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事实的历史转身成为教学的历史时,它就是多类型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是基于叙事的多类型的知识展开,在知识展开过程中,赋予知识以教育的价值——历史学习的目标——品格与思维就此涵养与生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专业水平、历史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专家型、学者型的历史教师的过程。历史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一直在思考历史教育的本与真,也就是历史教育的目标、过程和功能。历史教育的本就是历史教育的过程。通过历史教育,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国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国家的历史脉络、主干历史知识和重大史实,关注身边历史进而关注周边社会。二是通过让学生将学得的史实与现实对照,分析其得失,培养学生以古鉴今、关注现实、预期未来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表现为显性的(明晰的)和隐性的(模糊的)两种知识形态。这两种知识形态是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这一创新过程具体表现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任鹏杰先生在《历史教育中哪些知识有价值且值得学习》一文中指出:“弄清历史知识‘是’的过程,就是准确建构历史概念(定义)知识的过程,就是‘回归历史现实本身’的过程。……准确建构历史概念知识,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之基,据真,方可言善言美,拓展更多价值。”诚哉斯言,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高考历史复习课必须越常规探索新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林育娴 《生活教育》2014,(8):91-92,94
理想中的历史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情感不断增进的过程,教师的历史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8.
创造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一、知识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发现真理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和总结出来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前人获得这些成果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后人只要直接吸纳这些包含了人类智慧的认识成果就可以了。这就是传统教育理论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的是人类探索真理的最终结果,我们无从使学生看到前人是如何…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表现为显性的(明晰的)和隐性的(模糊的)等两种知识形态.这两种知识形态是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这一创新过程具体表现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反映在历史教育中就是历史事实的机械讲述和记忆。换言之,历史教育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教育观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观教育到广义的文化观教育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历史课程作为学校人文课程的核心,其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知识实在化看教育知识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知识实在化是指教育知识向教育实在化的过程。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教育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如内容上客观真实,范围上要求有时间跨度,表述上要清晰、严谨和明确,生产态度上要认真严肃。并且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建立一定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建构是教育的基础性目标。尽管教育管理要运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但其根基却是教育,教育管理只有奠基于知识,才能确保其教育品性。教育管理理应是依靠知识的管理、围绕知识的管理和创生知识的管理。但是,教育管理由于其中管理与教育分离、管理形式对内容的脱离以及管理技术对价值的剥离等原因,却常常总是背弃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知识建构的钳制力量。重新认识和建构教育管理的知识维度,有利于回归教育管理本位、增进教育管理合理性和形成教育管理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14.
李长吉 《教育研究》2012,(6):80-85,96
农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实践性知识之外,还应拥有生产生活的地方性知识、历史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传统民俗的地方性知识、民间艺术的地方性知识、地理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思想观念的地方性知识。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可以促进农村地方性知识的保护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使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的策略主要是,将地方性知识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fo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ystems. It focuses on how education systems in Asia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rough creating powerfu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at scale, is being used to generate social capital in order to promote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The article draws upon a range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examine how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re contributing to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knowledge.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disciplined, collective and inter-dependent learning is critical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 to be sustained.  相似文献   

16.
核心教育知识是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高营养品。从教育知识群落中析取出核心教育知识,使之成为教师学习的课程与对象,是当代教师教育减耗增效、直击靶心的现实选择。核心教育知识析取的基本思路有三个,即自下而上的搜索式、自上而下的优选式与双线路同趋的对话式。核心教育知识析取的最终目标是把兼具高理论品性与高实践品性的教育知识精选出来,使之成为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有力依托。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常识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常识是主体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素养的总和。具有主体多元性、内涵丰富性、展现的直觉性和性质的两分性等特点。研究教育常识有助于教育实践,这表现在教育常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鲜活反映和能够向教育理论转化,同时还有助于教育常识自身,这主要表现在扩展教育常识范畴和影响教育常识表征的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体系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的要求。文章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原则,知识经济时代若干重要的教育思想理论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管理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知识建构是教育的基础性目标。尽管教育管理要运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但其根基却是教育,教育管理只有奠基于知识,才能确保其教育品性。教育管理理应是依靠知识的管理、围绕知识的管理和创生知识的管理。但是,教育管理由于其中管理与教育分离、管理形式对内容的脱离以及管理技术对价值的剥离等原因,却常常总是背弃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知识建构的钳制力量。重新认识和建构教育管理的知识维度,有利于回归教育管理本位、增进教育管理合理性和形成教育管理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20.
由理性的知识观与教育过程观导致的教育功利化和对人的异化,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现实危机。教育心理场中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使教育实际结果偏离其目标功能的重要原因,并由此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现场对“人”的感觉钝化。只有融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知”视角,在教学互动的心理场中回溯德性本源,恢复对生命的尊重,重塑教育中的人格精神,才能克服危机,提升教学中对人性的感觉敏锐性,从而实现当代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