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放手的爱     
孙娇 《考试周刊》2013,(77):187-187
现代社会。孩子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挫折,整个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碰到小小的问题。就求助父母和老师。更有甚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而酿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2.
孩子缺一朵小红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儿升中班以后,很快就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接她时,她总喜欢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对新环境还是比较适应的。但有时接回家,我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太高。通过与孩子交谈,我感受到,孩子的不快乐是缘于一朵小小的红花。 一天,孩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让我表演节目,还奖励我一朵小红花。”我说:“你真  相似文献   

3.
高燕 《家庭教育》2010,(3):24-25
一天,小小的爸爸和我谈起孩子在家的表现,十分烦恼地向我反映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家长在旁边不断催促小小“赶快,赶快”,可他还是不急不躁地刷牙、穿衣服、吃饭……这可让小小的爸爸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即要求学生写出家长五句最常吩咐孩子的话,结果发现大部分句子都有“赶快”之意。例如“快把衣服穿上!”“赶快去上学!””快吃!”等等,甚至有“快把心情放松!”或“快点睡觉!”的吩咐。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到处弥漫着紧张急躁的空气。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 ,我家安装灯管 ,我那4岁的女儿很好奇 ,形影不离地前后跟着电工转 ,等灯管装完了。我女儿蹬蹬地跑来 ,气喘吁吁地向我喊 :“我发现!我发现了!”我问 :“发现什么了?”“我发现那灯管一打着两头先亮 ,中间儿后亮。”面对孩子的那股认真劲儿 ,我当时鼓励了女儿的“发现”并向她讲明了道理。她懂事地一个劲地点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 ,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童心的思考、认真的观察获得的。孩子们的发现比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常青道,与其送学生一座金山,不如教学生“点金术”。  相似文献   

7.
李双红 《教育文汇》2007,(10):18-22
走进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同,仿佛置身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鲜花、绿树掩映中的活动室里,小班孩子在他们的“甜品店”买卖自己喜欢的各式“甜品”;中班孩子的“步行街”热闹非凡;大班的孩子则有的在“乘车”,有的在“修车”,忙得不亦乐乎。室外温暖的阳光下,滚铁环、打陀螺、跳皮筋的孩子挥洒着他们自己的快乐……在这个童话世界里,  相似文献   

8.
一日三餐是全家聚会的时间,小小的饭桌上,往往也是教育子女的好课堂。唐太宗李世民见太子“临食将饭”,便问“:当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他便教诲太子“:凡稼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在孩子吃饭时告诉他种庄稼的艰难、百姓的疾苦,只有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才能保证永远有饭吃。这样的教育自然给孩子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每天与孩子同桌进餐时,总是注意观察孩子吃饭的姿势是否妨碍别人,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声音,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文雅的举止,他或是示范正确的做法,或是和颜悦色地予以纠…  相似文献   

9.
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去学这学那。结果,许多孩子对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  相似文献   

10.
严琳 《人生十六七》2012,(10):35-35
小小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总爱惹事,我发现情况越来越不乐观。一天晚上,小小和妈妈来智慧一加一时,他的妈妈突然对我说:“严老师,今天排队出来时,能让小小站在第一个吗?他非常想站在第一个。”后来,我问小小:“你为什么想站在最前面?”“站在最前面能让老师拉着手。”小小的话使我错愕,平时站在前面的孩子都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小草与孩子     
小草从深深的幽绿中酿出了晶莹的希望千万个小小的“太阳”流动着绿色的光孩子走过来了——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话)他们最少束缚,也最具追索精神。《科学大众》上介绍一位孩子历经追索而终成大器的故事:小时候,他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到私塾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他发现有几块小小的石头远离大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他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发问:“这是什么石头呢?”“普通的石头呗!”父亲答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知道呢?”父亲觉得问题提得太可笑了。后来他赴英国学习,并到阿尔卑斯山去考察现代冰川,学成回国,他带学生在太行山东麓又发现了孤零零的大石头。经过考察,他推断这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回到故…  相似文献   

13.
爱的赠礼     
“我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吗?”刚当上妈妈的她幸福地问道。襁褓被递到她怀里。她把一层层的布拨开,看到孩子小小的脸蛋儿时,她呆住了。医生迅速地转过身,从医院高大的窗往外看。这孩子生  相似文献   

14.
萧田 《师道》2002,(9):9-11
他对初为人师者的忠告是:“如果你不想当教师,就不要当,干别的去吧!”“你的一生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一个小小的失误有可能伤害孩子一辈子,老师,请慎重。”“把握住自己最初的信念,科学地创造性地去工作,并享受由它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山桃核文/支秀平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随着李化可“支老师,支老师我捡着一个宝贝”的喊声,几个孩子风风火火地跑到我面前,每个人的手心里都攥着一颗小小的山桃核。王方舟迫不急待地问我:“支老师,这是什么宝贝呀?”孩子们那因为发现新东西而显得异常兴奋的...  相似文献   

16.
“课题”《小小的船》。 “教材分析”《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内容。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育儿经点滴     
转眼,儿子晖晖已6岁,回首这6年来孩子成长的足迹,感触良多。我深刻体会到育儿要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育儿要有“童心”、“耐心”、“律己之心”;要“愿意”做孩子的朋友,教育孩子要“注意”场合、方式。教育孩子要有童心。父母要学会用儿童的表达方式去与孩子交谈,这样会使话语更生动活泼,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一天,家里阳台的花池忽然冒出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上面开出了几朵小花,晖晖惊喜地对我说:“妈妈,这里有一个蒲公英妈妈,我想看看她的孩子是怎样跳降落伞的。”说完,他就轻轻摘下那些…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托班教育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由熟悉的家庭生活转入陌生的集体生活,往往不适应。最具体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哭”字来概括。小小的“哭”,内涵丰富,包容量惊人。虽然哭的是孩子,然而,愁的却是家长,累的则是老师。由孩子的哭而引发的一系列副效应也显而易见,有时甚至与家长想让孩子早日入托这一想法相悖。本文便从托班孩子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的现象入手,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一、托班孩子适应难原因探究1.与园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园领导对托班的重视程度可直接从硬件环境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反…  相似文献   

19.
欢乐碰碰车     
《良师》2003,(23)
救爸爸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他爸爸的声音时,大哭起来,她妈妈问道:“孩子,怎么啦?”“妈妈,”女孩说,“我们怎么才能把爸爸从这个小小的洞里救出来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课程变得对每个孩子都有意义,努力创造一种守候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本真的课堂文化,真正把儿童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珍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最尊贵”鲜艳夺目的生命,每个小小的生命的存在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把思想品德教学从“皮肤表面”浸入到“血液”中,根植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