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彰显特色是辛集一中学校管理的三大理念,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石,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追求,彰显特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三者结合能使学校管理展现出无穷魅力. 以教师和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根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教师的成长、成功和成就,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 上,教师的压力管理、心理契约、梯度协商等,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学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郎群秀 《教育探索》2005,(12):111-113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上,教师的压力管理、心理契约、梯度协商等,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学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教师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使命.那么,作为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如何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本文就尝试着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化治校是通过对文化的经营整合来管理学校,发展人。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文化管理是在高职教师团队中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满足团队成员物质需要、精神价值需要的文化管理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查找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文化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些正是作为生命的人的主要特征。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一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要确立生命意识,关注教师生命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江阳 《职业技术》2007,(3):94-9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观,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声音     
《陕西教育》2007,(9):4-4
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的管理在于关注教师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品牌学校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行政管理中,人们都纷纷提倡管理要以人为本。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呢?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本,二是以学生为本。一、以教师为本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本实际上就是管理者如何应用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情感激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三分管理七分情”。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尊重教师人格,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疾苦,端平“一碗水”。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教育管理已经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出适宜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和个性得到尊重.在按照国家法律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因素,重视人本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刘丹丹  宋金龙 《华章》2008,(15):99-100
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作为领导、教师、还是社会群体,都对学校管理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学校领导,应不断创造条件,尽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实现管理行为由"权治"到"情治";管理方式由"管"到"放"的转变.赋予教师挑战性工作,实现无缝沟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和谐校园的构建主张把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的潜能有效开发、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作为管理主客体--人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有: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重视发挥情感激励的作用;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创造机会让教师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师管理中存在一些司空见惯的心理偏见效应.一般有定型效应、晕轮效应、镜像效应、刻板效应等.作为学校管理者,如果不清楚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则不利于学校管理效能的张扬,也不利于在新课标条件下凸现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学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的基本功能.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体现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教师管理更富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光后中心小学新领导班子认为,要在潮流中前进而不被淹没,必须要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必须抓好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现在所处的位置如同斜坡上的球,它受到来自内部的教师惰性和外部竞争而形成的双重压力。如果没有制动力,小球就会下滚,这个制动力就是基础管理;如果没有牵引力,小球就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这个牵引力就是教师的创新发展。在提倡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以人为本是对每个人存在价值的尊重,对所有参与者的关怀。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教师自我完善与学校人性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自我约束、主动追求发展,学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所谓“科学管  相似文献   

15.
张淑玲 《天津教育》2006,(12):41-42
一、对“师本管理”的依据及内涵的解读“师本管理”是“以人为本”这个充满人性关怀概念的微缩,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关照人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的权利与人格,既有“为了谁”的理论意义,又有“依靠谁”的实践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解释“师本管理”。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发展与提高是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师强则校强,师名则校名“,重教”的关键是“尊师”。鉴于上述论述,“师本管理”的内涵可有以下三层意义。一是要把教师当作“人”的管理。人不仅需要物质的待遇,更需要精神的待遇,精神的待遇体现了人性的意义。因此,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基础性的科学化管理,而更应该追求教师对精神待遇满意度的人性化管理,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重视教师的精神价值,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促进教师的精神发展。二是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根本的管理。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就要让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让教师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必须首先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师兴校荣,师名生高...  相似文献   

16.
人本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它把人置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中心,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是终极目标。人本化管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具体地说,人本化管理就是要求校长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人本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高境界的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教育管理中都提出了要“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这是将“人”与其他管理要素的管理作用相比较得出的重要结论。“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会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学校领导,如何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相似文献   

18.
张琳珠 《新教师》2023,(3):26-27
<正>随着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培育新时代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幸福感、存在感、价值感,是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涵。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教师管理效度,就是要打开学校管理新格局,最大化地激发教师潜能,合理推进教师的个性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同步协调。一、发挥精神激励,实现民主管理,凸显教师主体地位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满足人的内心成长需求,实现人生命成长的诉求。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管理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和各项工作中把教师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以尊重、关心、发展教师为宗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人性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是指学校领导者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广大师生,激发广大师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最大能力的开发师生的潜能,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学校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就要坚持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和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