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缺陷,着重指出苔丝的悲剧是由女性传统的依附性的经济地位和从属性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从而是不可避免的.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上也反映了哈代的宿命论观点,更渲染了主人公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张世强 《内江科技》2011,32(6):14-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时代特征对"土洋"体育思想论争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体育思想的产生必然引发大的争论,其本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土洋"体育论争的产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结果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期刊是在中国近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的,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的近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以及以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环境作为创作母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梳理,发现从日据时期到当代书写台湾小说中的"湾生"形象在共有的写作模式之上也发生了转向,并由此透析台湾小说中"湾生"这一形象书写的独特性,力图从文本中"湾生"形象建构这一视角对于殖民记忆中这段苦难的历史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5.
些许了解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瓷器自诞生以来就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形象而存在,同时它又是历史上最早的外销商品之一,并且有着世界性的巨大影响力。本文着眼"郑和下西洋"时期,综合分析在这段特殊时期与瓷器外销之间的牵连,以及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师秀霞 《科教文汇》2009,(7):254-255
林纾,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了180多部外国小说,并因社会影响巨大而被统称为“林译小说”。“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卷瑰宝,它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启蒙作用很难用简短的词句描述完整。本文从翻译的思想、艺术、语言、原则四个方面浅析“林译小说”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日本,一段时期内"差别语"的泛滥产生了包括种族歧视,人格侮辱,民族矛盾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差别文化"的源流是日本的部落问题.在日本近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运动,叫做"水平运动",就是这一种特殊部落的民众争取自由的运动.而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身份阶层构造为基础的差别,又产生了同和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等中的"顽疾".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规则,还要了解气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这个问题:一是"公共性"的文化内涵本源于西方的历史传统,从古希腊城邦社会一直到欧美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使得"公共性"的文化内涵具有了久远的延续性;二是深入解读"公共性"在现实中的功能及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公共性视域分析中国与西方公共管理的特征,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晚明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晚明学人倡言实学,注重实政,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以徐光启为例,探讨晚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内涵,并揭示科学思想的转变对于中国近代科学转型取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詹明钢 《科教文汇》2011,(11):36-37
复杂系统应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自适应调整,有着主动性、多样性、整体性特征。"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最基本组成因子,具有复杂系统的自适应特征,在目标、内容、方法等环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引发多样的教学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尹兵 《科教文汇》2011,(16):146-147
美妙的歌声是人类所特有的无价之宝。但世界上有许多歌者,因自我盲目的摸索、模仿或教师错误的指导,而使辉煌的艺术前途"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无论是教与学,都必须要耐心从事,先求其懂,然后再做。声乐教学是当前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发声练习。学生仅仅凭借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和认识自身声音的性质和发声状态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和克服毛病的方法。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入手,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姗姗 《科教文汇》2012,(1):87-87,203
"居然"和"竟然"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评价副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词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来表达出乎意料的意思。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情况两个词不能相互替换使用,可能所要表达的词的含义不同,可能词的语义会有所改变。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对这两个副词使用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5.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肖芳  胡文萍 《科教文汇》2012,(28):73-74
小说《黄色墙纸》自问世以来,大多评论家都认为该小说是作者对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揭露和控诉。本文从小说主题入手.论证了“休息疗法”对女性的身体禁锢和精神压迫。  相似文献   

17.
在对比研究生“链式”培养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链式”培养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并对构建研究生“链式”培养模式实践中出现的观念、定位和中间层培养问题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英国最早提出“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身份也不断变换,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无论何种身份———目击者、消费者还是公民,公众都将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决策过程以及对将来科技发展道路的规划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