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锁成俊 《宁夏教育》2013,(11):52-52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中,在古诗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古诗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多媒体教学解决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题,使古诗教学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来了,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培养品读古诗的兴趣,增强学习古诗的自信心;能借助文本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古诗意境;品味古诗意蕴,体会杨万里对“荷”真挚、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蒋庆 《中学教育》2007,(1):46-47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说过:细节就是上帝。确实,一部小说中精致细腻的描写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使其沉醉其中。如果把“细节”这个概念移植到语文教学之中,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去构建语文的宏伟大厦,一定也能学生流连其中吧。下面就古诗教学的几个片断,来透视古诗教学的细节之美。一、细在“吟咏”之中王崧舟老师执教《秋夜将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翻在“讲讲——抄抄——背背”这一层而上,原本意韵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古诗开放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的古诗课堂教学相对的 ,以开放为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多媒体为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生态环境资源 ,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教学目标开放古诗教学目标是指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它包括各年段 ,每课时的目标。但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祖国古代社会的习俗、风情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 ,接触某些历史阶段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及古代文化艺术 ,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等 ,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特级教师白金声在其新著《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2007年11月)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我们认为这种教法殊为不妥,因为讲白讲深讲透实在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我们这里说的“讲白”指是古诗今译,“讲深讲透”是指分析归纳古诗所谓的中心思想。那么,小学古诗为什么不能这样教呢?又该怎样教呢?这个问题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在今天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古诗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奇丽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中受到熏陶,可以怡情益智。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呢?我想:古人在吟诗作赋中十分讲究“诗情画意”,融情于境,以深邃的意境烘托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融境,境染情,以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教学中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古诗,提高领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重“诗情”而轻“画意”。我们常常在一个“情”字上下功夫,忽略了“境”的渲染,使“诗情”成了飘渺之物…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当教师引领着学生沿着古诗教学的基本路径“行走”时.必须关注三个重要因素.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纯理性图解”、“识记性死读”和“多媒体课件作秀”的弊病,这损害其鉴赏中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新课标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积累古诗基本知识,科学灌输鉴赏方法,同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注重介析高考试题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汤路 《湖南教育》2004,(10):25-25
悉心指导阅读,初步感知古诗。按照《课标》“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当“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只就古诗阅读过程中的“不懂之处”和“精彩之处”加以引导,而不搞逐字逐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使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且正确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果能由画入诗,诗画结合,会让古诗充满“画意”。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可应用“三趣曲”教学法,即课始“引趣”,课中“持趣”,课末“增趣”。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纯理性图解”、“识记性死读”和“多媒体课件作秀”的弊病,这损害其鉴赏中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新课标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积累古诗基本知识,科学灌输鉴赏方法,同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注重介析高考试题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讲一抄抄一背背”这一层面上,原本意蕴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开始,南京市语文中考的古诗阅读取材由课内转向了课外.初三古诗教学该如何定位?作者认为,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中考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纳方法,使学生“课内得法”,从而实现“课外用法”,同时不能忽略古诗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要努力寻找方法指导和情韵之美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感受典雅诗情、丰厚文化积淀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挖掘古诗内在之趣,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驱动他们的学习,使初三古诗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他们将来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刘华 《广西教育》2011,(31):46-46
“诗眼”指古诗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词,是古诗中的点睛之笔,隐含着古诗的主旨和内涵。教学时,教师从挖掘“诗眼”入手,引领学生品味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古诗的诗情,并充分挖掘其中的美学因素,可有效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一于永正老师上的古诗《草》是一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是古诗教学中的一朵奇葩。李伯棠老师称之为“一件教学艺术的珍品”,高林生老师称之为“古诗教学之中的精品”,如果让我说,我会称之为“古诗教学中的极品”。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寓庄于谐,寓教于嬉,奇思妙想,有情有趣”,可谓精彩之至。但为课锦上添花的还有学生的精彩。于老师让学生联系第四句想一想边教边悟2003年第10期当代教育科学“烧不尽”的意思,学生灵机一动,说是“地下的草根没有烧着”。于老师表示赞同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作为地面,又在地下画了草根表示“烧不尽…  相似文献   

20.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