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史是齐思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他在先秦农业史、先秦思想史、西周史、战国史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出精深的研究功力与恢弘的学术视域,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沈长云教授的新著《先秦史》于2006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8万字.沈长云教授几十年一直潜心于先秦史的研究,此书乃是沈先生学术积累的成果.通读该书,有以下心得.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1994年-2008年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通过对CNKI检索建立分类数据库,然后进行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学术进展的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1999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发生期;2000年-2003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期;2004年-2008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繁荣期.文章并对各个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希望从中发现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贡献,以利于学术界寻求更多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经过50年的发展,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在50年的学科建设中,它造就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不断开拓新领域,从认识论转向价值论和人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始终强调跨学科研究,不断扩展理论视界,丰富研究内容,开辟领域哲学.新世纪里,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价值与文化理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三个研究方向上拓展和深化,全面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到2015年前后,使本学科成为世界知名的、国内一流的、有特色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相似文献   

5.
对姚炳祺教授著<文字训诂论集>做了全面的评述,指出姚著学术上的三个突出贡献:1、补汉语史研究之阙如,尤其在文字的析形、辨义及释音方面,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2、语言学理论在训诂中的应用,使汉语史研究理论在某些方面得以完善;3、学风纯正,学术视野开阔,可以视为吾国语文学之成功典范.概言之,姚著在学术上、尤其是在训诂学上的价值实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风采     
《重庆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孟世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徐中舒学习先秦史,分配在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先秦史、甲骨文。曾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学术顾问、《先秦史研究动态》主编。  相似文献   

7.
先秦兵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家,历代对兵家多有研究,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至今的近百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式新颖,研究视角多元,成果形式多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清以前。在先秦兵家的学术论争方面,主要集中在先秦兵家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先秦兵家的家世与故里、先秦兵家的版本与流传、先秦兵家的军事思想体系等方面。先秦兵家研究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时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环境概况、人类活动与环境以及环保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真实的记录.这些都能见之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是研究当时环境面貌不可或缺的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先秦文献中所反映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修辞学>是一部以20世纪为时间界限的断代修辞学史研究著作,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框架新颖,历时与共时纵横交错;重视理论建设,关注广义的修辞研究;重视与社会、其他学科及学者问的联系;研究上的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晁老师,您在先秦史研究领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对于先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论述,并有许多新见解。今天很高兴与您一起讨论一些有关您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首先,我想问的是:从您大学毕业的时间来看,1965年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四清运动已经开始。这就是说,当您一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赶上了政治运动,一耽误就是十年。但是从您现在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看,好像那十年的损失被您很快地补回来了。请您谈谈这段时间的经历好吗?●:承蒙夸奖,说是“久负盛名的学者,”实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学习和研究先秦史…  相似文献   

11.
殖民主义史研究是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对殖民主义史的研究,解放后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信息闭塞,体系残缺,理论僵化等.为开拓我国对殖民主义史研究的新局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加强对国际学术动态的了解和借鉴我国对殖民主义史研究的不足与信息的封闭有相当大的关系.殖民主义史研究国际学术动态的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2.
■:沈老师,您是著名的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同时又十分关注史学理论的研究。我们曾经在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上多次见过面,今天又在风景秀美的扬州瘦西湖畔的扬州大学参加“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今天也借此机会对您进行一次专访。我们可以先谈一个轮廓,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研讨。●:不敢当。不过我们借此机会讨论一些问题还是很好的。一■:我们先谈谈先秦史研究吧!先秦史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学中最难搞的部分,您却选择了它。您的学术生涯是从跟随赵光贤…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的先秦婚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婚姻史研究作为整个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的基础一直很受学术界重视,近二十年有关先秦婚姻史研究的论文、论著已有一百余篇(部),研究内容涉先秦婚姻形态、婚姻礼俗、婚姻家庭关系等诸多方面。对近二十年的先秦婚姻史研究略作小结,总结成就,指出不足,冀对进一步研究有益。  相似文献   

14.
巴新生,男,1948年生,山东临朐人。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在南开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王王哲先生攻读先秦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学教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巴新生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伦理文化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多种。其专著《西周伦理形态研究》,是第一部全面揭示中国伦理文…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一门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相对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目前正处于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建构的初始阶段.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党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人思想兴奋的焦点,在学科定位和归属方面,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重点方面,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在研究的话语系统方面,其"区隔"究竟何在,有非常大的"仁智互见"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1月25-27日,"本土经验与国际口述历史的多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从多方面探讨了口述史的理论,分析了口述历史采访的具体方法与影响因素.许多高校、民间团体也报告了教学、音乐等方面的专题口述史项目计划;还有学者从区域史的角度,在新疆、宁波、黑龙江等地进行了口述调查,涉及垦荒、知识青年等问题;对于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的口述调查,也有论文涉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秦史研究领域进入一个思想解放、鼎故革新的阶段。沈长云先生伴随这一历程,通过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独具一格的学术视野和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对先秦历史的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颇为深刻的学术观点,为先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起源等重要问题上,沈先生既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主张理论与实际结合,同时还结合塞维斯“酋邦”理论和最新考古发现。作为中国古代“无奴派”早期代表性学者,沈先生提出中国古代不同于希腊、罗马,虽存在一定数量的奴隶制经济,但并非以奴隶制为主。相比五种社会形态说,中国古代社会演进道路更接近亚细亚生产方式。我国直接由血缘氏族组织进入早期国家形态,是氏族、部落首领由“公仆”蜕变为统治阶层,这种“家国同构”的权力结构成为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主义的基础。在三代族源考索方面,沈先生坚持认为夏代是存在的,且夏族兴起于古河济地区,商族起源于晋中地区,周人、夏人没有族属方面的传承关系,周族起源于白狄。沈长云先生注重古典文献的考订、甄别,他参与点校的《国语集解》是海内外学者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写在建国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纪念建国60年而作.以此为契机,回顾并总结东北史60年的研究历程,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受极"左"思潮影响,东北史研究低落,成绩不显.后30年改革开放,东北史研究之变化,天翻地覆:进入主流学术,纳入到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教研系列,研究领域全面扩大,成果之多,居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前列.东北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阙失,认识陷入误区.今后的趋势,一在深化已研究但还不深入的问题,一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理论之深化与创新,实为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活动史提出的原因可概括为倡导者的"五个基于":一是基于对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现实考虑;二是基于学术更好适应形势发展以满足和促进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观点的坚守与运用;四是基于对杨贤江等近现代中国教育史学创始人"行动之存在"历史发生观的继承与弘扬;五是基于对国际历史学界近年勃兴的"实践史学"思潮的呼应与发展.回顾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教育活动史研究走过了从概念提出到理论建设再到体系确立的发展道路,在领域深化、视野拓展、成果创造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面向下一个十年,教育活动史研究应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开放教育活动史研究视野;深化教育活动史理论研究,聚焦教育活动史问题研究;建设教育活动史研究共同体,保持教育活动史研究活力;承继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方式,加强教育活动史研究魅力.  相似文献   

20.
刘泽华教授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识分子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士人与社会》(先秦卷)。主编并与人合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的整合》、《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