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说的"的句法位置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表达夸赞肯定、主动或被动接受同意和反对拒绝的语法意义,具有增强语气、缓和转折和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由于"没说的"的语义重点更多在"说的","没的说"更多在"没的",因此"没的说"在语法意义中还可表示没话可说,不具有引出行为的语用效果,且多出现在否定消极的贬义语境中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3.
否定比较句是上古议论语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X不如Y"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含义是说话人做出"X不及Y"的判断或评价。由于语用推理的影响,否定比较句在比较的基础功能上,又拓展出两种新功能:择优推断和建议行为,比较联结词"不如"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和连词,否定比较句的功能也由言语认知行为扩展到言语交互行为。  相似文献   

4.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5.
论否定副词“不”的单独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否定副词“不”单独使用的几种情况。从“不”独立成句、“不”在句首独立使用、“不”在句中独立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描写,并对“不”单独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语用和语义的考察,揭示出它所表现的否定语义及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6.
严斌 《现代语文》2009,(12):87-89
本文主要考察了湖北省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形式和语义、语用的特点。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了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7.
"不是我说你"中的"不是"为语用否定,否定的是说话人实施批评行为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属于批评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之一。"不是我说你"为申辩式批评标记,目的是降低说话人批评行为的冒犯力度,在满足说话人自我保护目的的同时,间接地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该格式具有能产性。  相似文献   

8.
李秋杰 《考试周刊》2012,(14):19-20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反讽语,反讽语属于语用模糊的一种。语用模糊包括刻意言谈和随意言谈,随意言谈又包括非寓意句和寓意句,它本身也是语用模糊,而反讽语是寓意句中的一种。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是如何理解反讽语的呢?本文从语用模糊的角度,通过国元语用意识和关联理论对反讽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疑问焦点与否定焦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疑问和疑问焦点是有区别的。疑问是由整个句子来表示的 ,疑问焦点是疑问句的中心 ,它不属于全句 ,是属于疑问句中的某一成分。否定和否定焦点的语用平面亦如上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否定词not是有必要的。依据其句法位置不同,其否定功能可分为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not的否定范围一般是从否定词到句末,但在有些否定句中存在否定的歧义性,这时可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加以分化。  相似文献   

11.
递进句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递进句不只表达进层义,还反映补充义。“不但……而且”和“不但……反而”的不同作用在语用,不在肯定与否定。从相关句划界或比较中,能更深入了解递进句。  相似文献   

12.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 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语言形式上的外显性;既没有明显的语言形式标志,又缺少语用含义的显性表示。简而言之,语用否定运用的是语用中的否定意义,它是含而不露的。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语用否定是汉语交际活动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它是指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形式,只有凭借语境、特定语气、特定的句法格式等手段通过分析才能得出否定的隐含意义。汉语交际中的隐性语用否定方式种类繁多。使用隐性语用否定,是礼貌的需要,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得体的需要。研究这种言语现象,对于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实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除特指问句外,是非问句也可以形成诘醒句,但较少见。在语用价值上,诘醒句与反问句是一样的,表示诱导说服。尽管诘醒句与反问句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因为它的形式和意思之间没有反问句那样的肯定一否定对立,我们主张将它同反问句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比较了副词“根本”与“始终”在使用上的异同。“根本”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设进行否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加强语气,增强否定强度的功能;“始终”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期进行滞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否定对某一事实的预期,凸显句意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不仅具有促进商品流通的经济功能,而 且具有较高的语言审美价值。本文从增强语言的可信度、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等方面探讨了数词在日语广告句中 的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维 《考试周刊》2011,(57):93-95
元语言否定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现象.而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对前语的适宜性进行否定.而不是像普通否定那样对命题的真值进行否定。元语言否定可以分为五类.如否定会话含义、否定预设、否定社会文化内涵、否定焦点和视点、否定语言形式即语音或语法上的适宜性。本文主要对否定会话含义和否定预设进行了分析.并对元语言否定的推理解读过程、特征及语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同语反复句的五种语用含义,或表示强调所举称的两者不同;或表示一种赞扬、羡慕的口吻;或表示态度的坚定;或表示宽容;或表示强调事实。同时又从修辞角度分析了它特殊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形式简约、含义丰富,句式本身有着强烈的申辩意味等。  相似文献   

20.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