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岁以后,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他喜欢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碰一下,而在有同龄人的场合里,他们也是自娱自乐,表面上看起来一群人在玩,事实上互不干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着宝宝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比如摸摸小朋友的衣服,看看小朋友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在阿里巴巴我们有三个想不到。第一想不到我们有这么累。第二想不到我们自己有这么能干。第三我们想不到自己做的事情原来这么有意义。后来我也明白,可能只有阿里人这样又傻又天真,才可能成就阿里巴巴的又猛又持久。——马云现实中的无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有些东西可以放弃,有些东西我们不能放弃。比如对干一个暂时的工作去抢或者去争,比如因为自己的家庭贫困,没有良好的生活状态,却偏偏要跟别人去比较的心态,这些都是要放弃的。但是不管外  相似文献   

3.
人生活在社会中,常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正如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烦恼一样,中学生也有中学生的烦恼.如学习成绩下降,被家长训斥,受老师批评;羡慕别人穿上新潮服装,自己很想买,可家长就是不给钱;跟自己要好的同学闹别扭,一时难以和解;无意中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或者认为别人有意伤害自己;参加比赛临场发挥不好,没取得名次;做了对不起老师、同学的事,心里内疚;想和某一异性同学交朋友,怕别人说闲话,或者因和某个异性同学接触多,已经招致闲言碎语,等等.遇到上述这类事,一时解决不了,常使自己处于一种心烦意乱的苦闷心境之中,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烦恼.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3,(7)
339初中生aaa@qq.com:同学们似乎每天都在竞赛,学习生活很紧张.有时候,去问同学题目,有的还不愿意讲解.耳濡目染,搞得我现在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一些东西了. 明知别人不对,还去模仿,说不过去呀.好东西不妨和他们分享,比如好的学习方法,等等.送人鲜花,手有余香嘛.对么?  相似文献   

5.
<正>我追求的不是奇怪,是特别"不做出头鸟,不做出格事",从小到大,我们大部分人都深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影响。于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当小时是个完完全全的怪人。我喜欢追求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别人穿过的衣服我死活不买同款,尽管那款式很好看。但我不只要好看,我还要独特。独特是什么?独特就意味着特别,意味着跟众人不一样,也意味着格格不入。2013年我开始接触汉服,那会儿汉服还是个新奇的东西,我穿汉服出去的时候总是受到  相似文献   

6.
那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同学们,在大人眼里,是够幸福的:可以独享一切,可以无理取闹,可以袖手不干任何家务。可是,同学们却说自己也有好多的不如意:在家里,没有同伴一起做游戏,没有同伴共享快乐,没有同伴分担痛苦。于是,社会看到了同学们的缺点: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被人爱,不懂关心他人;自主、自理能力差,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干;交往能力弱,对别人、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等等。这些本不是同学们的错,如果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有同龄人日夜相处,这些缺点还会有吗?也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找个伙伴。  相似文献   

7.
所谓责任,包含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等几层含义,它是一个人承担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能力。责任心则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觉意识、态度和行动。孩子缺乏责任心会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或回避,对家庭、社会没有责任感,比较自我,不懂得关心别人,做事拖拉、延迟,承诺后不兑现,遇事爱推卸责任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奇奇是个“没主意”的人,他总是习惯听从别人的意见,喜欢大家喜欢的东西、做他人觉得好的事情。在班上,同学们都挺喜欢跟奇奇一起玩,因为他永远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奇奇也为自己的“好人缘”感到骄傲。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奇奇感到很苦恼。他新交了个好朋友刚子,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开心,但是刚子的学习成绩很差,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坏学生,都疏远刚子。奇奇担心自己继续跟刚子玩,也会被同学们归类为坏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你有没有想过,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能为别人的生命带来一点儿什么东西?不一定是实质的东西,但可能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或是跟你谈一谈心,心结就解开了,或是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他没有的特质,能够鼓舞他。这些就是我说的"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交往是有所图的,那人家图你什么?比如说我们家阿姨,她来我家工作,我除了付她薪水之外,还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因为我付这份薪水,别人也可以付同样多,为什么她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我为她的生命中加了什么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跟我来往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加号,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要搞好教育,要教好自己的学生,真正有资格做下一代的领路人,我认为首先要从感动自己开始。 被各种人、事、物所感动应该说是除个别铁石心肠者以外的人都有的经历。为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一个人所流泪,所感伤,所快乐,所思绪万千,这说明我们心中尚有感情,仍存在着最柔软的部分。我们要做一件事来感动别人也不难,对别人好一点,在别人危难时伸一下援助的手,会让别人对你感激不尽。最难的事莫过于做一件能让自己感动,能感动自己的事。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  相似文献   

