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隋唐时期,受秦汉以来国家郊祀传统和思想观念影响,首次确立了立春祭泰山的制度,岳令作为东岳庙管理官员在历史上首次出现,显示着国家对东岳庙的重视,官方对岳庙的管理更加规范成熟.隋唐时期三祀制度出现,泰山位列中祀,在泰山祭祀史上首次明确标示出其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等级与规格,从不用乐看,表现出与其它中祀的不同之处.山川封爵现象在唐代出现,泰山神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对唐代的泰山所在地常规祭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祠初中     
《教育科学论坛》2016,(5):2+33-34,81,82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因学校旧址毗邻宋代大文豪苏轼故居"三苏祠"而得名。清朝时此地为眉州科考重地,民国演变为新式学堂。1948年建成"川西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后更名为"眉山县城关第一小学""眉山县苏祠初级中学""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苏祠初中现有师生3000余人。学校秉承"育人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办学思想,以"厚德、博学、笃行"为校训,致力于将科学探究的求真求实与人文情致的至善至美有机融合,在树德务滋中育人成才。近年来,学校以"大变革、大发展、大创造"的战略眼光和"立乎大志、坚韧  相似文献   

3.
虽然司马相如是否曾经参与过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难以确考,但其对于汉郊祀歌诗的创作意义重大。相如所作《封禅文》及其他赋文,首次在文学创作上呼应了思想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一说,深合武帝心意,由此确立了郊祀歌诗创作的思想基础;其赋文以铺陈祥瑞、描写神人同游来体现"天人感应"的写作方法,亦为汉郊祀歌诗所继承。司马相如的赋文对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因而班固在《汉书》中屡次指称相如为汉郊祀歌诗制作的首功之臣。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立校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应努力突破规范章程、准则条款等传统"物化"制度,以"优秀吸引"为引领,通过文化吸引、规约认同、团队卷入、场域习养等方法推进管理,注重师生团队心理契约的维护,以此体现制度的"内化"过程,彰显文化精神与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5.
郊祀歌是天子郊祀天地神灵所用的乐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北朝郊祀歌辞六十五首,其中北齐三十七首,北周二十八首,无北魏郊祀歌。据现有文献记载,北朝郊祀歌辞远不止这些。文章在梳理北魏、北齐、北周郊祀活动概况的基础上,详细考证北朝郊祀歌辞的留存状况。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大分裂的时代,在思想上佛、道教等宗教流行,玄学思想兴起繁荣,儒学中衰。但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礼说却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为统治者论证政权合法性提供依据。这种情况在郊祀礼制中表现尤为明显。郑玄和王肃二人在郊祀礼说的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统治者在郊祀礼制的制定上于郑、王学说之间徘徊,取其利于统治的部分用于郊祀。  相似文献   

7.
西汉立国多继承秦朝的制度,园陵寝庙礼制,如徙守陵园、追封与改葬、庙制改革、谒祠宗庙、冲消庙灾、雀集庙寝、赐臣冢茔、违制处罚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规定,形成了西汉丧葬礼俗的规范,也成为了解认识西汉社会制度、礼俗民情的一面窗口.  相似文献   

8.
秦郊祀的演进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周初年,秦襄公立西畸郊祀方位帝白帝。其后四百多年间,秦由只郊祀白帝发展为郊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四个方位帝。秦统一天下之后,郊祀之礼固定在雍四举行。西汉初期。刘邦在秦郊祀四个方位帝的基础上,增加黑帝成为五帝,雍四畸成雍五畸。尽管秦之郊祀方位帝与西周之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郊祀模式,但由于西汉初期的承袭,仍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学校管理突出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的规范功能,赋予规章制度以人性化,让规章制度的"人文性"替代传统制度仅有的"规范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而学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理念,体现人性化制度的激励性、发展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作为王阳明的"事功"与"言教"之地,明嘉靖年间以来,广东惠州府、潮州府、广州府等地修建了大量阳明祠。这些阳明祠作为祭祀王阳明的空间场所与物质载体,各地祭祀角度与内涵有所不同,或侧重于事功,或侧重于文教,大致可划分为"功祀"与"道祀"两种类型。"功祀"阳明祠大多位于北部山区,"道祀"阳明祠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这种海陆地域分布差异与南赣巡抚辖区设置、阳明心学传播差异、区域文化程度高低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费耶阿本德的思想既属于科学主义的流派,又包含了人本主义的倾向,他认为,科学是“伦理学”的。科学是整个社会中的一种传统,与其他的传统处于平等的地位,其他传统的存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传统的平等是自由社会的基础,只有传统的平等才能消解专家的地位,进而达到人与人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可能完全抛弃其自身的传统而成法治国家,而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在司法活动中有着最为直接的体现,并且有的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名公书判清明集》收集了大量的宋代司法官的判词,从这些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法律宣教传统极大地塑造了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雷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二元分析框架,分析河南武陟青龙宫庙会在当下的生存状态。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小传统在被涵化的同时,也涵化着大传统。在青龙宫庙会中,国家意识形态对民间信仰存在着一个逐步认识,相互妥协,达到共融的过程。正是在尊重小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的调整及改造,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共同获得民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20世纪文学中的哈克·芬传统起源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比如,《红色英勇勋章》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本文认为此传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早期文学家库珀的〈开拓者)。尽管两篇作品出版时间相差50年,但都体现了边疆文学的特色即本文所说的皮袜子传统。本论文从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性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哈克·芬和纳蒂·班波的共同点入手,论证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受到其前辈库珀《开拓者》的启发而作。从而得出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起源于库珀的《开拓者》即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是皮袜子传统而不是哈克·芬传统。  相似文献   

15.
传统在中国画中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它对于中国画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它的身影,它使得中国画家注重师承,甚至要求笔笔有出处。师古人即学习传统,师造化即师法自然,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因果,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协作和信息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两个基本特征;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方法、评估指标、文献加工手段、人才需求及组织结构;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对五四散文传统的批判以及在散文中的创新,体现了一个现代主义者对独创性和个人性的追求。其文化乡愁主题与都市题材,以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对工业文明的迎拒告别五四散文的田园情调。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关系上则昭示了作者对大散文概念的通达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由于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有一定相关性,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虽然表面是打倒孔家店,但实际上其揭橥的科学旗帜主要来源于中国大传统的实用理性。正因为此,虽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力图进行伦理的变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实用理性的痼疾。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