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凯  景江华 《内江科技》2012,(1):138-139
油田的可采储量,是油田开发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和确定。文章介绍了可预测油田可采储量的不同方法,包括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法、含水率和采出程度法,相关经验公式法在油田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对童章宪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法根据水油比和含水率的关系做出了改进,找出适用于本油田该区块的关系式,准确预测了本油区的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2.
递减规律和水驱曲线常常在在预测油气田开发动态中结合应用。研究表明:在油田渗流条件保持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符合某一递减方程的油相渗流特征,若能与水相渗流特征一起构成某一种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相渗比值关系式,那么产量递减方程与水驱特征曲线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八1区克下组为一断层遮挡的砾岩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整个区块构造稳定,比较适合做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6,(9):19-20
水驱曲线是预测水驱油田采收率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每种水驱曲线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杏子川采油厂XX井区为例,判定丁型水驱曲线较为适用该区块,进而计算其可采储量与采收率,对国内其他低渗透水驱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适合榆树林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及含水变化规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指标,指导油田开发规划的编制。具体的思路是应用产量递减方程及榆树林油田的实际开发动态数据回归确定榆树林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而预测油田产量;利用榆树林油田油水相渗曲线推出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油田含水;根据给定注采比推算注水量。  相似文献   

5.
水驱曲线法是天然水驱和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实用方法,可用于水驱油田预测可采储量,当油藏全面水驱且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目前上报探明储量时多数油藏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而也有区块在经历了部分开发阶段后进行储量复核重新上报探明储量,此时油藏处于开发中后期,可以利用水驱曲线法进行动态储量计算,与容积法进行映照,提高计算精度。通过分析东辛油田辛斜151块开发特征,绘制水驱曲线,并预测该块的可采储量,经与容积法复核的地质储量对比,发现利用容积法计算复核上报的地质储量值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6.
夏冰 《中国科技信息》2005,(22A):116-116
水驱曲线法是天然水驱和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实用方法,可用于水驱油田预测可采储量,当油藏全面水驱且含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目前上报探明储量时多数油藏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而也有区块在经历了部分开发阶段后进行储量复核重新上报探明储量,此时油藏处于开发中后期,可以利用水驱曲线法进行动态储量计算,与容积法进行映照,提高计算精度。通过分析东辛油田辛斜161块开发特征,绘制水驱曲线,并预测谈块的可采储量.经与容积法复核的地质储量对比,发现利用客积法计算复核上报的地质储量值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7.
李金龙等 《内江科技》2014,(4):88-89,137
<正>本文以俄罗斯某油田为例,应用多种方法对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采收率进行标定,标定结果证实了静态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的采收率标定,动态法中的相渗曲线法也不适用于该类油田的标定采收率计算,而动态法中的驱油效率法、图版法、水驱曲线法及其变形公式、无因次注入采出法预测的采收率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何坤 《内江科技》2011,32(12):129-130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是矿场常用的一种经验统计方法。在水驱油田的动态分析中,人们发现,对于已经进入含水期开发的油田,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当含水率达到一定数值之后,可以拟合一条直线,利用这条直线就可以进行油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
张斌 《内江科技》2009,30(2):120-120
石油可采储量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物质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基本依据.因此可采储量标定结果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已开发中后期油田而言,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童宪章图版法、水驱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和增长曲线法。不同的方法,标定出的可采储量会有很大差异,作者提出了可采储量预测方法和结果应该与油田实际开发指标相结合,从而选出正确的方法,标定出现阶段合理的石油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水驱特征曲线是水驱油藏分析动态储量、预测可采储量和水驱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矿场上常用的甲型和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分析了影响其直线段的因素,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出现的含水率在75%左右,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出现的含水率在6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文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新的水驱规律曲线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但可以预测甲型和乙型水驱规律曲线的变化趋势,而且,当模型常数A=-1、B=0和A=0、B=-1时,还可分别得到丁型和丙型水驱规律曲线法。应用该方法时,只要将油田历年累积产油和累积产水数据输入现有的程序,即可自动进行分析,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在描述油田开发整个过程总体水驱规律和计算油田可采储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目前现场丁型水驱曲线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丁型水驱曲线法,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原方法的适用范围。文中还分析了甲型(半对数)水驱曲线法、原丁型水驱曲线法和改进的丁型水驱曲线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例计算表明,改进的丁型水驱曲线法可以对应多条水驱曲线,在多油层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预测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特高含水后期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确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梅 《内江科技》2006,27(4):160-160
油田部分区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井含水已经超过石油行业中默认的98%的经济极限含水值,含水的增加,水油比上升,开采成本增加,因此,对油田的经济开发进行调查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孤东七区西6~(?)“三高”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盈亏平衡原理预测经济极限含水值,在此务件下,利用童氏图版及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经济极限采收率,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动态资料提出经济可行的调整意见。该方法对高含水油田开发整体方案的部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田已经入特高含水阶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特征,研究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评价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挖潜办法,是实现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有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因其原油黏度高,不适合转化学驱,但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在分析低效水驱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葡萄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和含水阶段等地质因素对葡萄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葡萄花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的调整方式、调整措施等开发因素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贡献值法,分析了结构调整以及各种生产措施对控制含水上升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油量的水驱曲线微分形式的含水预测模型,与传统公式相比,更能掌握含水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详细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预测含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秦飞  张磊  马伟竣 《内江科技》2010,31(5):30-30,155
本文立足于产量井网模型和注水波及体积修正模型,借助水驱体积波及系数转化求出渗透率变异系数,通过数学统计学方法得出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累积产油量、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呈指数关系的重要结论。同时引入常规水驱曲线,得到不同水驱规律下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5,(4):75-76
针对水驱油藏投产初期递减类型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在对大量水驱油藏单井实际开采曲线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单井在投产初期的递减率与递减指数的变化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理论推导,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了递减指数的变化范围,给出了初期递减率和递减指数的变化关系式,为水驱油藏单井产量预测中递减类型和递减指数的确定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已经进入高、特高含水期,开采难度越来越大,选择适合油藏特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于油田稳产增产日趋重要。本研究梳理了我国油田已应用和将要采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清单,提出油田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将技术成熟度等级和技术生命周期对应起来,绘制了技术成熟度曲线,并讨论了各类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未来发展路线。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蒸汽驱、聚合物驱等技术目前已基本成熟,在适宜油藏类型和地质特征的油田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应用;稠油开采技术需拓展矿场实验规模和类型;水驱技术需加强对地质油藏的认识程度和表征精度;化学驱技术需进攻关经济、环保、稳定的体系配方;注气技术需突破气源低成本供应瓶颈;微生物驱技术需扩大试验规模,增强实验效果;超前储备颠覆性技术需做大量基础研究、先导试验、技术攻关试验和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