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沛篁 《新闻界》2001,(4):39-40
由于社会新闻总是同人们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烈的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加之它往往通过真人真事、具体情节和潜移默化的方法来表现事实和思想,因而很受受众欢迎。正因为如此,它对于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播信息,宣传法制,鼓舞人民创建两个文明。社会新闻发生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分散在社会组织的各个细胞,因而它能够最及时地传递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社会信息,把人们密切关心的事情告诉…  相似文献   

2.
范威 《记者摇篮》2004,(8):23-23
观众是电视新闻的主人。观众喜欢电视社会新闻是因为社会新闻不仅反映、引导舆论,倡导文明,他还揭露社会生活、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所以社会新闻报道的应该是人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例如去年沈阳刚开过公交车IC卡收费听证会的那个周六。在社区搞面对面活动时.  相似文献   

3.
新 闻价值 ,是一个理论问题。初看起来 ,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 ,在新闻工作中这是一个常常碰到的问题。新闻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 ,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是不同的。新闻价值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有相似之处 ,就是说新闻对人们的有用性。新闻早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需品 ,是因为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 ,就必须了解社会。人们通过新闻 ,经常地、大量地了解社会上不断发生变化着的种种事实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甚至斗争。郑保卫教授将新闻价值界定为“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流通变得越来越重要。最简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便是新闻,所谓新闻就是指实时发生的可以吸引大众的事情。新闻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新闻体现着最真实的民生生活,揭示着最显而易见的道理,可以说新闻是人们日常剪影的合辑。既然新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新闻评论自然也非常重要。所谓新闻评论就是指社会对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新闻发表的言论(前提是新闻必须是真实的)。新闻评论与新闻紧密关联,这就注定新闻评论必须是真实的,但有的新闻本身就是虚假的,这样的新闻又何谈真实性,只会给大家形成误导。真实性固然重要,但准确性与独特性也很重要,下文将会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新闻强调事实准确,时效性强,思想内容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求文笔生动,可读性要强。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谁都不能否认,报纸、电台、电视台每天刊播的消息、通讯、评论、专题报道中,呆板、枯燥、空话、套话连篇的东西还是数不胜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呼吸、劳作、恋爱的人是各具个性的,中文也堪称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种之一。为什么当我们的记者用笔、用手中的摄像机去反映这个世界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创造、情感纠葛时.却每每会选择一成不变的表现方式和最乏味的语言?一些同行可能会列…  相似文献   

6.
蒋颖 《新闻界》2004,(6):15-16
什么是社会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业界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一般而言,那些反映社会生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报道有关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以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均被认为是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其实是众多类别的新闻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7.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们如何规范社会新闻写作,讲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便成为编采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以编采人员要研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美、文雅脱俗的语言风格。穆青曾主张新闻可以用诗话、…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定位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也让我们时时面临着应对新闻的考验。当我们经过了新闻采访,面对光怪陆离的新闻能否作出准确的定位,往往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效。就新闻定位而言,我以为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日益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众传媒承担着反映这一深刻变化的历史责任,经济新闻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现实经济生活,在新闻传播的舞台上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春龙 《新闻界》2004,(4):28-29
新闻媒介要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必须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接近新闻源。然而,社会生活错综复杂,有时为了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尤其是对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批评、揭露时,普通的采访方式难以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隐性采访方式更容易接触事物的真相,使新闻事件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保定电流台     
《采.写.编》2005,(2):i001-i001
1985年元旦,保定电视台开播。一路走来.原以为不过是顺时就势的脚步,但是透过这脚步,我们看到丰富的社会负载。作为媒体,在伟大的时代进程中,感时应势,忠实纪录生活的本真;时代浩荡来去,新闻跌宕无失;电视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善忠 《新闻窗》2013,(1):90-91
我们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在变,每一个时代正因为它的变化而极富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感。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征,可谓是一个“策划”的时代。今天,我们无不体会了策划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及如此的需要它。那么,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新闻更是如此,好新闻尤其需要策划。所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并非是新闻事件,那我们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策划的就是我们的新闻文稿。  相似文献   

14.
李明文 《青年记者》2006,(18):36-3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魅力是撼人的。无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当我们通过文字这种抽象符号,把身边的人、事、物形象地印刻在脑海,并产生烦恼困惑抑或欢喜振奋时,文明与我们同在。新闻作品是驾驭文字和社会最真实的载体。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代表着中美两国新闻界最高奖项,囊括最优秀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郭燕平 《新闻窗》2007,(2):74-75
如今,我们的社会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几乎没有更多整块的时间阅读报刊。而与此同时,各种高密度的信息却铺天盖地的袭来,强迫现代人必须用最快捷的方式来了解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以适应这个信息快速更替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新闻版面呈现的是一种具有独立报道功能的新闻载体,以定格新闻事件过程中的高潮、瞬间和典型事件,再现事件现场。而图片在报刊上的应用,无疑更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感染力、最能强化人们记忆的方式,它能使受众在瞬间就能实现与新闻的零距离接触。同时,由于图片独有的视觉冲击力,会让读者的眼球在一瞬间被吸引,更快的让读者进入摄取信息的过程,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报纸的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泽琪 《新闻世界》2010,(8):221-222
近年来,娱乐新闻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娱乐新闻满足了受众的精神需求,为受众提供娱乐、缓解压力。同时娱乐新闻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社会观,影响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氛围的营造。因此,娱乐新闻必须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新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人本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乐于以轻松娱乐心态接受新闻。无论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都十分讲究选材的方向和报道手段的更新,一个新的词汇也频频出现: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19.
按通常的理解,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信息交换和沟通均称之为传播,它是人们相互联系、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方式。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交换活动,毋庸置疑是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社会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从新闻的五要素来看,新闻传播应是最客观、最真实、最严肃,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信息交换活动。但事实上,现在我们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上所看到的新闻却并不那么严肃,或说是相当的不规范,有一种媚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写作中,人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材。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立场观点和受众群,,因此对一条新闻的选材准也不相同,当我们谈到国内新闻的以外广播问题时,大家都强调选材要注重对外的角度,但是,我们各自对什么是对外角度,理解并不相同,笔者对此谈谈个人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