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校本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联动整体优化形成的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模式。 创建学校特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而非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办出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机体哲学视野中,学校是一个有机体,学校的文化形象是学校作为一个"机体"的精气神。基于机体哲学的生命性、生成性、整体性和活动性,以及怀特海关于教育的论述,过程教育理论当包含生命论、生成论、整体论、主体论、浪漫论、生活论和环境论。这"七论"既是学校文化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学校文化特色的生长之源。学校文化的品格是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先进文化与本土特色文化的融合,不同的学校文化品格和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3.
学堂乐歌标志中国音乐教育的开端,为解决教唱“什么歌”而产生的唱歌集成为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唱歌集产生的历史背景折射出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产生的曲折道路;其编写属于大众性而非专业性,编写的体例为歌本式、集子式。其历史意义超越了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职责和价值。它不仅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教科书的初级形式,而且还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学学科教科书的前身;它不仅是关于音乐的、关于教育的,而更是20世纪初渗透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启蒙的读本。  相似文献   

4.
特色学校创建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学校的特色还是特色的学校?显然,学校是本,特色是末。特色学校应该从学校的视角去理解,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育人。特色学校的本源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的功能,即培育人才,因此特色学校创建应该是"为育人而特色"而非"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形成过程就是学校完成育人目标的过程,是学校依据学校历史、学生实际、学校社会环境实  相似文献   

5.
品格的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品格包括了习惯、特质和美德三种相互依赖又彼此交叠的概念。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动力发展系统,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下,积极品格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塑造。积极品格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幸福感,对学业成绩的提升亦有助益。但是对于品格的结构模型及其衍生出的具体测量模型,不同学者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西方国家基于研究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项目,试图通过营造学校环境氛围、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实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目标。在未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应重视中国文化下儿童青少年品格的内涵、结构的建构,并在完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开展品格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的追踪研究。在实践中则需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品格教育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开展的品格教育。  相似文献   

6.
"少儿版画"是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而开发的特色课程,这门课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冶情、以美养性"相融合的品格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肖婷 《教师》2020,(11):15-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是多种价值观的出现与并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及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学校中,会影响中小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在中小学教育中实施品格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品格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德育作为学校品格教育的载体,以体验式教学作为践行学校品格教育的主要手段,以家校社共育作为开展品格教育的主要方式,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品格,形成和发展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前言1991年,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托马斯.里可纳(Thomas Lickona)发表了著名的《品格教育——我们的学校如何教授尊重和责任》,作者从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原因、价值标准的内涵、学生应当具有的美德,实施品格教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就学校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品格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因此而获得了美国克里斯朵夫奖。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理念、历史、原则、风貌、课程、管理等积累、酝酿、总结、升华而成的学校内在的精神、品格和特色。"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就是由原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和第四聋人学校合并而成的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今天与过去最恰当的精神、品格、特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14,(18):F0002-F0002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反思沉淀期。一切反思行为都是需要以普遍哲学原理作理论基础的,作为一种普遍哲学原理的现象学也有可能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反思的理论基础。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而存在的特性.使其在理论上具有成为教育技术反思性研究方法论基础的可能性,而胡塞尔对现象学方法作出的详细论述,对教育技术反思性研究的指导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另外,现象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为其与教育技术的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因此,将现象学方法的两种还原结合在一起开展教育技术反思性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4.
15.
单位视角是审视中国学校组织运行不能回避的视角。学校教育性的发挥与单位制度运作有契合的一面,也有不适的一面。首先,单位制度本身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一重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制度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二重影响;再次,教育性单位制度的内部运行理路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三重影响。因此需诉诸于学校单位去单位化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张建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09-114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南通的学校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之乡的外显形态,也有南通教育之乡的深刻内涵;既有学校文化一般的共性和内涵,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质。在我国现代学校建立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南通学校文化的产生、发展、内涵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被列入教育体系之中。德国社会对成人教育高度重视,个人不论背景、民族、收入状况、教育经历等都可以接受成人教育。德国的成人教育在法律政策、国家管理模式、办学体制、专业设置、教育经费筹集等方面独具特色,这不仅符合德国的发展实际和需求,同时也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策划研究的兴起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策划研究的产生顺应了教育策划实践的需要,以现实的经验总结为起点,依托于一般策划理论,建立在理论界和社会公众初步认同的基础之上,受到国外教育策划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处于初创阶段的教育策划研究在理论建设、学会组织、课题项目和经费、专业研讨与宣传、出版物、现实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各种不足与问题;未来的教育策划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应用、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主体力量等方面将出现新的转变;要确保自身的健康发展,教育策划研究就应在坚持面向实践的同时,形塑自身的学科品性,组建学术团体,注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体现职业需求,更要培乔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素质和法律素养教育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从顶层设计,团队建设,第一、第二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位关注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环境和办学特色,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