过渡的特殊样态,因其“亦城亦乡”的独特性而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在“村改居”社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中,受文化延续性、稳定性的影响,社区意义空间、交往空间、权力空间的重构远滞后于生存空间(物质空间)样态的变化。从空间变革的视角审视“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居民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文化归属感消解、社区情结转化艰涩、主体意识薄弱等多重瓶颈。有鉴于此,基于物质空间、意义空间、交往空间和权力空间之界分,重塑公共景观这一空间之“基”、深挖符号资源、完善社会关系网络、推行网格化管理等则是纾解“村改居”社区居民文化认同困境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佤族文化符号群依存于佤族社会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之中,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象征。以木鼓为中心的文化符号群是佤族传统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标识,是佤族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浓缩,是佤族文化最具典型的代表。佤族文化符号群既包含精神文化象征符号群,也包含物质文化象征符号群,这两个层面的文化符号群大多以木鼓为中心。木鼓中心符号群的存在形态有着不同的类型,同时,其结构是动态的,因之,其象征意义和功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既有共时性之相对稳定性,也有历时性之嬗变。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读,可管窥佤族社会文化变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郭高巍 《考试周刊》2012,(22):26-27
武侠剧是人们接触最早的电视剧类型,港版《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些人心中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但武侠剧这种脱离现实.仅供娱乐的电视剧类型因无力承担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长期忽视。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港台武侠小说及港台影视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武侠作品几乎成了中国符号的象征。在这种情境下,第五代导演们纷纷拍出了自己心目中富含文化表征的武侠大片.从而也带动了电视剧的“宏大”武侠时代。  相似文献   

14.
“帘”的初义是遮蔽,现实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尊卑贫富的象征,艺术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如诗如梦的象征。“帘”象征着分隔和阻断,可以营造诗性的艺术空间。垂帘与卷帘可以作为心态封闭与开放、拒绝与融入的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史互证方法,以《世说新语》与“英雄”相关的记载为线索,全面比较关于魏晋“英雄”的其它相关材料,尝试解读以“胡须”作为魏晋“善”、“恶”兼备型“英雄”外在形貌的共同符号标志,以及象征其权力意志异化的独特文化叙事模式,深入探讨魏晋“英雄”权力意志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生产与消费是具有中国性特征的文化表现形式,其符号的互动、具体表征与接合的体现、与其文化的“杂交”,无不彰显武术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方法论诠释学和本体论诠释学两种思维模式的观照下.“文化理解”一语具有不同的含义。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考察.文化理解的实质就是人这一存在者对其存在的当下把握和对其未来的筹划。对文化的理解不能用认识方法论上的正确与否评判,它具有多元性:在文化理解的历史性维度上,它表现为这种理解在内容和意义方面的多元性;在以对话方式体现的文化理解的本体论诠释学循环里,它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文化理解本身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它始终参与并影响着历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刘三姐文化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刘三姐形象传播与接受的时空范围不断被拓展。作为艺术符号的刘三姐形象的物态符号发生了由神祗偶像到明星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变,符号所指发生了由神巫到政治符号及消费符号的嬗变。刘三姐形象相应地发生了从歌仙到平民英雄到世俗歌者的演变。建国后刘三姐文化被纳入国家话语,成为政治文化的表征并成为壮族文化的象征,刘三姐形象的重构要返魅其应有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9.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内层的设计文化理念到外层的物质设计形式,都表现出包装设计文化既有物质性、时代性,更有民族性.在包装设计中,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具有自己民族化的包装思想和语言形式,才能使民族的包装设计文化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对世界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20.
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四川遂宁旅游的介绍视频。师:大家都知道中东有死海,是否知道中国也有死海?(学生齐答:知道)我来自中国死海所在地——遂宁。就在我离开遂宁到雅安的那天,遂宁被授予了“中国旅游城市”的称号。“马踏飞燕”的标志也将落户遂宁。作为老牌“中国旅游城市”的雅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