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我接受了青铜系列剧《青铜之恋》的创作任务。刚到文化局不久,胡凤林局长找我谈话,要搞一部现代黄梅戏,反映火热生活,抒写铜都人的情感。 我需要到一线去采访。我选择的矿山是狮子山铜矿。在矿山呆了几天,下到井的最深处看工人作业,开了两个座谈会,查阅了矿山编的人物事迹。几天下来,我的印象是:矿工所拥有的就是高强度劳动、微薄的工资、生活的重负,他们憨厚朴实,不善言语;矿山资金不足,设备老化,资源正在减少;在井下才感到空气、阳光的珍贵。除了对矿山人的尊敬外,要命的是我没有任何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2.
林耀华先生笔下的《金翼》采取小说体的形式记录了黄东林和张芬洲两家人的家族兴衰。风水观念作为这部小说的一个暗线贯穿始终,对两大家族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风水作为大自然的潜在规律,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2004,(2):11-13
傅靖生(著名导演):刚才领导讲了要我们下去,其实我刚从下边上来。怎么说呢,我们刚拍完一部反映林业主题的32集电视连续剧《天苍野茫》。国家林业局各层领导给了我们自始至终的呵护。前年周局长就对《天苍野茫》做了批示:“一定要做个电视精品”。现在已做完了,我自信是个精品。根据国家林业局领导的意见,更名为《藏羚之恋》。这部片子以10年保护藏羚羊为原型进行编写的,我一个星期写完剧本,因为对生态保护有着共同的责任,我和天行公司老总阿侯很快达成合作协议。我除了感谢外,还请领导进一步支持我,因为我还想拍一部反映治沙的电视剧。王立…  相似文献   

4.
林纾译介小说作为晚清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文学上,还在更广义的文化层面架起了中西交流的桥梁。本文拟就林纾译作《李迫大梦》中对欧美文化的接受情况进行评析,通过详细对比华盛顿·欧文原作《瑞普·凡·温克尔》,展现林纾译文在伦理、宗教、政治三个层面的文化改写及其对西方两性关系、文学观念等层面的接受,以此透视清末传统文人在面对欧风美雨来袭时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我和先生结婚十周年那天,一位移居 加拿大的朋友给我寄来一份礼物——美国赫利克斯娱乐公司出品的一张游戏盘,名字叫《别让那只鸟飞了》。 我不会玩游戏,也没有玩游戏的习惯,就把它作为一份纪念品收藏了起来。一天,八岁的儿子在我书房里乱翻,发现有一张游戏盘,就拿走了它。玩过之后,对我说:”妈,这里面有一只鸟,弄不好就会从窗口里飞走: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9日,我翻开刚送来的《中国日报》,一条加了黑框的消息使我大吃一惊:本报原副总编辑、曾参与创始《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并任其副总编辑的李伯悌,昨晨10时30分因病逝世,享年78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她虽然半瘫痪在家已有多年,但大家都知道她精神状态一直很好。而且,听说,头一天她还在有说有笑地接待友人。我连忙拿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中旬的一天,著名黄梅戏音乐片导演胡连翠女士打电话对我说:“由安徽著名剧作家金芝,根据柔石小说《早春二月》改篇的六集黄梅戏音乐片《二月》正在物色演员,剧中文嫂一角有意请我出演,让我马上赶到合肥看剧本。我放下电话,眼前出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上官云珠、谢芳在电影《早春二月》中的形象,我能演好文嫂吗?能达到上官老师的艺术境界吗?一个演员本能的好胜心战胜了一切,直觉告诉我,机会来了,我愿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8.
刚阅读完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森林美学概论》,又阅读了作者寄来的《林文化学简论》(以下简称《简论》)书稿,这两本书都是从人文视角对森林所作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散文诗《墓碣文》与索洛古勃的宗教神秘剧《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的主旨都是用人的心灵分裂的方式,表现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和此种探寻中的无量痛苦及无有穷期,陷于绝望与反抗绝望的无尽纠结。两作均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艺术形态。两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呈现为"外在对白"的表相,《墓碣文》有着更为坚实的"内心对白"内核;两作的结尾很不相同,前者是主人公"我"的行将就刑,后者是"我"的逃离—新生,一有耶稣情结,一是战士情怀;在索洛古勃那里,对自身有所犹疑,对外在有所怀疑;而在鲁迅那里,虽然亦不乏类似的心态,却更显舍弃就我而前行的决心。两作还显现出两位作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与艺术关联。  相似文献   