11.
勿忘“我”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病”,那就是“忘我”。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为赶时髦、随大流。具体表现在: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别人怎么样,自己便怎么样。至于有些东西,明明自己喜欢,怕别人说过时,而不敢喜欢;有些东西,明明自己不爱,然而为了显示自己时髦,也只得随喜随悲了;明明自已不愿做的事,因大伙都在做,也跟着糊里糊涂地做了。  相似文献   

12.
李苹 《家长》2005,(Z1)
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私事,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个人隐私不许侵犯,这便是隐私权。大人的隐私权暂且不说,孩子的隐私权受侵犯则是常见的事,而且侵犯者往往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比如父母、教师等等。那么,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有哪些危害呢?  相似文献   

13.
妙语漫画     
聪明不是知道怎样葬抓手好牌,而是知道该何时离开牌桌。衡贡一个人的为人,要肴他在明知,水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偷偷做些什么:·…,、、.厂 令人精疲力尽的,往拄并不是要做的事本套?|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态失的心态。饭前洗手,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有好吃的分一半给小伙伴,别人有困难要带忙;每天学点新东西,做错事情要道欲:…其实,我们在幼儿因学的东西,足够应付一生。夕了浦习J户叨宽容就是l不认为和自己不同的,便是不对的。那酥在星期五被打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绝望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  相似文献   

14.
古先生是一个收藏家,年纪很大了,大得他自己也记不清多少岁了。 古先生打小时候起,就喜欢收藏,跟许多人一样,他收藏过邮票、香烟壳、糖果纸、火柴盒、钱币等等。后来,他突然觉得,收藏别人都在收藏的东西,没多大意思,要收藏,就该收藏别人都不收藏或者想不到收藏的东西,那样,收藏起来的东西,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才有了不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非常喜欢《婚纱》这部电影,剧中的小女孩明知妈妈生命垂危,却依然装作不懂事般在妈妈呕吐时埋怨她吃多了;而最终她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她雨天里自己撑起了一把小伞。剧终,她长大了,由谎言而成长。也许,成长需要谎言。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比如乱翻别人的东西呀,往别人脸上吐唾沫呀,说脏话呀等等,脸上是会长麻子的。于是我便从来不敢私自翻别人的东西,就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烦恼     
我想做个守约的人晓语姐姐:我经常不守约,不是迟到,就是忘记带约好借给别人的漫画。我担心这样下去大家会不再相信我。我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守约呀。为什么会这样呢?重庆市第二小学侃侃侃侃你好:我认为你在跟别人相约前,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如果觉得可能做到,马上有礼貌地告诉别人。也可以跟朋友一块儿商量,告诉他们“这样我能做到”或“我只能做到这一步”等等。相约不是谁强迫谁做什么,而是在相互间都认为“能做到”的条件下成立的,做不到的承诺是没用的,也是对对方不礼貌的表现。如果多次违约,正如你所担心的那样,…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从 不同的人那里,你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东西。财富、知识、 经验、快乐、悲伤等等。而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能否与 人沟通,如何与人沟通则是关键所在。 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与价值,才能在交际中 立于不败之地。在与别人沟通前,应该知道自己究竟想 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编辑在说     
《学前教育》2021,(8):M0001-M0001
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大班的孩子开始变得有心眼,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会用言语威胁别人:“你不……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我也不让XX跟你玩。”或者在双方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总是控制、指使别人,比如游戏时先挑选角色,总是自己当老师,对当小朋友的孩子很严厉,让对方感觉很难受,等等。而另一个孩子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关系模式,并且很乐意跟对方玩,怕失去这个朋友。  相似文献   

19.
爱美之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有两种,一种是爱别人,比如看见漂亮的女孩子就眼睛亮,所谓好色之心。一种爱自己,不停地乔装打扮,把自己收拾得楚楚动人,让别人去爱。我这里要说的是第二种。女儿周岁时,让她“抓周”。在桌子上放了一大堆东西,琳琅满目,有  相似文献   

20.
正芬兰人做事的原则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这种意识是从上学开始就培养的。比如在家里,大人要进孩子的房间,要得到孩子的同意;要翻孩子房间里的东西,也要得到孩子的同意。反过来,孩子也被要求,不随意翻家长的东西,跟家长要东西也总是要先问可不可以拿,得到同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