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邵培仁同志早在10多年前就相识,并且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那时,我们都在高校教写作课,是同行。说来也巧,1986年,我接受了新任务,主持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工作,把目光投向新闻传播领域,培仁同志也在这时开始潜心于传播学的研究和著述,我们又成了同行,经常就传播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交换意见。几年来,培仁同志在传播学这块处女地上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2.
邵培仁教授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奠定了其传播学研究的基点,《当代传播学丛书》开拓了其研究领域,《传播学导论》则是其传播理论精华的集成。近年他又努力开辟媒介管理学研究的疆域,获得了学界认可,《媒介管理学》、《媒介战略管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14部著作和近百篇论文为我国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传播学研究体系,摒弃了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典范。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其在我国当代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并不是—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它对于一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影响却既深且远。在中国大陆,自70年代末以来,有关传播学的介绍与探讨不仅从未有过间断,而且愈加显得生动活跃。在这一过程中,邵培仁同志的研究实绩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研究在传播学课题中有几项首创之功,还因为他有一种勤勉认真的学风,还因为他的学术创见中有不少涉及到了国内传播学的基本走向问题。《传播学原理与应用》:艰难之中的起步从1985年起开始构思、于1988年出版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邵培仁与他人合作的产物。它是我国大陆第一本传播学专著。 80年代初,邵培仁初次接触到传播学的观念时,就被其中许多新鲜深刻的理论所吸引,1985年前后,在复旦大学新闻学助教班研修,有感于我国传播学著作的缺乏,遂与同学戴元光、龚炜二人相互切磋,立志写出一本较为全面地探讨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书来。在此后整整三年时间里,他们查资料、拜名师、  相似文献   

4.
他和人民共和国同岁,伴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为了共和国灿烂、绚丽的明天,他在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着……  相似文献   

5.
谢一鸣是安徽省怀宁县秀山乡栏坝中学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他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这块园地上已耕耘了15个春秋,倾注了满腔的热血和才华,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的辛勤汗水、任劳任怨的工作,换取了累累硕果,桃李芬芳,他教改的方法、经验已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15年来,谢一鸣在乡村教改中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路。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读到的邵培仁主编的《经济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当代传播学》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经济传播学著作。该书以传播学为母本,在合理移植国外传播理论于我国学术土壤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揉合、融汇了近十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堪称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突破。著述领域的突破。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作者不仅成功地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7.
紫阳县洄水镇教育办主任方贤武,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称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面火红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尹典训老师是语文教师中的“不安分者”,从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种种教改试验。如今,他虽已年过半百,在教坛上送走三十余个春秋,但那锐意改革的精神仍一如既往。在语文教学这块古老的园地里,他通过辛勤的耕耘,踏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创造出了一个新天地。创立新的读写训练体系以写带读多年来,尹典训老师致力于语文教学训练体系的探讨。他认为,语文教学所以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还存在着庞大的文盲群体,由于他们缺乏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营养,而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甚至罪恶滋生的土壤。这是一块瘠薄的土地。耕耘这块土地,有的人望而生畏,有的人半途而退,有的人敷衍塞责,然而在这块土地上更有着许许多多的执着眷恋者,辛勤耕耘者,我们的主人公克山县教委副主任姜殿福同志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  相似文献   

10.
辛勤耕耘,永无止境──谈我撰写数学教研论文的体会福建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刘桦我1983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大数学系,在教育这块热土上已耕耘了10多个年头。寒来暑往,冬去春回,花开花落,我辛勤耕耘,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也有了丰厚的收获。在10多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第一部新闻传播学专著——《新闻传播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在今年1月出版了。这是邵培仁同志继与人合作出版大陆第一部《传播学原理与应用》、《经济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艺术传播学》、《教育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等书之后,与叶亚东合著的又一传播学理论力怍。作者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各种知识的合理融汇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在这一交叉边缘领域开拓创新,建立了比较完整、新颖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纵现全书,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宿城一中特级教师余宗信同志,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师大数学系。他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上已耕耘了33个春秋,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无私的奉献。他的辛勤汗水,任劳任怨地工作,换取了累累硕果,桃李芬芳,得到社会一致好评,他深  相似文献   

13.
潘懋元先生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他创立高等教育学学科,主编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建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培养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博士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已步人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仍然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确,先生是千千万万中国学人中的一位,但他继承了我们中华学人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从他青少年求学时代开始至今,始终保持着一种中华民族平实而又伟大的精神——学人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年轻的学者们去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4.
正如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人一样,年近花甲的李景铎已在教苑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40个春秋。就是他,一位普普通通的校长,在短短几年间,竟使一所地处偏僻农村的滑县第三职业高中以荣获国际发明银奖和7项国家级奖、182项省市级奖而饮誉河南,名噪全国,被国家教委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学校”称号。 面对这一圈圈光环,面对这令人艳羡的殊荣,他的眼眶湿润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下了海,也有些人人心浮动,有的甚至“身在官营心在汉”,不安于清贫、寂寞的学术研究。自然,更多的人坚守学术阵地,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上海社会科学院又学研究所潘颂德同志是其中的一位。他在现代文学研究这块园地里前于斯,夕于斯,大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之气概。他继出版专著《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廷达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中国现代诗论40家》(重庆出版社1991年1月做)之后,最近,又从十多年来发表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中挑选了一部分,加上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论传播学研究的中国特色邵培仁传播学虽然已传入中国多年,但至今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传播学怎样才能摆脱困境,成为深受中国大众欢迎、喜爱的“白天鹅”?笔者认为出路只有一条:突出传播学研究的中国特色,让传播学真正成为一门中国化的学问。一、为何要有中国特色1.为...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是“五四”新诗开拓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长诗《毁灭》.在诗坛上发生过重大影响。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在创作上逐渐转向散文。由于他在新文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先后写  相似文献   

18.
春华秋实,周而复始。转眼间我已在小学教育的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26个春秋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始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它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现年54岁的沙振兴校长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4年.他先后在10所学校担任校长工作长达28年之久.他的每一次调动都是上级组织的安排,都是工作和事业的选择,并且他的调动还遵循一条规律:哪里困难就把他派到哪里;派到哪里,哪里就变成典型、先进和窗口.  相似文献   

20.
陈伯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儿童文学这块园地里已经辛勤耕耘了78个年头。他是我国唯一的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评委。他的名字不但在中国被人传诵,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78年,这已经相当于一个古稀老人的年纪。 78年对儿童文学的奉献,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数字。 78年,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拥有这样长的创作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