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社会的主体是人 ,一切社会的活动 ,究其本质来看都是人的活动。但是 ,人的最初却是“自然的人”或“生理的人” ,而社会需求的却是“成熟的人”。所以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是这一社会活动的主人 ,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样 ,“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式的标准 ,它需要有一种衡量的标尺 ,而这种衡量的标尺 ,其实就是“人的素质”。素质又是什么呢 ?素质是个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的概念。素质肯定包括知识在内 ,但知识绝对不能等于素质 ;素质肯定包括思想品德在内 ,但思想品德肯定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法如何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通学法。这样,就摆正了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地位做出了新的认定,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兴奋之余,不能不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如何看待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下面就“从备、讲、批、辅、考”五个方面,就新课标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谈一些看法:一、备课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即每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既然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没有学生的参与,怎么可行?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要求教师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对历史学科做出了以下阐述:“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基础作用。”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情景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的方式,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对历史学科做出了以下阐述:“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基础作用。”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情景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的方式,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辨证的统一,因此,教学研究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作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透学法。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此谈四点粗浅的看法。一、引导学生比较初、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异同,搞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初三学生进入到高一后,在心理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大多有一种自豪感、成年感、新鲜感,勉励自己作出新的努力,取得好成绩,让别人承认自…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塑造人,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凸现学生发展的人本教育观,注重学生品行的“养成”,追求学生的“成人”,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地贯彻到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时政热点融入教学中;把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获得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0.
袁艳华 《宣武教育》2004,(11):20-20,10
初为人师,一些教育行为不免有些“草率”,而这些“草率”之小事,在学生心中也许就是“大事”。“教育无小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时刻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1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强调整个社会要把尊重人的权利、保护人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当然,作为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应同样得到尊重与维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已越来越关注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所必须正确回答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立德树人”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把“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作为关键环节,把“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这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握这些新要求,自觉把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要重视学生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个性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趋向,因此备课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5.
正杜威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所以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他要求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但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对所学知识的个性化占有,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立足学生视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学生视界是教学的出发点的归宿当前课堂教学越来越追求本真有效,教学的实效是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者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体系构建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人施加影响,培养人的一定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价值目标上讲,也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磊 《今日教育》2012,(2):16-17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庆教育坚持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把“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顶层设计.扩展渠道,创新载体。成效显著。重庆的育人工作在全国发挥了“先行探路”与“领跑示范”的作用,学生理念信念进一步明晰坚定、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全国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说教育的本质问题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教育的目的问题,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为什么”的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也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可以说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自觉的意图,具有预期的目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研究教育的功能往往侧重于对其外部功能的探究,把社会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较多忽视了对教育内部功能的研究,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认识不足。我认为,把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否定了教  相似文献   

20.
黄零 《广东教育》2009,(9):55-57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换句来说,即是处于前现代向现代化不断过渡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历史阶段里,要实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人本身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理性的"社会人"的社会性活动,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人的发展。为此,以人本身为立足点和归宿点,实现个人的权利、价值以及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成为了人本化教育的目标导向与价值所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应遵循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