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浩 《钓鱼》2004,(8):40-40
如果您到美洲或是欧洲旅行,也许能够偶然遇到一位满载而归的钓鱼者。当您询问他是如何钓到这么多鱼时,他会很有耐心地告诉您:“这些鱼不是我钓到的,而是我射到的。”对这种看似古怪的回答,您根本无须感到惊  相似文献   

2.
有位钓友初学钓鱼,十次出钓九次空,但他每次都能找到没钓上鱼的借口。这天他又没钓到鱼,老婆见他又空手而归故意问:“鱼呢?”这位钓鱼新手一点也不感到窘迫,反而郑重其事地问:“今天农历几号?”“五月初五。”老婆茫然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4.
跑鱼     
《钓鱼》2008,(8):65-65
老张的儿子小萌哭着冲进了家。他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情。 “爸爸和我钓鱼,他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的鱼。那条鱼真大。当爸爸遛鱼时,线断掉了,鱼立刻就跑掉了。” “哦,过来,小萌,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在遇到这样的意外时,不能这样哭,而是要笑才对。” “我就是这样做了,妈妈。”  相似文献   

5.
侯习金  娃娃鱼 《垂钓》2010,(2):58-59
每次大伙都没钓到鱼的时候,鲁叔都会坚定地认为这里没有鱼;但要是他钓到而我们还是空军,鲁叔就会拎着鱼在我们眼前摇来晃去;倘若我们钓到鱼而他还是空军,鲁叔就奉劝大家赶紧离他远点——这是我多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鱼鹰张斌     
邹卫平 《钓鱼》2005,(14):46-46
张斌30多岁,人瘦皮肤黑,眼睛贼亮,说话声音大略有点儿沙哑,衣着没有讲究,不像个城里人。然而张斌却是商城县钓鱼人中有名的鱼鹰。有人用一句俗语戏言他钓鱼是“贼不走空路”。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他钓鱼太在乎鱼,钓不到鱼不罢休。二是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办法钓到鱼。三是他能吃苦,“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只要能钓到鱼,什么地儿都能去,什么样的罪都能受。  相似文献   

7.
香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4):32-32
现代钓鱼认为,用什么饵钓鱼是由鱼的食性决定的。可是自古以来,“芳其饵”根深蒂固。姜太公三天三夜没钓到鱼,一老农指点他,必芳其饵。姜尚依其言,换上香饵就钓到了鲫鱼和鲤鱼。  相似文献   

8.
黑海垂钓     
刘少才 《垂钓》2001,(12):66-67
钓鱼者大都喜欢谈“过五关”的事,钓到如何如何大的鱼,而不愿说“走麦城”,好像钓到大鱼是能耐,钓到小鱼就窝囊了。我认为在海上钓到大鱼也好,钓到小鱼也罢,都是本事。相比之下,能钓到小鱼更有本事,因为这是比耐力、比信心、比意志的较量。我在黑海钓过从头到尾不超过5厘米的小鱼,至今想起来还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9.
钓鱼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6,(20):69-69
幸运钓鱼某人一时心血来潮,花了八百多元购置了一套钓鱼用具后,随朋友一同去钓鱼。一天下来,他才钓到一条鱼。回到家中,他闷闷不乐。妻子问他为什么?他告诉妻子说:“我花了八百元才钓到一条鱼,真倒霉!要是能多钓几条鱼,那该多好呀!”妻子安慰他说:“你算够幸运的了,八百元一条鱼,你要是多钓几条那才算倒霉呢。”多了大刘喜欢上了钓鱼,钓鱼之初回回空手而归。大刘为了能钓到鱼,最近天不亮就出发,直到天黑还没回来。一次,邻居老赵问大刘的妻子:“你老公最近鱼钓的是不是比过去多了?”大刘妻子回答:“是多了。”老赵接着问:“哪种鱼多了,是草鱼…  相似文献   

10.
钓友于师傅是一位退休的老产业工人,为人热情、性情直爽、快人快语、乐于助人,是个典型的“乐天派”:由于他为人随和、诙谐幽默,时间长了,在钓鱼人部落里,无论年长年少的,都一律叫他“老嘎鱼”。他非但不恼,还乐于答应,更以此为荣,而且有一套理论基础,谓之:“老于=老嘎鱼,老=大,这就是说,我老于能钓到大鱼!”  相似文献   

