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特别不幸的女子。一个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人;窦娥的悲剧又事出何因呢?"窦娥冤",她到底"冤"在哪里?她的冤屈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打动当时与后世的无数观众?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列问题摘自某优秀教案中<祝福>一课的教学设计: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相似文献   

3.
情感和理喻     
《江苏教育》(中学版)开辟了“语文教师谈修养”的专栏,我认为很好,很有必要。平时我接触到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几乎都与语文教师的修养有关。比如怎样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就与教师修养的关系很密切。有位教师讲小说《祝福》,为了引导学生从分析“我真傻”一句入手,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就提出一个个带启发性的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使学生认识到,祥林嫂只看到自然界里的狼吃小孩,只知道责怪自  相似文献   

4.
周冰清 《现代语文》2010,(6):110-111
《祝福》中的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有多种解读,有的认为是儿子阿毛被狼吃了,悲伤而死;有的认为是大伯子收屋,使她没了安身之处,穷死的;有的认为是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人的冷漠合伙杀死的;有的认为是祥林嫂多重的、复杂的性格导致了她的死亡。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的确,从表面上来讲,吃儿子阿毛的狼、收屋的大伯子、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的人对祥林嫂之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楼竹君 《课外阅读》2010,(11):58-59
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死了,儿子阿毛也被狼给叼走了。正好有个姓周的记者来到了鲁镇贺家填村,写了篇关于祥林嫂的报道,于是,祥林嫂的悲惨故事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选人高中课本的传统篇目。在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做工”这一部分里,作者多次写到祥林嫂向人们诉说爱子阿毛被狼吃的经过,其中有两段“我真傻,真的”是基本相似的重复。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完整哭诉狼吃阿毛的经历,两次诉说存在着细微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差异,值得细细咀嚼。第一次完整的诉说在第68段,发生在卫老婆子领着再次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求工作时,还没等卫老婆子说完,祥林嫂就迫不及待、自顾自地哭诉起来:“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作品中提到祥林嫂多次诉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这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一问,与之相配伍的《教学参考书》简捷明了地答道:“表现祥林嫂在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这不免是对原文的曲解。  相似文献   

9.
<正>第四次教《祝福》,笔者产生了一个新想法。钱理群老师说:“《祝福》中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无疑是村里的男人女人们从四面八方‘寻来’听(看)祥林嫂讲述她的阿毛被狼吃了的悲惨的故事。”祥林嫂活着时,鲁镇人反复“咀嚼赏鉴”她的不幸。当祥林嫂的死讯传来,鲁镇的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0.
《狼和小羊》(六年制小语第四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狼想吃小羊,但是没有理由,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逻辑的训练。教给学生对任  相似文献   

11.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一首封建社会被压迫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悲歌。鲁迅曾说到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旧中国就像一个制造“人肉筵席宴会”的“厨房”。读完《祝福》,感到确实如此,正如人们所说,《祝福》的悲剧性不在狼吃阿毛,而在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来说,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月下归航”中煮吃罗汉豆这一情节。北方的孩子,一提起用来煮着吃的豆,自然就联想起了半生不熟的黄豆———即俗称的毛豆。在自然状态下,吃毛豆的时节是在秋天,最早也不过是夏末秋初。在小说中,看戏的孩子们吃的罗汉豆不是北方的毛豆而是生长在南方的蚕豆。蚕豆收获的季节不在秋天而是在春末夏初。那么,有尚未熟透的、可以用来煮着吃的蚕豆的时节,自然不会是夏天。在另一篇小说《祝福》里,祥林嫂家的阿毛被狼衔去时,孩子正在门口剥豆,而那时已是春天了:…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祥林嫂式强化”?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里的主人公。她的儿子被狼吃掉后,逢人就倾诉:“我真傻,真的,……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央人出去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地捏着那只小篮呢……”  相似文献   

15.
祥林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典型,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张元录同志《我对<祝福>的教学意见》一文(见青海师院《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批评有些教师“牵强附会”地制订《祝福》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封建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吃人本质”和“让学生体会祥林嫂是一个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反抗典型”,认为在这篇课文里,“既找不出政权、族权、夫权的吃人本质”,也得不出“祥林嫂是一个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反抗典型”的结论。于是,经过“实事求是”地分析,张同志认为“祥林嫂是一  相似文献   

16.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是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其《祝福》里,让祥林嫂备尝“丧夫失子”的悲痛:两次丧夫,唯一的儿子又被狼衔去了。丈夫的死缘于病灾,儿子的死纯属意外事故——“遭了狼”,一句话,祥林嫂丧夫失子,都是缘于自然因素。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如果说这仅仅是为了加剧祥林嫂人生命运的悲惨,那么,故事情节完全可以像后来改编的电影《祝福》那样,让贺老六死于积劳成疾,死于逼债,死于封建剥削和压迫;也可以让阿毛死于饥饿或惨死在东家的棍棒之下。这样的情节安排丝毫不会影响作品的反封建主题。或者,如果把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自然力的摧残,从而认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8.
扎实训练培养能力──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一只狼》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余维文【教例】一、课前谈话,引出文题。同学们都听说过狼这种动物,它贪得无厌,凶狠,吃其它动物,还吃人。如果遇到了狼,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只狼》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祝福》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多次渲染“阿毛被狼吃掉”这一情节,而鲁迅先生一向是惜墨如金的,因此,这一情节的背后必定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用意。那么,这一情节的设置有哪些功能呢?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首先,这一情节是祥林嫂命运的又一次悲惨转折,并催化了祥林嫂彻底绝望感的产生阿毛被狼衔去,使得祥林嫂惟一的生命支柱轰然倒塌,仅有的一点希望也变成了绝望。而由于阿毛之死,祥林嫂也就不再是名正言顺的贺家的人了,所以,“大伯来收屋”,也就是必然的了。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又失去了惟一的居所,祥林嫂真的是走投…  相似文献   

20.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讲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的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揭露了狼的凶恶本质,表现了小羊温和、善良的品质。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以下三个层面,以文“传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分析对话,揭示课文中心狼凶恶的本质和羊善良的品质是通过狼和羊的三次对话表现出来的,讲读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深人领会句子含意,认识狼为了要吃小羊,生方设法找借口,小羊聪明善辩,摆事实讲道理驳倒了狼。讲读第一次对话时先要弄清狼说的两句话的意思,第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