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艺术歌曲与歌剧相比不是高低之分,而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难度,就是在审美上也有各自的标准.”提高对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上重要性的认识,对促进和提高我们声乐演唱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歌曲中又有德奥艺术歌曲和意大利艺术歌曲等,在多次学习并演唱了意大利艺术歌曲后,笔者认为,可从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风格方面诠释它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本论文是指西方的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同样诞生在欧洲,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理论的科学化,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受到广大声乐学者与爱好者的关注,这些细微的差异正是我们欣赏不同声乐作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音乐殿堂一颗璀璨的明珠——艺术歌曲,不仅可以与歌剧或教堂音乐相媲美,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文章主要对艺术歌曲的曲式、伴奏、演唱风格以及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细致地阐述,提出推广艺术歌曲对学校教育、社会各界音乐文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教委的提倡,社会各界逐渐对艺术歌曲越来越加以重视。但是,大多数人对艺术歌曲并不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论述了十九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艺术歌曲在旋律、伴奏、曲式等方面的特点及其艺术歌曲不同于歌剧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5.
艺术歌曲不同于通俗歌曲、歌剧选段、民间歌曲、儿童歌曲和创作性歌曲等类型.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是采用著名诗歌来作歌词,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的曲调表现力强,作曲技法与表现手段较为复杂,其伴奏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柴可夫斯基一生的成就以歌剧、芭蕾舞剧和交响乐最为突出,艺术歌曲虽然不是很多,但依然是俄罗斯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本文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音乐与性格、音乐与诗词、音乐与钢琴伴奏四个方面,对柴可夫斯基斯基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是美声唱法的两朵奇葩,争奇斗艳而又各显风采。通过对这两种歌唱形式的不同作品及演唱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它们在声乐教学应用上的不同价值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思洁 《池州师专学报》2012,(1):126-127,134
艺术歌曲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在德、奥,被称为lied,是声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有别于歌剧的声乐新体裁,以含蓄、柔美作为主要的演唱风格见长。20世纪的中国,艺术歌曲如雨后春笋,愈加繁盛。本文以艺术歌曲为分析对象,试图从音乐的本体出发,剖析表情符号在声乐作品中的美,分析并挖掘艺术歌曲中的"隐形"的表情符号。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类别也是多种多样,在我们经常演唱的作品中大概有中国地方民歌、中国艺术歌曲、戏曲风格作品以及歌剧等类别,每一种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为了突出不同类别作品的不同特点,在此作者将以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地方民歌为例,在演唱方法方面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英语》2014,(36):39-40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等11部,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著作《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长达540多年的时间里,山东杂剧和传奇剧作在典雅与通俗的语言风格上,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还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主导风格,即明清山东杂剧语言以通俗本色为主,传奇语言以典雅绮丽为主。不同的主导风格倾向根源于二者所汲取的文化基因有异,明清山东杂剧更多地接受了崇尚俚俗的平民文化滋养,而明清山东传奇主要是承续着以雅为美的贵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朵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要想准确地演绎好该作品,在把第一创作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同时,必须认真完成二度创作。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力求让学生演绎的喜儿在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人物的历史性,并努力通过对喜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诠释来展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并以此温习人们心中的那份淳朴、善良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敬仰。  相似文献   

13.
山西古代戏台雕饰伴随着戏曲的形成、兴盛,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朴素到华丽,最终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为人们欣赏、重视。各种或简朴或精致的图案内容,以及创作手法等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等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象,是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及舞台装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将西方戏剧改编为戏曲,在上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在中国戏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改编过程中,出现了剧目结构、故事设置的时代背景、人物设置以及舞台表现手段的本土化现象。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探索,才能创作出新时期既能让中国传统戏曲观众接受和喜爱,也能让外国观众欣赏和赞扬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戏曲教师必须精通所属行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中国戏曲发展史和戏曲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其它门类的艺术,以达到触类旁通,最终提高艺术修养。戏曲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欧洲歌剧自诞生以来,影响着世界歌剧的发展,作为起步较晚的中国歌剧,在借鉴与吸取欧洲传统歌剧经验的基础上,歌剧创作者们不断丰富着我国歌剧的艺术形式,将更多的中国风格与民族元素融入了歌剧的创作当中,力图追求欧洲传统歌剧与我国歌剧的完美融合。随着时间的流逝,歌剧题材的选择与音乐的创作也开始注重时代性的体现,流行元素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歌剧创作中,但是与传统的经典歌剧相比,新歌剧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歌剧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中国歌剧创作还需要更多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从戏曲体裁的独特性即舞台时间空间的处理方式及其虚拟表现手法两方面论述了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的重要作用,戏曲的本质是排斥写实布景的,戏曲舞台布景的虚拟表现手法给戏曲带来了自由,解放了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19.
"画地做场"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推进了河南地方戏剧种、班社的发展与成熟,并深刻地影响了民众戏曲观念的形成。它的存在,彰显了地方戏曲生存、发展中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间戏曲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20.
郭桄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8-110
山西有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且底蕴深厚,把戏曲文物遗址与描写当地的戏曲故事纳入旅游文化景观,必相得益彰。山西有戏曲文物遗址四大著名景区:洪洞县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景区;临汾市古神庙戏台景区;侯马市金代墓砖雕戏俑和忤逆坟景区;永济县普救寺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