10.
青年演员马苏,除了演过《我的功夫女友》里的开心、《爱在有情天》里的孙秀冬、《碧血剑》里的侠女安小慧、《大唐歌飞》里的许合子、《我是冠军》里的  相似文献   

11.
鲍志 《文化交流》2003,(5):46-47
两年前,媒体点评的影视“四大名旦”章子怡、赵薇、徐静蕾、周迅都已声名大震,两年后的影视圈又发出提问:到底谁能够继她们之后成为新一代的“四大名旦”?媒体对此有多种“版本”,有好几个“四小天后”的名单,但不论哪种“版本”,李小璐则是铁定不可或缺的。 去年看了央视播映的《青春的童话》,笔者才认识这位“名旦”。当时一看这部电视剧就觉得有视觉冲击力,李小璐不论是扮相、风采、演技都让人眼睛一亮,许多媒体将小璐的演艺誉为“宛若天仙下凡来”并非夸张。此后,我便常常注意这位“天后”的踪迹,了解到1981年出生的小璐竟演了许多电影、电视,1998年她出演的电影《天浴》,荣获台湾第35届天马奖最佳女主角。  相似文献   

12.
早在少年时代,戴爱莲已是我的崇拜偶象。1946年一天,姐姐领我去看戴爱莲的演出,她那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美舞蹈,给混浊的十里洋场上海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使人耳目一新。当时像我那样的中学生看后都入了迷,在校园里掀起一股戴爱莲热,到处可听到《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等舞蹈的伴奏歌声。 50年之后的1996年,一个偶尔的机会,使我有幸结识这位中国舞蹈泰斗。 那一天,遇到新华社原副社长庞炳庵,他向我讲述在旧货摊上看到两盒音乐歌舞唱片,唱片纸套上有戴爱莲的签  相似文献   

13.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14.
里根总统曾在论及环保问题时说,看见一棵红杉就是看到整片红杉林。我对图书零售业也有同感,为了解中国的出版和图书销售情况,我代表《出版人周刊》随向导兼翻译Eugene走进北京的一家图书大厦。该大厦有八层楼,每  相似文献   

15.
春节放假前一天,全家约定一起去书店淘书,书架上陈列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连续一个多月时间,班后茶余饭后我尽情地陶醉在中国当代善于塑造中国情感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民族史诗"《白鹿原》的作者、著名文化大家陈忠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是清晨一抹温暖的阳光给森林送来万千气象走兽自由欢快地嬉戏飞禽朝凤般鸣唱老朽之树无忧无虑化作泥土茁壮的小树奋力触摸阳光无数的菌类尽展笑脸务林人把快乐的心情尽情释放务林人积蓄已久的激情开始轰轰地燃烧炽热的胸口火辣辣的发烫运足丹田之气放开喉咙大声地吼一句———我们终于迎来了林业的好时光《决定》是一场淅沥沥下着的透雨久旱后的透雨润泽了务林人干渴的心房弥合了务林人龟裂了的畅想透雨让失水的树木枝繁叶茂透雨催促树干的年轮快速扩张透雨在热…  相似文献   

17.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他说,冯至的两本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中不少是歌咏爱情的,其中《蛇》与《南方的夜》是比较出色的。《蛇》所表现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写得不落俗套,富有色彩等等。这是在中国有关《蛇》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8.
方红 《文化交流》2011,(5):64-67
初识陈静,是从《澳洲新移民》一书开始的,《钱江侨音》的林主编送给我此书,说此女不寻常。再识陈静,是一部20集的纪录片《陈静日记——澳洲新移民的故事》,即被认为是迄今最全面、深刻反映华人华侨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生存、奋斗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见到陈静,是在浙江省侨联,她娇美清秀,有白皙的皮肤、甜美的笑容,典型的江南柔美女子,清丽中蕴含着精致,平常中藏匿着深情。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寻梦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早年读过瞿秋白于20年代初写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及邹韬奋30年代写的《萍踪寄语》,吸引我对遥远的“赤都”充满崇敬和遐想。新中国建立以后,许多作家、记者、学人写下的访苏纪事文章,汗牛充栋,美不胜收。无数追求理想的人都赞美过它,只有罗曼·罗兰等一些冷静而又正直的大作家,曾忠实地记述了“赤都”的一些阴暗面,可惜这些当时我们无缘读到。那么如今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呢?2005年7月,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参观游览了三天,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毕竟这是世界著名的两个…  相似文献   

20.
把好编辑和翻译两道关不断提高外宣品的质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外宣品的编写,有两本书已经谈得很清楚了。一本是段连城同志写的《对外传播学初探》,另一本是沈苏儒同志的《对外传播学概要》。从事对外书刊宣传,如果能把这两本书研究透,基本要领也就掌握了。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两个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