11.
苏栩 《钓鱼》2012,(16):26-27
小药古已有之,堪称国粹。《说苑》记载,姜太公三天三夜未钓到鱼。一老农告诉他,必“芳其饵”,于是他把饵做得香香的就钓上了鱼。  相似文献   

12.
“甩砣”钓得大“青波” 一连几天,技术处副处长老何都抽空到梨子坳往乌木水库里抛撒煮过的红薯,希望能钓到大草鱼。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老何早早前去摆开架势,不巧碰上对岸的远处放炮炸石,能否钓到鱼心里没底。在乌木水库是不允许使用海竿、绕线轮一类钓大型鱼的渔具的,见到此类钓具一律没收。这可难不倒工艺员出身的老何。他将0.35毫米线径的钓鱼线绕在直径5厘米左右的小药瓶上,上面拴两只16号钩,  相似文献   

13.
记得年轻时曾向一位当地颇有名气的“钓翁”请教钓鱼“要诀”。他笑着对我说,当你知道“为什么钓不到鱼”的时候,你就知道“怎样能钓到鱼了”。这算什么“要诀”,简直像佛家的“偈语”,怕是不想告诉我。  相似文献   

14.
杜新财 《钓鱼》2011,(1):50-52
钓友“蓑翁”在《感悟》一书中曾这样精辟地总结过:“没去的地方有鱼。在这儿没钓到,后悔应该去那儿,总觉得没去的地方应该有鱼,其实去了也不一定有鱼。”  相似文献   

15.
自动浮漂     
钓鱼者大都喜欢谈“过五关”的事,钓到如何如何大的鱼,而不愿谈论“走麦城”的事。好像钓到大鱼是新闻,钓到小鱼就不是新闻了。我认为海上钓鱼有两种本事,一是钓大鱼,二是钓小鱼。我在黑海曾钓过从头到尾不超过5厘米的小鱼,至今想起来还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6.
苏栩 《钓鱼》2006,(14)
一位在美利坚钓过鱼的朋友撰文说,在一艘可以容纳30人的钓鱼船上,我第一个钓到了鱼。船上的渔工提着我钓的鱼向钓手们大声宣布:“某某先生已第一个钓到鱼了,我们向他表示祝贺!”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见4月19日《新民晚报》)。这让我们的同胞感到很意外,很激动——把一个人独  相似文献   

17.
别轻视抄鱼     
我原以为抄鱼是个简单的事,甚至认为离开抄网照样可以钓鱼,可现实中的两件事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教训:那是1998年春季的一天下午,我与一位钓友去垂钓。当钓友钓到一条约重10千克的大草鱼时,我一时激动,生怕鱼跑掉便跳进河里去帮钓友捉大鱼。“抄网、抄网”尽管朋友提醒我用抄网,可他也情不自禁地冲下了水。由于鱼在水中挣扎起来,其力量不小于人的力量,加之鱼身上又有一层溜滑的粘质层,既抓不牢也掐不住,我俩虽齐心合力,但反被鱼鳍划破皮肤,浴血奋战,弄得狼狈不堪,大鱼还是逃之夭夭。另一次,是在去年7月20日这天,我有幸钓到了一条大鲤鱼,待将鱼…  相似文献   

18.
我的钓友老吕,人称“钓鲫能手”,在盛夏午时别人都很难钓到鱼的时候,他却屡获丰收。 老吕有何“法术”?在下在此“泄密”。 渔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因此又有了另一条渔谚:“夏秋钓早晚。”实际上,就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中午的鱼照样能钓上  相似文献   

19.
高手葛大侠     
卫平 《钓鱼》2005,(23):47-47
葛德伟四十出头,但被钓友称为葛大侠已经有十多年了。他的名字经常被钓友挂在嘴边,谠得最多的就是他钓了多少鱼,钓了多大的鱼,在什么地方钓到的鱼,当然,也有说他在哪儿跑了条大鱼。如果你向他当面证实,他会很绅士地笑着说,有那回事,但没那么玄。  相似文献   

20.
张孚 《垂钓》2007,7(2):70-70
有一种海鱼很爱生气,只要被人钓上岸,它的肚子就气成了球状。因此,有些人习惯称这种鱼为“气鼓鱼”。有一次,钓友老三和夫人在海边垂钓,夫人钓到了一条气鼓鱼,惊讶地问:“瞧,它的肚子怎么这样大呀?”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哈奇怪的,它怀的是龙凤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