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解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其"知人、分类、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当代学校教育中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反思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的不足,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面对学生身心状况差异应采用保健康复班教学;面对运动技能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采用"等级教学";面对身体素质和兴趣差异明显的学生采用"兴趣班"教学;面对性别差异的学生采取"男女分班"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正确看待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笔者认为,体育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三差异"而让学生学习分层次、内容分快慢、教学分形式,从而使全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三差异"是指学生已有技能储备的差异、学习情感差异(含意志品质和体育学习重要性认识等)、开展体育活动身心特征的差异,后一点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有价值。"学习分层次"是指依据"三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效地调动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几年来,城市高中普遍推行男女分班教学,如何运用卓有成效的方法激发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动机与锻炼热情,已成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所谓体育教学激励方法指的是体育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盲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存在视觉上的障碍,在对盲生进行教育时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特殊,和对普通学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盲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指导盲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要确保盲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遵循以“健康”为主的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盲生能够掌握体育技能,促使体育课堂更加有趣,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的人本主义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荣 《山西体育科技》2007,27(1):40-41,57
目前我国正围绕着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刻认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主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教学的本质要求。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以及建立体育学习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对素质教育中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新时代体育教育新目标,即力求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和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的实现,助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基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加强合作学习方式并创建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动力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提出必须要改革当前体育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加强合作学习与游戏方法对于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程度,切实落实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这一现代教学基本理念。本文从理论的角度介绍探究性学习及其特点,找到探究性学习模式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多元关系,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和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汉族大、中学生的体能素质总体水平呈显著下降状态,台湾男女学生体能水平均落后于福建学生。对此,闽台两地的体育工作者要贯彻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实施福建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与台湾新的“健康与体育”学习领域的课程计划。  相似文献   

9.
罗敏辉 《体育博览》2011,(7X):97-9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当前的情况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实不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的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锻炼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而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我们去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面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的方向,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教学新途径。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515名普通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运用定量法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进行研究,并用SPSS11 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体育综合测评成绩方面有显著差异,女生成绩明显好于男生;男女生在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寻求帮助"和"学习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的共性大于差异,但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课堂表现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调查研究等方法,对现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审美需求、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心境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审美需求率较低,并且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从分析体育教学过程基本构成因素入手,探讨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金有 《体育科技》2014,(1):114-116
学校体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教育过程,而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充满着很多的变数,如学生的旷课、迟到、作弊,教师的不认真不负责,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漏洞等等,都会造成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偏离。按照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理论,对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过程控制方面的管理尝试,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试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消费作为高校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体育消费的行列中去,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有偿的体育锻炼或纯粹的体育消费。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表明,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①男性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高于女性;②城市、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呈递减下降趋势;③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水平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办会理念,在解析"人文奥运"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挖掘体育教学的人格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自主""三拓展""四互动"的"三三四"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理工学院本部2010级33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0级中全面实行"三三四"体育教学改革。经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三四"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是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方法:采用自编的《体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对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施测,再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特性、形成及影响因素等加以研究。目的:通过对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现状、影响因素的考察,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论:不同性别,职称、地域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实践性知识可通过自我反思和理论提升两种途径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可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加以传承;教育理念、自我的认识、教学策略以及反思是影响体育教师实践知识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文化变革,极大地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的构建,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在新媒体文化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等,均发生着积极变化。随着学生权力意识的提升,高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体育课程权力的赋予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希周  何美娟 《体育学刊》2002,9(5):113-115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拔河现象”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一种矛盾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大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制约;师生对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的差距;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等原因。因而解决“拔河现象”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宜多纲多本;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化,高中体育教学选项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goal orientations of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involved in an optional post-16 physical education (PE) programme were related in a conceptually consistent manner with their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uccess in PE. We also deter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achievement goal-belief dimensions and reported enjoyment and boredom within PE classes. Participants (n = 171) in a sixth-form college PE programme completed an inventory assessing their task and ego goal orientations, beliefs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in PE, and emotion in PE activities at college. Separate factor analyses of goal orientations and beliefs fo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revealed two goal-belief dimensions. The first dimension showed ego orientation was linked to the view that ability and deceptive tactics lead to success. The second dimension suggested task orie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belief that success is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and effort. This task goal-belief factor was found to be mo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njoyment in PE among female students than among males. For boys, the task goal-belief factor wa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with boredom in PE, but this was not the case for girl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emerged between the ego goal-belief factor and reported emotion in PE among the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nts. Facilitating task involvement and beliefs about causes of success that are fundamentally under personal control may, therefore, promote positive affective experiences in sixth-form PE, especially among female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