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2.
老师 您错了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一天下午,他的班主任老师在电话中告诉了我一件事情:那天下午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位女教师,要求同学们在下面模仿着画。同学们开始画画。班上一位女同学画好了,几个学生就围上去看。  相似文献   

3.
刚入园的宁宁在老师组织的活动中非常活跃,惟独在美术活动时显得无所适从。连最简单的涂色也常常握笔不画,有时还会嗜嚷着:“我不要画,我不要画……”甚至会哭起来。老师把着手和他一涂,他就被动涂一点,老师一松手,他就又不涂了。  相似文献   

4.
抽象画     
《初中生学习》2009,(12):39-39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房丰国  于英 《山东教育》2007,(7):104-104
目前,小学美术作业本普遍偏小,多是32开或25开的,极少有再大一点的。且纸张又太薄,画上画总是凹凸不平,不利于绘画的表现,难以突出美术的特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及社会上举办的美术活动较多,每当开展活动时,老师就仓促地让学生准备,可学生由于平时不经常练习画大幅的作品,因此对于大画面的表现往往把握不住,力不从心,结果是作品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6.
朱晖 《中学文科》2009,(6):59-59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个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好奇的老师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老师     
习惯闷闷吃饭的外甥突然讲起他的老师。外甥郑重告诉我,他认为最好玩的老师是美术老师。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最好玩”这个词语而不是“最好”。“为什么?”“我画了一个储钱罐,是猪。他说我画得像一条萝卜。”外甥很开心地笑了。但在我看来一点趣味也没有,这个美术老师也没有表现出“好玩”的地方。不过外甥对这个细节却记忆的很深。“那你就是画得不像了!”我说。他羞郝一笑。姐姐把他送到补习班学画画,如果说他有什么特长的话,画画勉强算一项吧!我理解他为什么不用“最好”来评价美术老师了,假如听到的是“你画的猪很像啊!”那外甥会何等…  相似文献   

8.
贾宝良 《河北教育》2007,(10):44-45
把美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是一种灵活而切合实际的教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记得有一次,让学生欣赏一首乐曲《春天来了》,要求听完以后谈一谈感受,发现有位学生边听边埋头画着什么,我有意提问他,他站起来后不敢发言,以为老师会批评他乱涂乱画,但见我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不像责怪的样子,才胆怯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讲,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带的中班新来了一个叫小宇的小朋友。刚来的两三天小宇很安静,不怎么说话,也不闹事。没过几天,我便接到了美术老师的"投诉"。原来,小宇在美术课上不按老师的要求画画儿,只是在那儿自顾自地用黑色的蜡笔在纸上乱画。其他小朋友的纸上画的都是五彩缤纷的图案,只有小宇的纸上画的是一团黑黑的东西,也看不清是什么。几次下来,小宇的纸上画的都是一团黑黑的东西,美术老师实在忍无可忍,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他说:"你就  相似文献   

10.
古画风波     
男生萧何是在上美术术鉴鉴赏赏课时,见到美术老师沈卫平收藏的那幅唐伯虎的《仕女图》的,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真实地面对一幅真正的古代名画。只一眼,他就被这幅画吸去了魂魄,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紧盯在画上,仿佛要穿越时空进入画中。唐伯虎不吝笔墨的主角仕女梳着高高的发髻,表情略显凄愁,  相似文献   

11.
陶爱翠 《教师博览》2023,(35):33-35
<正>我称黄老师为我的恩师,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事。黄老师是1994年我读“中师”时的老师。印象中,他并不是我们在那个青春年少、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期待的老师模样。黄老师教我们美术,课堂上他似乎很随意,很散淡,偶尔还会表达对凡尘琐事的不屑。我画不出好作品,便也不爱画画,  相似文献   

