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首部获奖作品《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黑人男青年自我探寻的故事。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镜像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观出发,分析主人公奶娃的精神世界。说明只有将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接受黑人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才能寻得自己的根、才会真正获得精神和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黑人才能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成功地找到他们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最蓝的眼睛》里迷失自我的少女佩科拉、《秀拉》中追求自我的青年女性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发现自我的成年女性彼拉多的分析,揭示了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从迷失到反抗日益走向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通过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打破了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在小说《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虽生存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夹缝中,饱受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但她通过观察、学习、反思和顿悟,最终实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成长,成功构建了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5.
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为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清风,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奖以来,魔幻现实主义以势不可当之势席卷世界文坛,也给中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了异样的光彩。西藏以其独特的优势使魔幻现实主义之花在高原绽放,吸引着汉族作家将笔伸向这块广袤、神奇的土地,谱写一首首异域者眼中的西藏魔幻现实主义之歌,它们又以内涵的独特、描写的特别相互区别,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缘起于我与韩秀的通信。韩秀堪称一位经历过沧桑坎坷、勤奋笔耕、四海为家的作家,且是文坛难得的多面手,现居美国华盛顿。她曾为台湾和美国报刊撰写过二十多个专栏,代表作有以其个人经历“折射”中国特殊岁月时代故事的长篇小说《折射》、《团扇》,小说集《生命之歌》,文学散记《重叠的足迹》、《与书同在》、《风景》、《雪落哈德逊河》、《寻回失落的美感》等。《折射》、《生命之歌》中的部分文字被译成英文。  相似文献   

8.
在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每个学生都会唱这样一首歌:"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自我保护常记在心。勤学习,讲卫生,健身心,护权益,遵纪守法不畏强权,明辨是非,维护公德,遇到危险镇静机智,敢于斗争积极自救……"这首凝聚了集体智慧的《自护之歌》,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中众多黑人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秀拉》是其第二部作品。本文从人生的荒诞性以及主人公秀拉寻求自我、选择自由、敢于承担的传奇人生来探讨和分析《秀拉》中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蕴涵了19世纪文学作品中朴素的生态思想。其中的名篇《我自己的歌》更是以自然为背景,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兼收并蓄,营造出涵盖人类、自然和神性的不朽"自我"。这种"自我"已经初步透露出20世纪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生态自我"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