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连接体是指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叠放在一起;并排挤放在一起;用轻绳、轻杆联系在一起)解决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是隔离法和整体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古诗“柏梁体”的来源,并分析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纪事堆垛,概括面广;叠用名词,多押平韵;通俗诙谐,实用性强。因无明显诗歌意境,给人文字游戏之感,故在文学史中没有地位。但笔者以为由它三个特点可占诗史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架现象,有词语叠架、句式叠架以及篇章叠架,它们在形式上、语义上犹如叠床架屋,层层堆叠。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数言成分与当时白话口语成分相糅舍而造成的叠架;其次为古代汉语词语或格式的遗留与新兴的词语或语法格式的叠架。篇章上的叠架指的是古代白话小说特有的双头、双尾结构,行关键处再穿插韵或反复吟咏、或总结前、或预示下等等,这些语言与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对形成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德目的理解有三种:一指德育内容的条目,二指道德条目,三指德育目的具体化而形成的条目。德目在教材和教学中具有多种具体的形式。笼统、简单地把德目模式称之为德目主义并加以批评是片面、错误的。德目模式是古今中外实施德育的基本模式,不能一概否定与抛弃,只能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荣 《教学与管理》2012,(17):50-51
所谓"三得",是指得意、得言、得法。"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得意",笼统地说,是指读懂文本写了什么,也即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容。把"得意"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没有问题,因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第三条要求中之一点要求。这一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特别是近年来的学术论文阅读的题目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解答好这类题目呢?下面加以论述。 一、明确意思 即明确《考试说明》中这一要求的意思。所谓抽象,是指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阐发,是指阐述并发挥。阐述,是指论述;发挥,是指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因而,所谓“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就是指能将文章中那些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内容(主要指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相对于“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词语或音节的重叠这一语言现象古老而别有意趣。在中学课堂上,一般只作语法分析,说是构词法,非常大而化之。有的书又笼统称之为叠音,强调其音乐美感,对其语义表达和形象塑造的作用却重视不够。这就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感受美的机会。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说:“复叠是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共有两种:一是隔离或紧相连接而意义不相等的,名叫复辞;一是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等的。名叫叠字。”并且在后文中还从音节、组织、理解三方面阐明了叠字比复辞的三点长处。陈先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复叠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名词AABB复叠式进行考察与分析。认为,从构造性质看,名词复叠既属于构形范畴,也属于构词范畴;既可以是重叠式,也可以是叠结式。从功能形类看,既保留了其基式的体词性句法功能,又衍生了一定程度的谓词性功能。从表义功用看,可以用于遍指与统指,也可以表示泛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10.
古人好用叠字、叠词、叠句,其叠法各异,妙趣横生,颇多佳句。 一句一叠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一句二叠的,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別离”。(古诗十九首) 一句连叠三字的,如“树树树梢啼晓莺”。(刘驾诗) 一句叠三字的,如“槭槭凄凄叶叶间”。(吴融诗) 两句一叠的,如“断竹,续竹,飞上逐肉”。(《弹歌》)  相似文献   

11.
对公元1966-1976年十年历史作“十年动乱”的“冠名”太过笼统。“十年动乱”可指“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不可指这十年的历史岁月,毕竟中国的方方面面在这十年间仍在曲折发展。用“社会主义探索遭受挫折的十年”作1966--1976年十年历史的称谓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摆在显著位置,“高分低能”似乎成为过去.但是,在学历教育中,“能力”不是指的很具体,而是笼统地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能力培养”是指具体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职业教育将这三个  相似文献   

13.
叠文是汉字体系中一类特殊字体,它的起源较早,自甲骨文时期就存在,至今仍被使用。最完整、系统地收录叠文的专书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叠文可以分为二体叠文、三体叠文、四体叠文。以《说文解字》中出现的三体叠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殊的结构类型、表意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揭示叠文在整个文字系统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当老师的感觉怎么样?”每每遇到亲友们的询问,我只是淡淡一笑,无言以对。虽然躬耕三尺讲台已三年多,但当老师的感觉并不能用三言两语来简单表达,更不能用“好”或“不好”来笼统概括。  相似文献   

15.
重叠研究始于建国初期。季高先生1952年分别在《语文学习》第1、2、3期发表的《名词和副名词的叠用》、《用叠字组成的形容词》、《动词叠用》三篇文章,可视为重叠研究的开端。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研究重叠的论文发表了一百多篇,还有一批语法著作程度不等地涉及了重叠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教材和文章把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笼统地称为学校事故,这一概念虽然简要,但含义比较模糊,应该称为学生在校受伤害事故。它可以分为健康事故、权利事故、关联事故和混合事故等。健康事故是指学生身体健康受伤害的事故;权利事故是指学生的法律权利如人身、财产权利被损害的事故;关联事故是发生在非在校期间,但与学校有一定联系的事故,如参加学校规定的晚自修,路上发生事故,学生在校受到不正确的对待,在校外自杀、自残等;混合事故是指在身体健康、学生权利等多方面同时受到侵害的事故。本文主要讨论通常被称为学校事故的身体健康受伤害的事故。  相似文献   

17.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诗经·周颂·时迈》曰:“薄言震之,莫不震叠。”传曰:“震.动。叠.惧”《后汉书·李固传》引作“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李贤注引韩诗说回:“振,奋也。莫.无也。震,动也。叠,应也”;郑笺日:“薄,犹‘甫’也;甫,始也。”今案其说率皆迂曲牵强,不当诗义。此二句蒙上文“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为言.下启“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其义当指昊天“右序”有周,有周遂有天下,而得以巡狩四方也。“震”、“振”同音相通,当训震恐。《尔雅·释诂》曰:“震,惧也。”“叠”当读“慑”。上古慑读照母盍部,叠读定母盍部,限定…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人们普遍理解的“气质”,笼统地指风范或气度。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因人而异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品质和强度、活动水平、注意力及情绪的自我调节(Rothbart&Bates.1998)。  相似文献   

20.
中英诗歌中的复叠刘保安复叠(repotition)是指将同一个字、词、句或章重复地或交错地加以运用。复叠用得好,常能达到较强的艺术效果,有力抒发诗人的感情。因此,复叠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在中国诗歌和英美诗歌中,都是如此。复叠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