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其成长的日日月月,在沐浴着父母亲人、师长及社会关爱的同时,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也像阴影时时笼罩在身旁。少年儿童伤害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安全事故殚精竭虑时,相对于显性的伤害,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隐性伤害,却很少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一、校园隐性人身伤害及表现形式对少年儿童而言,隐性人身伤害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在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是指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即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  相似文献   

2.
隐性人身伤害是对幼儿的精神性伤害,表现形式比较隐蔽,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危害往往比显性伤害更深、更持久.本文主要对幼儿隐性伤害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是指在中小学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非直接的伤害。校园隐性伤害,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虐待,是精神上的惩治、心灵上的摧残。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学生经常受到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伤害是显性伤害,表现为明显的身体伤害,这种伤害我们容易观察到,也比较容易预防或改正。第二种伤害是隐性伤害,这类伤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表现不太明显,经常被人们忽视,很多时候不被认为是一种伤害,从而造成学生长期受到危害而不容易被发现并予以纠正。本文从制度、学校、教师及家庭等方面分析了隐性伤害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儿童人身伤害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弱小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一些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伤害事故屡屡见诸各大媒体之上,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对幼儿的人身保护也更加重视。当人们正在为这些看得见的伤害而积极地增添安全防范设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时,一种看不见的伤害也许正在幼儿园发生——幼儿隐性人身伤害。据笔者观察,在幼儿园里,幼儿隐性人身伤害发生的频率远高于显性人身伤害,但因其具有隐蔽性和无形性等自身的特点而不易被人察觉,因而常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6.
张艳萍 《教育》2012,(36):28-29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校园中的难以估计、影响深远的伤害形式。它正渐渐吞噬着学生健康的灵魂、扭曲着他们正常的人格,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前加强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是指在中小学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非直接的伤害。校园隐性伤害,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虐待,是精神上的惩治、心灵上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园的隐性文化,二是校园的显性文化。如果说校园的隐性文化是历史形成的话,那么校园的显性文化则是要靠人为建设出来的。所谓显性文化,简单讲就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对校园伤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显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隐性伤害认识不足。隐性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和学习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因其隐秘性和滞后性,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作者拟通过对学校教育中造成学生隐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策略,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成长并得到最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伤害: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完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其中的难以估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向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 ,人们重视得更多的是直接伤害受教育者身体或生命这种校园暴力现象 ,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教育“冷暴力”现象。所谓“冷暴力” ,实质上就是精神惩罚 ,它往往采用不直接对抗的方式 ,打着团结或帮助的旗号 ,通过伤害受教育者的人格、心灵和精神 ,来维持双方表面的“和平共处”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冷暴力”游离于法与非法、道德与非道德之间 ,行为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其存在范围之广泛、性质之恶劣以及造成的伤害 ,在一定程度上丝毫不亚于校园暴力 ,甚至有过…  相似文献   

12.
毕婷 《教育》2009,(4):22-22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13.
毕婷 《教育》2009,(10)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14.
张小武 《教育》2009,(4):18-19
校园隐性伤害因为其“隐蔽性”,所以往往被学校、老师及家长忽略,更有甚者连何谓“隐性伤害”都不知,这在《教育》旬刊记者所做的“校园隐性伤害调查问卷”中也有明显的反映。3月13日,《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  相似文献   

15.
何谓校园文化?目前并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总和。显性文化即包括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校园建筑等物质形态。隐性文化则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形成的校风传统、校园精神、舆论风气、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的存在形态和作用的表现形式划分,教育可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潜教育)。显性教育因其价值功能易被彰显的特点而往往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但潜教育却因自身作用的内隐性、文化性、间接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或遗忘。  相似文献   

17.
心理伤害,是指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的学生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由于不太明显且发生效应较为迟滞,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往往对少年儿童脆弱的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有的甚至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弥补。  相似文献   

18.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内或学校外,施加于学校成员并导致其身体或精神感到痛苦的行为。它是一种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存在隐性或显性危害的常见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挪威、美国等国家依据研究成果已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19.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20.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