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自西魏至隋,关陇文化的发展,历经了朝代和制度的变迁.时至贞观时期,留下了颇为丰赡的文学遗产,这自是贞观时期文学不可逾越的先决条件.从观念史角度做历时性考察,能够发现文学发展的走向深受关陇集团重事功、积极进取观念的影响.观念的延续性与渗透性也都在关陇集团自身的作为中找到例证.也正是观念的潜在影响,为贞观时期的文学预设了条件,规定了贞观时期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伍丹 《语文知识》2010,(1):8-11
初唐诗文虽在理论上批判南朝骈俪和绮靡文风,但实践中却继承了南朝文学的藻饰、声韵和典故等形式美特点。"初唐四杰"在题材和风格上有较大的突破,其中卢照邻一方面继承了南朝骈俪和绮丽的文风,另一方面接受了楚辞的艳藻和句式,抒发屈原式的"骚怨"情绪。可以说,卢照邻是初唐受楚辞影响最明显的文人。  相似文献   

4.
赵盛国 《考试周刊》2011,(84):22-23
作为贞观年间最重要的诗歌类别——宫廷唱和诗,历代以来评论褒贬不一,但多集中于对其文学价值的否定与文学史功绩的肯定两类片段式的评判上,鲜有将宫廷唱和诗结合政治经济背景与各类社会文化因素起来研究其发展脉络。本文试图通过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进行全方位剖析时解读出演进过程中暗藏的"对立诗论"实践的线索,以理清脉络,从而加深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横贯高宗朝的"龙朔变体"是初唐宫廷诗风的一次重要"新变"。政治格局的激烈变动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微妙转换,使宫廷诗人的人员构成、文化心态及人格特征等发生了与贞观宫廷诗人颇为明显的差异,导致富丽谄媚的"颂体诗"畅行一时。"才优而行薄"的人格嬗变,使贞观宫廷诗人对帝国气象的颂美衍变为对帝王的无原则的阿谀。献媚邀宠、感激恩荣的"欢愉之辞",感情苍白,诗风趋向浮虚夸饰,诗歌语言上就成了繁芜雍密的"浮肿"。由许敬宗、李义府辈开创的"颂体诗"经过他们及其追随者的"自我颠覆",已走到了"绝境",由此引起的不满和反驳也就成了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6.
贞观时期的“文德”政治纲领和地域文化整合以及士庶力量消长的历史趋势成为影响此时文坛人员构成及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贞观文坛在回眸过往文学经验的基础上,追求雅正、中和之美。贞观文坛的创作在太宗等人的倡导之下形成了以箴规与颂美为主流的文坛风格。  相似文献   

7.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8.
骆宾王文学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标举风雅正道、主张情志并举、重视比兴、重视寄寓。骆宾王能够在诗文创作方面逐步摆脱六朝堆砌辞藻、情感苍白风气的束缚,在题材选择、语言修辞、结构布置、抒情方式等方面均有创新,促进了初唐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成为初唐文坛的重要开拓者,对唐代文学发展有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9.
自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的"风骨"的理论之后,初唐诗人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颓靡诗风;盛唐时期,李白"雄浑"、"劲健"、"豪放"的诗歌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又对"风骨"理论加以阐释。总之,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构成了初盛唐时期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初唐的时候,虽然政治上进入了李唐统治,但是文学上依旧沿袭了齐梁流传下来的绮丽靡艳的诗风。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直到陈子昂的出现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文学传播是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文学经典进入读者接受视线的纽带。唐诗的经典化与唐人文学传播活动密切相关,饮宴酬唱、相互寄赠、推赞等人际传播活动是唐代诗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学传播活动不仅在地域上扩大了唐诗经典的传播面,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声名远播,从而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中古文学思想发展史上,初唐阶段具有某种承前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初唐文学思想对六朝绮靡文风并非只是简单的批判,而是一种在总结前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的辩证否定。对于魏晋以来的文学思想来说,初唐可以算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对于整个唐代文学思想,它又可以比之为一个短暂的前奏,一个后来文学思想据以出发的起点。所谓初唐史家、诗家理论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其实正是这种处在新旧变化之间的文学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举子并不热衰于用传奇行卷,也没有形成风气;传奇行卷的说法是不确当的,行卷的风气没有直接促进唐传奇的发展唐传奇的兴盛及其社会影响,是由于科举人才进入传奇创作之故。  相似文献   

15.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与古文运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历来观点各异。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应从古文运动兴起前后的两个时间段来看二者的关系。古文运动兴起之前,传奇文以其散文的形式和通俗的内容,为古文运动开路;古文运动兴起之后,进一步推广了散文的形式,其"道"的内容给传奇文增添了写实精神,而传奇想象、虚构等创作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古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郡望指郡姓所出之地,兼具地缘、血缘属性,是构成家族门第的要素之一。唐世重门第,故俗重郡望,同时唐代亦崇文,尚郡望与尚文学的观念必然交互影响,彰显着唐代文学的士族化特征。重郡望观念对文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文本表达、文学思想等文学创作方面,也渗透到文人题名、文集编撰、文学集会、修谱立碑、干谒进文等各类文学活动中,在文人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初唐诗》《盛唐诗》和《晚唐诗》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史研究的三部力作。在这些书中,宇文所安共翻译了751首唐诗,数量可谓惊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的诗歌史建构和研究,宇文所安在这三本书中采取的主要是语文学翻译模式,具体而言,译者刻意地在译文中保留汉学中的语文学的严谨状态,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注释和解说。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在这三本书中,宇文所安属于研究型译者,他的首要身份是文学史家,然后才是翻译家。  相似文献   

19.
张说是唐诗由初入盛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诗人之一。一方面,他是初盛唐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以文坛领袖的远见卓识预示出盛唐诗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以诗歌创作实践沾溉、影响唐人,对盛唐诗歌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同时,他延纳文学新人,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