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可靠的实物资料,认为至迟在万历元年,出版业中已经开始使用"发行"一词。"发行"成为出版业的专门术语,说明当时出版业已经出现刊刻和销售分离的现象,是出版业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期刊杂志的出现无疑是现代媒介出版业兴起的标志。它使得现代人的话语交流更集中地体现出来,并得以广泛传播。而文学期刊则是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阵地,是话语言论的集散地,是现代社会文化思潮得以记录和体现的园地。其对现代文学思想及观念发展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言论机关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士大夫的"清议"传统,这给士绅阶层介入新式出版业提供了文化上的依据。科举的废除斩断了士绅阶层"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的生存模式,并由此逐渐发展出一种专业化的思路,新式出版业成为士绅阶层转型之后的首选。在"清议"传统和专业化思路的影响下,新式出版人在启蒙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这给当下出版业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内报纸纷纷开设言论版,欧美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的理念和做法,与新闻专业主义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知晓和接受。与此相对,国内媒体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的是"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且随着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述评的兴起和流行,叙议结合、言论与报道融为一体的节目样式,被认为是符合电视特性的评论或深度报道方式。由此,言论与报道的"分开"及"融合",成为我国媒体上冲突、并存的两种新闻理念。本文认为,除了媒介因素,强调媒体的宣教功能,比较倾向于"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一个以专业标准为新闻尺度,以信息传播为旨归的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十一五 " 期间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 的成果 ,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 时期 "走出去" 发展规划》。笔者引入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战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并重点分析了共生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的影响, 同时基于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卫朝峰 《出版参考》2011,(13):11-12
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对外公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同时发布的还有包括"走出去"在内的十一项专题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以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被关注度逐渐提升。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出版业与西方文化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营销渠道不畅是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一大障碍,通过渠道协同使我国出版物占据更大的国际市场,是扩大我国出版物"走出去"规模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8.
自从出版业改革步子加快以来,各地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纷纷进行规模扩张,希望做大做强,迅速成为中国出版业乃至世界出版业的"航母"。继2001年底湖南出版集团借壳丹东化纤上市由于"政策障碍"无疾而终、借壳"诚成文化"上市再度受挫,2006年10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借壳"联华超市"上市,成为"新华传  相似文献   

9.
冉然 《传媒》2012,(4):21-23
正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目标和政策。2012年1月9日,总署出台了年度"1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对"走出去"进行全方位布局。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导向,在推进落实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批国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2013,(1):6-10
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新闻出版业实际,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本刊特全文刊发,以便于各省区市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在探索中成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状看,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是专门刊发专栏小言论的栏目,自1980年1月2日设立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随机选取了"今日谈"栏目刊发的635篇专栏小言论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今日谈"专栏小言论的文体属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今日谈"小言论属于微型新闻评论文,具有新闻性、引导性、微型性、群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闻有简讯、百字新闻、一句话新闻,小说有小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此类形式无疑更适用于小报。由此我们想到了"微型言论",我报目前的《大家谈》专栏是"微型言论"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4.
韩国"一源多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在出版业的诸多成功案例给中国出版业以启示。中国出版业应加以借鉴,鼓励创意为王,促进跨界合作,形成"1+X"模式,打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一家专门研究出版问题的科研机构依据自己的调查提出所谓"国民阅读率不断下降"的结论,引起业内业外人士的一片恐慌。其实,出版业颇有些为自己树"假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而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到宋代时,出版业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及至明清,已堪称繁盛。编辑活动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出现的。之所以叫做"编辑活动"而不是"编辑",是因为"编辑"  相似文献   

17.
“大出版”时代期待“大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盼 《中国编辑》2011,(1):77-80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大出版"时代随之而来。各国都把这一变革当作加强出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契机,世界出版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历史变革时期,我们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这一变革,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我们的编辑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向"大编辑"靠拢;另一方面,还需要变革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小言论是报纸引导舆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小言论做到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真正为读者喜闻乐见,是值得每个言论作者和报人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业内人士常说,言论和图片是报纸的"两个眼睛".由此,言论对于报纸版面质量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随着依法治国的步伐加快,涉法言论已成为报纸言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张法制类报纸、一个法制类版面,如果能有一篇高质量的涉法言论,可使整版生辉,通篇抢眼.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似乎都认同这个事实:德国除出版业外,几乎所有其他领域都称得上世界出口冠军。的确,相对于德国作为"现代出版业发源地",作为有着悠久出版传统的世界出版强国,德国在德语出版资源销售和图书"走出去"方面,还是个矮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