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情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忧"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语》中的"忧"分为"非仁者之忧"和"仁者之忧"。"非仁者之忧"是对自身财富性命等产生的忧虑;"仁者之忧"则是一种主动承担起的对"道"的责任感。非仁者终生困扰在个人的忧虑惊惧之中,而仁者则可以抵达一种"不忧"的境界,这种"不忧"是发而皆中节的七情之正,是以道义为乐的自足之心,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之境。  相似文献   

2.
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  相似文献   

3.
晋生 《成才之路》2011,(8):99-I0016
时下教育有"三忧",老百姓议论,代表委员研讨,共同探寻着解忧的妙方良策。 "一忧"——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很多家长为之焦虑。于是乎,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带着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把孩子搞得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4.
教学参考书强调《小石潭记》着意表现了柳公之“忧”,而笔者认为通篇还洋溢着“乐”的情韵。借苏东坡评价柳宗元《南涧诗》的话说,即是“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纵观全文,首段重点写“乐”,续段“忧”中有“乐”,三四两段字里行间虽流露出抑郁忧  相似文献   

5.
"忧"和"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两个关键词."忧"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感受,一般认为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快乐、不高兴,与之有关的词语很多:忧愁、忧劳、忧虑、忧郁、忧伤甚至忧愤等等.但是,"忧"其实又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从美学上看,"忧"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从哲学上看,忧郁产生于人对日常世界神圣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更高世界的渴望.人类超越现世的庸俗与丑陋,多半要借助于"忧"这样的情绪.相对于快乐来讲,"忧"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趋向于肤浅和遗忘,而后者趋向于高贵和救赎."爱"也是一种情感,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取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 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历来也是耻于言利的。教育需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提起“杞人忧天”,就往往认为杞人实在好笑。你“忧”什么不可以,何必去“忧天忧地”?天能塌下来吗?地能陷下去吗?因而从古至今杞人的忧患意识,一直被当做“庸人自扰”而受人嘲弄。相比之下当今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工,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怎样也垮不了而不“忧厂”,倒很危险。 现在的大气层污染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9.
国家从2007年秋期开始对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学生实行免费,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政策的执行对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具有示范性意义。但是,就师范生的总量和基层就业的分布看,这一政策并没有惠及到真正在基层农村学校安居乐业的主力军——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作者提出了部属师范大学师范学生免费教育的"喜"与"忧"这一命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政策效应的"喜"和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忧"。  相似文献   

10.
竹简《五行》篇第二章云:"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而依据帛书《五行》,此句以下还应校补以"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一句,与开头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提示我们关注《五行》篇"圣—天道—德之行"与"智—人道—行"线索背后更具根源意义的心灵环节——"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等同于一般教师,他们应该是一个居安思危、忧思难忘的人,一个仰望天空,忧心忡忡的人,忧天、忧国、忧民、忧生、忧教、忧己,在"忧"思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儒家正统教育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有着进退尤忧的共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就是一个典例,他一生刚正廉洁、为国为民,素以天下为己任,在遭受贬谪之际写下《岳阳楼记》,全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民本意识,其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他民本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师道》2005,(5):19-19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倾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教育历来也是耻于言贫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4.
“忧世”与“忧生”——中国古代忧患诗歌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抒情诗以愤忧怨伤情感为主,这一情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世与忧生。忧世是儒家入世的情感,表现为忧君、忧国、忧民三位一体的内容。忧生是道家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三大主题。忧世与忧生情感的交融互摄产生两类忧患诗歌,形成抒情诗歌史上两种文学时代。忧世时代诗人们发抒着忧国忧民的怀抱,文学主张是言志、务实,这一时代占据着抒情诗的大部分时空。忧生时代专注于发抒自我情感,文学主张是缘情、表现。两个时代互相交替,以忧世时代为主,忧生时代为辅,形成一部忧患诗歌史  相似文献   

15.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诗作,从中可以窥得其文学笔力与思想情感。诗人以“忧”为核心字眼,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成,一个“忧”字道出诸多困境,但诗歌整体上并不幽怨愤懑,反而呈现出“忧而慷慨”的感情基调,这与曹操的政治理想和当时的时代精神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忧”等生     
、,你在干吗,淤…红…携你不是常说:人)因梦想而华大’入砚、一拙七三‘台“忧”等咦(二)今天老师问,有谁希望她去做家庭访问。众饭燕手’…言免一一“忧”等生@杜彭~~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南京21所中小学的孩子卸掉了沉重的书包,扔掉了重重的课本,放下了厚厚的讲义,夹一部闪亮的新版ipad,最多再加上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就是要带的全部学具了。ipad运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学习资料查询,而且像ipad这样的“电子书包”,也确实让孩子们的肩头轻松了不少。但人们对此却褒贬不一,ipad教学对孩子而言是喜是忧呢?  相似文献   

18.
陆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01-102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发现了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点,我们才与家长沟通的。我们与家长沟通时,是应该报"喜"多一些,还是应该多报"忧"呢?本文就针对这一点进行了阐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用亲人般的眼光去欣赏孩子,把肯定和激励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勤报喜,巧报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教育成为一个问题领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徐九庆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国教育怎么了》是反思和批判中国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翻开书卷,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燃烧的是一个民办教育家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心。教育有问题,这是没问题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青年时代就经常谈论"善病忧生"的话题,这种关切随着涉世日深、病痛坐实而放大,成为其"闲适"思想不可小觑的原因。所谓善病,是诗人表现出来的对身体健康的高度关切,感受病痛并在此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感性个体自发的情绪或者意识。忧生与善病同质,常常表现为忧老也即对年华老去的敏感和惊恐,是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迫切实现个体价值的心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