12.
苟宝 《教学与管理》2006,(12):78-78
课堂上的学生美术作业,不少老师只在上面草草打分了事,为什么他80分我就70分?学生一概不知,老师也不作解释.这样美术课不就成了学生先画然后交老师打分的固定程序吗?教法没有创新,评价也无改革,学生对美术逐渐失去了兴趣,美术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吗?其实作业批阅的方法,也能直接激发学生学知识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就大胆创新,创出了有自己特色且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方式,把我的美术课堂装点得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3.
谁更笨蛋     
那是初一的一节美术课,老师或许是不想讲课了,就让学生自由画画。 许多学生都翻开美术书,找出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图片,照样子画起来。有的画扎辫子的小女孩,有的画开着鲜花的草地,有的画用胡萝卜.做长鼻子的小雪人……有一个男孩,他不想和别的同学一样去画,而是别出心裁地画了一组漫画:第一幅,是一个小孩在睡觉,床边是书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班上听了一堂美术课。美术老师教学生用蜡笔水彩画“春天”。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一名在我眼里的“差生”竟第一个交上了一幅春树图,远看那幅画,丝丝嫩绿透着浓浓的春意。具有创新意识的是,他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在右上方画上了太阳,地上是绿草坪。由此可见,他心中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多么清新啊!而这么好的孩子我却认为是“差生”。更让我吃惊的是,其他几名“差生”的画也被美术老师贴在了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观摩。这些“差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不该丢弃的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老师总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也不例外。可是有时候,老师自己也忘了以身作则,于是,就有了我那次的疏忽。那是一节美术课后,我正准备把刚讲评完的小朋友们的美术作业贴到展览角上,当我看到唐昊小朋友的画时,眉头不由地皱了一下,认为这张画实在不尽人意,就随手扔到了旁边的垃圾筐里。过了不长时间,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说唐昊从垃圾筐里拣了一张纸放进兜里。很快,我就把唐昊叫到面前,让他把拣来的“废纸”交给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正是我丢弃的他的那张作业,这时,唐昊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老师,我也想…  相似文献   

16.
钟明 《学周刊C版》2010,(2):44-45
课堂练习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心环节,是绘画、工艺设计、手工制作等课中共有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原理,通过实践练习、体验、思悟形成能力,获取真知的必须过程。学习美术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画一画、做一做,胜过老师一遍一遍的讲解。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 美术课堂上,我总会听到学生告我:“老师,李俊乱画我的画。”“李俊又没带美术用品。”“李俊下位啦。”“李俊没经过我的同意偷我的彩色笔。”……听到这些,我的目光习惯地扫视到右边第一个位置,又是他。他叫李俊,是一个小个子男生,长得眉目清秀的。他看老师的眼神一点也不胆怯,说话振振有词。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的,令人不快。如果你再看他的画,更会气晕,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美术老师是个大男孩,穿着很另类。我们总喜欢把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当作休息课,很多人故意不带水彩颜料和画笔,还在课堂上随意地聊天。大男孩很生气,“啪”地一下将黑板擦扔到讲台上,然后抱起他的书走出教室,还将门狠狠摔上。我们惊得不敢出声。5分钟后他返回。我们一直注视着他的行动,大气也不敢出。他在黑板上画下一只大大的猪,只是没有画眼睛和嘴巴。画完了他将粉笔丢进粉笔盒,说:“这是今天的作业,画出猪的表情。”第二天,交上去的美术作业上都是表情愤怒的猪。语文课今天语文老师想出个新花样,就是在课堂上搞朗读。从第一排第一桌开…  相似文献   

19.
娄小明  任宁 《辽宁教育》2013,(12):37-38
美术课堂上,学生小z说:“老师,我画错了,能不能换张纸?”“画错了?”我有些诧异。拿过他的作业纸一看才知道,只不过画面中的一根线条不是很完美而已。我启发他,“想一想,这根线条可以变成什么?”“帽子上的一朵花……”他脱口而出。“是啊,其实你没有画错。只要想一想,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其实,这位『司学产生了审美“错位”——用“对错观”来审视自己的美术创造,把美术创作定性为“准确”操作,忽视了意外的精彩和“错误”的价值,使得美术评价不够“艺术”了。在美术课堂上这种“审美错位”的现象并不少见,需要我们去提防,更需要去回归。  相似文献   

20.
孙红霞 《河北教育》2006,(12):33-33
“老师想不到平时不爱画画的你会画得这么好,说明你绘画功底不错,我多么想每次作业都能够欣赏到你的画啊!”这是我写给一位经常不愿意交美术作业的学生的评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给这孩子莫大的鼓舞,连续几次,不但作业按时完成,质量也相当高。这种让美术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改变了传统作业批改中一个大勾加等级的简单做法,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关心他。二是丰富了作业的内涵,使作业的过程变单纯的巩固知识为知识与品德并重的过程。三是避免了学生面对老师的尴尬场景。那么,如何让作业本更好地会“说话”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