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计划"是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之一,为西部大开发吸纳了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西部建设,给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西部计划"中的就业机制的弊端问题,给"西部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众多的隐患。大学生志愿者就业问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众多甘于奉献西部的大学生人才流失严重,也使得"西部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建立"西部计划"中志愿者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举措之一,"西部计划"吸纳了众多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然而,志愿者服务期满以后,却要面临第二次职业选择,这给西部计划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让优秀人才继续服务西部,让他们扎根西部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做长期贡献,就需要在西部计划中考虑志愿者就业的长效机制,为他们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3.
两年过去了,又一批251名服务西部计划的上海大学生志愿者回来了。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与应届毕业生竞争不占优势、更接近婚育年龄……种种不利因素引起了社会各方对他们就业问题的关注。为帮助志愿者尽快解决就业问题,近日,团市委、市教委、市人事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一场“2005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推介招聘会”。一百五十余名前来应聘的西部志愿者受到了宝钢、上海建工、上海移动、交运集团、复旦金仕达等五十多家企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炎炎夏日,新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将赴西部服务。这些新的西部志愿者,面临着如何将自身所长,对接于服务西部发展的问题。近日,几位老志愿者为新志愿者们娓娓叙述了他们的两部志愿服务经历。同学们分享着他们的故事,也思考着生活的哲理。相信这些老志愿者的经历会给新志愿者们提供最为直接和鲜活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宋亮 《教育》2013,(23):17-18
7月22日,"2013年’西部计划、苏北计划’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出征仪式"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举行。"西部计划"又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与此同时,众多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山村,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如何择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并结合对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者的职业咨询实践,提出了构建志愿者的职业发展通道的一些建议,以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组织者及志愿者本人参考。  相似文献   

7.
声音     
《教书育人》2004,(9):3-3
“我们最欢迎既有现代知识,又能虚心学习、脚踏实地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8月来新疆的首批600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在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岗位上表现出色。自治区团委副书记隋霞表示新疆今年除继续接收团中央组织的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外,自治区团委、教育厅还将自主招募100名大学生志愿者来疆任教,并比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给予相应待遇。总的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表现十分满意,因此,今年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也更加明确了。祝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参与意愿和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参与意愿和满意度评价出发,结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调查数据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基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典型基层就业项目开展的调研,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基层就业项目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及已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在参与意愿方面,家庭收入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女性、本专科应届毕业生的参与意愿更强;在满意度评价方面,男性、研究生群体的满意度明显更低: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项目所提供的“发展性措施和机会”的满意度高于对“保障性措施和环境”的满意度.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艰苦和个人发展受限制是阻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政府关注和投入不够、职业发展机会不足和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则是困扰已参与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缺乏对西部计划的认知和认同、参与动机多样且复杂、选择的服务地区和就业部门相对集中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主要特点。上述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因此,我们亟需健全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机制,以此来确保西部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基层就业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基层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思想观念有差距等等,使得大学生在基层"下不去、呆不住、干不好"。因此,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利用媒体公共服务等有利因素,建立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良好基层就业社会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中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选拔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河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目前,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成为学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品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实施两年,目前一批志愿者服务期满归来了,又一批志愿者将走向西部。对于这项西部志愿者计划,许多大学生对这两年来具体实施情况和国家在实施这项计划是否还会有新的举措等方面很想了解一下,为此本刊记者特对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管理服务处处长皮钧进行了采访。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两年来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总体情况。皮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两年来,到目前为止,参加全国项目的志愿者有10193人,参加地方项目的志愿者有6939人,共有近两万名。其中2003至2004年的全国项目与地方项目共招…  相似文献   

13.
“西部计划”与大学生就业体系并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研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同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联系和机制,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就业不仅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择业难”的问题,两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尤为复杂。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的众多的困惑和偏见性观念,给大学生就业决策带来极大的障碍。本文将区分“择业难”与“就业难”问题,并重点分析“择业难”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一、大学生“择业难”与“就业难”问题的区别大学生“择业难”指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就业的地区、行业、岗位时存在困惑,难以作出适合自己个性、兴趣、能力的恰当决策。而大学生“就业难”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给顺利就业造成种种障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     
综合新闻*教育部出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报考硕士研究生优惠政策规定,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应优先录取。*2004年11月7日上午,著名教育专家、教育部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总负责人朱永新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莫愁新父母学校”演讲时呼吁:“鉴于过早文理分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他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祸端”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就业体制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择优录用人才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着偏见,“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实际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女同学无论在学业成绩还是专业发展上,都是与男同学并驾齐驱的,甚至某些方面比男生还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八面来风     
《教育》2007,(13)
湖北10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继续扎根山区●湖北10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一年服务期结束后,近日主动申请扎根位于偏远贫困山区的十堰市竹山县,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继续工作。据介绍,2005年有21名志愿者在竹山县服务,最终留下来10人,这样高的比例在湖北全省各地历届志愿者中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18.
曹婵 《文教资料》2014,(10):141-142
为了壮大农村人才队伍,缓减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于“十一五”期间提出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在此期间,大批大学生背负青春的梦想奔赴广大的农村地区,期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然而,农村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给大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阻力,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解剖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大学生从教困境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的转变,由国家“计划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很多就业问题的冲击,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加选调生等更加地丰富,毕业生的切身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