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新闻报道写得精粹一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我们的报纸能够吸引和赢得更多的读者。尽管这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自觉地把新闻写得简短一些,以短夺人,以短出奇,以短取胜,依然是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应当下功夫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结合新闻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有的新闻可以用幽默的笔法来写,新闻可以幽默。这是因为: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作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有位哲人说:“幽默是聪明人的财富”。而聪明人应该也经常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个人讲话很幽默,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有趣的比喻之中,使人听了会心微笑或大笑,笑中受到启发。记者把它写进新闻,既能使新闻生  相似文献   

3.
贺东梅 《记者摇篮》2000,(4):22-22,21
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挺有争议的问题。笔者结合新闻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新闻可以用幽默的笔法来写,新闻可以幽默。这是因为: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做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有位哲人说:“幽默是聪明人的财富”,而聪明人应该也经常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个人讲话很幽默,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有趣的比喻之中,使人听了会心微笑或大笑,笑中受到启发。记者把它写进新闻,既能使新闻生辉,又不失于新闻真实,有何不可呢?还有些新闻事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报纸,应该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反映出来。但是这几年,报纸日益变得杂志化,新闻阵地日益缩小。翻开一张报纸,二三版多是大块文章。就是有些新闻,也脱离不了三段法的臼巢:第一段写历史背景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段写解决的办法和过程,第三段写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生动的事物一套进这个程式,便黯然失色了。这种程式化的新闻,空泛概念多,生动事例少,逻辑推  相似文献   

5.
写真要像真     
陈允传 《军事记者》2006,(12):25-26
新闻,要把真的写得像真的。解放军报著名记者江永红在《与新闻研究生徐蕾的对话》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小说把假的写得像真的,为什么新闻会把真的写得像假的?”诚如江永红所言,当前在一些报纸刊物的版面上,在荧屏上和无线电波里,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新闻不像真的。要说作者故意造假恐怕是冤枉了人家,但读起来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不像那么一回事,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我们所呈现给广大受众的每一篇新闻,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而决不能有一点虚假。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运用幽默笔法写就的新闻愈来愈多了,这也可以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收获。在新闻中以幽默的魅力,冲破死板枯燥的写作模式,给新闻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又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刻性。那么,何谓幽默?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有位漫画家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幽默的涵义和特征。他也说,幽默不仅要有趣、使人发笑,还要有所含蓄,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使人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的含义,和一般的滑稽逗乐不同。笔者认为,用幽默笔法写新闻也必须掌握准这一点。有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的分类同写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按照新闻工具——传播媒介分,有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按发表的配伍分,有单独发表的评论、配新闻发表的评论;单是报纸上常用的评论形式也有十几种之多。而我们写的时候,只能是一次一篇,一种具体形式。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  相似文献   

8.
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历来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历来对报纸的要求。我们《新疆石油报》作为一张企业小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职工群众的,当然更应该多登短新闻。但是过去常常是小报大办,长文章,大标题,内容单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们在改进报纸的面貌上作了一些努力,特别在写短稿和编短稿方面,收效比较明显。我们曾经作过几次统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每期文字稿只有二十篇左右。到1980年,每期报纸平均达到二十五六篇。近几年逐步增多,到去年上半  相似文献   

