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者个人身份的反省在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个人身份的探讨,其本质就是对于研究者体性特征、研究者个人冲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的研究关系的现实审视,这也是反思研究者个人身份的三个基本维度。研究者个人身份构建的现实策略是:研究者体性印象的管理;研究者"前见"中介作用的发挥;研究者"附加身份"的退场;研究者情感的在场。  相似文献   

2.
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Ihde)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伊德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中反思技术的意义,在经验和文化层次上探讨人类和技术物品之间的关系。伊德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教育领域中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为我们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作为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定着行动研究最终的成效,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方式等,都会对行动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作者与一线教师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的经历,论述了在合作模式或支持模式下的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反思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更好地改善教育实践,而是在于和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沟通以及对行动者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而行动研究者的反思应当坚持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内隐与公开相结合,单独与集体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方式来不断地促进行动者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元聚合方法是指“研究者同时或先后采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等进行同一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指研究者聚焦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多种研究方法以证实研究结果不是方法造成的,而是真实现象的结果的研究方法”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同传统研究范式(量化研究范式和质化研究范式)相比更强调这样几个方面:理解和描绘重于测量、计算或预测;  相似文献   

5.
赵嫚 《文教资料》2014,(28):28-30
文章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研究关系和个人因素进行反思,发现研究者影响的独特性:研究者是环境的一部分,研究关系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个体因素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变化.并由此影响研究过程和结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王熙 《学科教育》2009,(4):69-76
作为质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行动研究所提倡的“合作”、“反思”、“变革”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至当代的民族志研究中。例如,批判民族志(Critical Ethnography)结合了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的生活,还应充分反思自己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赋权”被研究者。基于平等的对话,被研究者才能够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在一项突出行动性的民族志研究中的经验。通过反身性思考,本文揭示了研究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跨越“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雷区”。文章主要探讨两大问题:第一,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研究关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整个研究过程遭遇了哪些伦理危机?最佳解决途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为今后的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些与社会情境紧密相联的“经验性智慧”。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行动研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真正调动其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透过一篇行动研究论文--<过程性学习评价行动研究>,简要分析了研究者进行行动研究的过程,即研究者在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关键环节的得与失,以期为教师行动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体现在应用指向、对象和原则、价值上。其应用指向包括人对内在自我的反思、主体间关系的反思以及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的反思;应用对象为文本,应用原则包括解释学循环、间距化、质疑、应用和自我理解。运用解释学方法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者反思研究立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质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行动研究所提倡的"合作"、"反思"、"变革"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至当 代的民族志研究中.例如,批判民族志(Critical Ethnography)结合了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的生活,还应充分反思自己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赋权"被研究者.基于平等的对话,被研究者才能够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在一项突出行动性的民族志研究中的经验.通过反身性思考,本文揭示了研究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跨越"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雷区".文章主要探讨两大问题:第一,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研究关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整个研究过程遭遇了哪些伦理危机?最佳解决途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为今后的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些与社会情境紧密相联的"经验性智慧".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行动研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真正调动其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分,或者有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分。定性或质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观研究范式,定量研究或量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实证自然科学的客观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的历史中,有过定性研究占主导的时期,也有过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出现过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排斥,也出现过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的排斥。在心理学的理论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关系定位。在心理学的方法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研究定位。  相似文献   

1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语出《论语·学而》,是让我们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动。这不仅适用于教育学生,同样也适用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一就体现在研究与反思上。新形势、新课程标准更要求我们教师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成人教育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实践中发现问题 :成人教育研究的主源现代成人教育有组织的活动可以追溯到 1 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时期 ,迄今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一般说来 ,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 ,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化 ,然而 ,长期以来 ,尽管成人教育的研究者 ,包括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 ,马尔科姆·诺尔斯 (Malcolm·Knowles)、西里尔·豪尔 (CyrilO .Houle)等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一直在为构建成人教育学科的规范体系而不懈努力 ,并使成人教育的研究具备了学科的雏形 ,但与其他学科相比 ,…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之一。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他们的主要方式,是他们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必须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已的反思实践能力,应该与大学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扩大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4.
总论OECD教育指标体系对我国教育指标体系的启示 —OECD教育指标在北京地区实测研究 ..................................··············……王唯(1·l)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 ..................................·····……李化树(3·l)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精神教育……薛国凤王亚军(3·5)新形势下教育理论期刊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教育理论期刊效益研究》课题组(3·60)生态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 —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王怀宇(4·18)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  相似文献   

15.
质的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者在质的研究中占据着更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是社会现象的忠实“再现者”。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研究者角色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研究者学习和运用质的研究的体验与经历可以概括为“喜悦”、“执着”与“明了”等三种意境,研究者的研究素养在质的研究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为提高研究者的研究素养,研究者要注重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式、锤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6.
叙事研究方法述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叙事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质化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对象的叙述,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其生活史。研究者透过故事,梳理、统整、建构各项经验事件的性质或意义。叙事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进入现场、收集资料、完成报告三个阶段。维护叙事研究严谨性的基本标准应有如下几点,即明显性、似真性、反思性、验证性、可转移性。导致叙事研究结果“失真”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文化参照与个人背景以及研究者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之一.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他们的主要方式,是他们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必须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反思实践能力,应该与大学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扩大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8.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张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鼓励研究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实践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但是,通过对最近6年有关行动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主要存在6种误区:有行动无问题定义、有问题无原因分析、有计划无方案论证、有方案无动态变通、有观察无评价反思、有反思无阶段循环。这些误区主要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厘清“行动”与“研究”的学术内涵。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当指科学的学术逻辑,而非工作逻辑和生活逻辑;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当指有意图、有准备的行动。行动研究重视系统化的方法探究,既是行动,更是研究。教育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的共同规范,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一场课程标准驱动的变革,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政治过程和技术专业过程。课程标准的这些属性要求研究者采取多种研究取向。课程标准研究取向分为历史取向、实证取向、质化取向、社会批判取向和技术取向,它们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相互构成了共生共存的关系。随着研究取向研究的深化,课程标准的研究将会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清华附小引进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学习与全面发展》课题的科研成果——《3·3·3…系列智能学具》及其理论,目的是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这个自觉性是建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诸内、外因素的辨证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学习活动主要是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潜能。这种学习的自觉性体现在学生反思自己的全面发展上,突出对自身学习活动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