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公益性是其根本属性。但是以委托经营为代表公共体育场馆改制,出现了企业服务质量下滑、设施设备过度消耗、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等问题,导致社会效益功能难以发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文章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绩效评价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相关理论,并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委托经营型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的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提出保障社会效益的政策建议,为有效实现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效益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国内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涵盖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性质、运营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经营内容、绩效评价、区域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等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多功能开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扶持政策等领域是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薄弱之处,也将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特许经营方式予以改进。公共体育场馆特许经营是指为了更好的建设、运营公共体育场馆,引进私人资本和管理技能,对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进行优化,并授权私人部门通过合理经营收回成本、获得收益的管理方式。在公共体育场馆特许经营中可以具体应用:租赁—更新—经营—转让;建设—租赁—经营—转让;建设—拥有—经营—转让;冠名开发;购买—更新—经营;委托公共团体或民间组织经营等。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的背景下,适时合理地将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会有利于改善体育健身休闲供需矛盾关系.以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探索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运营现状及模式,将其归纳为学校体育院系管理型模式、学校资产职能部门管理模式、承包型运营模式、委托型运营模式、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综合运营模式等六种运营模式,并结合长效机制理论、互动机制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理论知识,提出了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路.委托经营后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确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机构臃肿、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着体育场馆公益性与经营性能否均衡的问题.从管理学和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公益性与经营性的之间的关系:公益性与经营性并非矛盾、非此即彼得关系,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即:公益性是经营性的实现目的,而经营性是实现公益性的有效手段,两者互为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陈翔  陈元欣 《体育科研》2012,33(6):55-5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民生财政的视角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是民生内容不断扩充的体现,是民生财政建设目标的范畴,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式存在着发展理念不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场馆的建设重大轻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运营专业化水平低、税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更新场馆发展理念、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场馆建设决策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专业化水平、尽快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等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08-2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全民健身计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大众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存在供给不足、效率低下、营运入不敷出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产业发展。因此,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多元化经营已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由选择。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台北市的OT运动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OT经营模式,以期丰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理论,为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向左?向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09,30(6):21-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体育场馆改革的内容突破了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依托场馆、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育产业开发阶段,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主要存在5种具体的运营方式。但到底采用怎样的运营方式,研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上,应明确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定位,并根据其公益性特征决定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9.
平衡记分卡法是一种组织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新方法,经改进可以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在平衡记分卡方法下,公共体育场馆的总体目标(即“使命”)是围绕公众利益来确定的,其运营策略由观众顾客般东、财务、内部流程和创新成长4个要素层面构成,并可进一步分解为18项战略目标和30项指标,以对运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不断据此修正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为所在地区居民提供了健身的场所,对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研究众多,其中多集中在场馆建设、赛后运营与维护、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等角度,本文旨在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进行把握,以便对后续研究有所启迪,更好地促进对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与运营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共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以及社会筹集资金进行性兴建的。但是公共体育场馆具有的场地大,专业水准高的优势同时也是经营中的问题。本文对公共体育场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民营化道路也的确是改变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机构臃肿,运营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在民营化之后也同样存在着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否均衡的问题。本文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均衡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各系统各单位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情况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市各系统体育场地在数量、规模和投资协同度存在很大悬殊性,高体育系统场地的运营模式采用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的比例较高,教育系统基本上以自主运营模式为主,其他系统运营模式略显多元化特征。建设"五级"完善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实施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探索体育场馆的所有权、行业管理和监督权以及运营权分离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等是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与运营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4.
从场馆的运营模式及经济政策的界定入手,深入分析广州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及相关经济政策的现状,结合目前广州市公共体育场馆经济政策的环境与形势,总结出现阶段研究广州市公共体育场馆经济政策的重点,从财政拨款政策、税费政策、土地使用政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专项维护资金政策、专项发展基金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广州市公共体育场馆经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既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最基础的场地资源,自身又承担着作为国有资产应该保值增值的功能。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总结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3种主要模式,即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模式、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模式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阐明了场馆改革带来的启示并预测了场馆未来改革的趋势,即未来将分类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进行改革、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集团化管理的改革趋势,旨在为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检索并筛选出的30篇体育场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关方面的外文文献。从文献的总体概况、体育场馆选址、体育场馆与地方经济发展、体育场馆与公共补贴以及体育场馆与城市更新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体育场馆与经济发展研究进行分析;得出几点启示:注重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体育场馆选址向城市中心转变;公共补贴留有发展但不再成为主流;场馆建设财政补贴的理论基础由经济影响转为城市更新;挖掘体育场馆多功能多业态综合运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企业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与制度设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围绕公共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和有效运行,体育场馆面临传统事业制度改革的挑战,也面临着加入WTO后传统服务业转轨的挑战。公共体育场馆的企业化改革要确保公益性服务的主要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到体育场馆经营过程的特殊性,确保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场馆运营有效监管。在企业化改革过程的制度安排中可按照非资产经营性和经营性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对实行企业改革的公共体育场馆,现阶段可根据产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公共服务购买方式建立起政府与体育场馆的市场关系,加快完善体育场馆内部的企业化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概念的基础上,从实践的需要和宏观政策取向的需要两个方面阐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必要性.以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过对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我国其他行业系统的事业单位改制的描述论证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通过分级改制和分类改制概念的提出论证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在操作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梳理,明晰了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的变迁,运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选取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为调查对象,剖析和归纳总结其运营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体育场馆的营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剖析。认为消费者需求与公共体育场馆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理论逻辑,据此提出基于消费需求识别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选择路径,以洪山体育中心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在土地利用、消费场景营造、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和改造程序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用地政策,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功能改造;加强公共体育场馆消费场景营造;健全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