9.
刊林漫步     
新闻观念更新十题韩钟昆撰文认为,报纸新闻观念更新有以下十个问题: 一、要树立多功能观念。过去,我们报纸指导工作的观念、宣传教育的观念是非常强的,这是基本的功能,今后也不能动摇。但是,报纸不仅有这两种功能,还要树立多功能观念。1.传递信息。2.传播知识。3.增加娱乐性、服务性。二、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新闻是报纸最基本的体裁,写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新闻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培养新闻意识,提高新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揭晓了。这是建国以来的首创,受到新闻界的重视。它对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鼓励,对新闻写作是一次检阅。无疑,对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推动作用。我有机会参加这次评选委员会工作,也深受启发。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在我们的国家里,每天都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人民群众都想知道,也应该让人民群众知道。因此,报纸上的新闻越多,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就越能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报纸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弱点,也是我们新闻改革正在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北京新闻学会和《新闻战线》编辑部发起的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以充分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为四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家报纸应该有一家报纸的个性,而一个记者也应该有一个记者的新闻个性。 假如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全都如出一炉,鼻子眼睛儿皆十分相像,毫无区别,那么这绝不是记者的光荣,相反它应该是一种耻辱。如果几个不同的记者,对写一个新闻采取完全一样的报道,那么读者怎么会不对报纸失望呢?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千篇一律的构思,千篇一律的新闻语调,最终会受到读者的唾弃。如果我们新闻工作者百般地努力仅仅是为了得到读者的唾弃,那我们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中增加人情味因素,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那么,怎样寓指导性于娱乐性中,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受到教益和启迪?用幽默笔法写新闻,可能会达到这种效果。幽默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哲学家、美学家把它作为美学问题来研究,文学把它作为创作方法来讨论,艺术家则把它作为表演手段来钻研。新闻界很少有人来讨论它,我们权且把它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探讨。新闻写作中讲的幽默手法,当然是指狭义的幽默,仅博一笑、插科打诨、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感叹:“在基层,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有什么新闻啊!”这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优势当劣势了。和那些国家通讯社和省以上报纸的记者相比,我们基层通讯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在基层,在于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产生新闻的主要源泉,无数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新闻素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联系群众,是记者和通讯员必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各家报刊都经常选登一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新闻漫画;有的地方还创办了专门刊登漫画的报纸和刊物,选登国内国际的新闻漫画精品;更可喜的是,新闻漫画已进入了电视,成了电视新闻的一个新品种,它以丰富的色彩和能大能小的特写镜头更吸引观众,使报纸漫画显得逊色。当然,担负讽刺与幽默任务的绝不仅限于新闻漫画,小品文之类,幽默新闻摄影也应成为其中的一种。但是,幽默新闻摄影在我国还不多见,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需要不需要幽默新闻摄影呢?幽默新闻摄影需要从新闻漫画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连一些行业报也跟着在跑,似乎这张新闻纸的主体,就是刊登社会新闻。超量地刊登社会新闻,成了报纸的潮流、时尚。我们报社内部,也有同志提出赶“潮流”的建议,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我们报纸的定位变,还是不变?  相似文献   

17.
细节,本身是一个文学术语。传统新闻写作,要求把新闻的五要素写全,即为一篇完整的新闻。细节描写,在这里颇有画蛇添足之感。电视新闻虽然受报纸、广播新闻的影响很大,对细节的运用也不够重视,但是在优秀电视新闻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运用  相似文献   

18.
学会写言论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有着举灯引路、扶正驱邪、答疑解惑、活跃版面等许多特殊功效。一张报纸,有了言论,似乎就添了分量,长了精神。我们通讯员既要学会写新闻,也要学会写言论。言论稿写得好,对增强新闻敏感、提高思想、逻辑以及文字水平都大有裨益。40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倾心言论写作,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大大小小言论稿近千篇,获奖22篇,对如何写言论也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第三期刊载方成的《编辑的幽默》,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这使我想起去年三四月间,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教授历史命运的变迁》,投寄一家新创刊的报纸,未见刊出,足见文章写得不好。后来我因病住了半年疗养院,出院后又忙于编务,早把那篇文章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20.
有位记者给编辑部寄来一篇新闻稿,并附了一封信。新闻写得老一套,满篇数字,缺乏思想性,很难引起读者兴趣。但是,为了说明这条新闻的重要性,记者在信中交待了背景,指出了意义,提出了问题,还发了一些议论。这封信写得新鲜、具体,生动。本来新闻就应该这样写,记者也是有这种本领的,但一提笔写稿,他就被老框框、旧模式束缚住了,以为只有这样写才符合新闻的体例。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不解脱这种束缚,新闻写作就不可能突破。去年年底编辑部收到这位记者的信、稿后,立即进行了加工,主要是把信中的一些内容编进了新闻(约占新闻的一半篇幅),并改写了导语。此稿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及时发表,获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