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韦昌辉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协调洪、杨之间的关系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其丰旨诛杀杨秀清亦事出必然。韦昌辉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人格涵养,为尽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位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韦昌辉的评价问题,展开了争论,发表文章近三十篇。现简要综述如下: 一、韦昌辉是不是投机革命的阶级异己分子一种意见认为,韦昌辉是投机革命的阶级异己分子。如有的同志根据《光绪浔州府志》、《贼情汇纂》等有关韦昌辉“家富饶”、“素业质库,兼饶田产”的记载,认为韦昌辉“是一个地主兼典当高利贷的双料剥削阶级分子”,并说“韦昌辉没有在伟大的洪流中革命洗心,把立场转变到农民革命方面来”,是“混进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己分子。”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在太平天国史上,一些人物被神化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被鬼化了.北王韦昌辉就是被鬼化了的人物当中的一个,什么钻进太平天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啦,“投机革命的阴谋家”啦,等等,仿佛他一出娘胎就是个坏人,好象他是有计划打进太平天国专门搞破坏似的.我们认为,这不是学术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5.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杨秀清的问题,目前有的同志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见解。例如,在杨秀清逼封万岁的问题上,有的同志提出,太平天国存在多位万岁制,杨秀清称万岁是洪秀全加封的,符合太平天国政治体制,并非“逼封”,也不算篡位。韦昌辉杀杨秀清并非出自洪秀全的密诏,而是韦昌辉擅杀的。这些见解,对于深入讨论杨秀清的评价问题,无疑是有帮  相似文献   

6.
1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军事、政治和组织方面,出类拔萃。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发生。他奉天王之命,从武昌回到天京(南京),杀掉韦昌辉.协助洪秀全“提理政务”,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不久,天王对他产生“疑忌”,封胞弟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挟持翼王,直至试图杀害。1857年5月,石达开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开疆报国”,“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的思想指导下,不顾当时大局,率领十万部队,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从  相似文献   

7.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8.
在左宗棠的评价上有两个问题,一直为人们诟病:一是他曾参预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二是他曾一手镇压陕甘回民起义。这两件事,究竟他要负什么责任,是值得研究的。首先谈谈左宗棠和太平天国的关系。从太平天国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的十四年中,左宗棠只是到1860年以后的四年才与太平天国发生了直接关系。前十年左宗棠主要考虑的“天下事”并不是如何对付“太平军”。他参加科举连连落第之后,无意仕途,一再不肯出山,既出,又一再引退。虽经湖南巡抚骆秉璋再三邀请,也只答应以私人关系,帮帮忙,拒绝接受“关聘”。他这种冷淡的态度,曾使咸丰皇帝产生怀疑。1858年12月(咸丰8年12月),成丰帝特地召见郭嵩焘时,有这样一段对话:“上曰:尔  相似文献   

9.
拙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刊于《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后唐志澄先生写《太平天国曾用过“太平兴国”的国号吗》提出异议,读后得到启示,写了这篇文章,以请教于唐先生及各位专家学者。 太平天国文书《天兄圣旨》记载,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50年2月10日),韦昌辉说:“回朝见太平王。”这时洪秀全在平山已称“太平王”。庚戌年(1850年)二月二十七日,肖朝贵在平山拜上帝会总机关假托天兄下凡,渝潭添顺说:“太平事是定,但要紧口,  相似文献   

10.
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带兵杀死,造成了“天京事变”之大悲剧.“天京事变”的导火线是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不是偶然的,其责任主要应由他自己来负.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他有代天父上帝“传言”的特权,实际上总揽了太平天国的军政教大权.建都天京(南京)后,杨秀清把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斗争,对人惩治过于严厉,“毛细之过,笞且不足”,“辄律以斩首”.“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迥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绣花女馆一女子,用秽布为天王、东王做帽衬,杨秀清下令处以“点天灯示众”之刑.  相似文献   

11.
洪秀全、冯云山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的“自称”还是“他称”,与“拜上帝会”存在与否不是同一概念,不能仅因为是“他称”的缘故而否定它的存在;“拜上帝会”是客观存在的宗教组织实体;其名称当来源于梁发著《劝世良言》且很快被“太平天国”、“小天堂”、“天朝”等概念取代。太平天国文献中未提及“拜上帝会”,是由于“会”字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避讳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否定革命: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全部给予否定。太平天国起义被说成是把历史“拉向后退”,是“破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有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传教士的极大注意。多数法国和俄国在华传教土视“拜上帝会”为“异端”,始终仇视这次革命。而多数英国和美国在华传教士在一段时期,则对“拜上帝会”抱有幻想,有的英美传教士曾称道过太平天国比清王朝进步。然而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就与法俄传教士一道,竭力反对太平天国。本文试就西方在华传教士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及其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作个概述。这对于深入揭露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反清起义,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地点、规模等表层因素上,而且还反映在启动源、发动媒介与政权形态、变革社会的程度等深层次因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启动源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而天地会起义的启动源为“反清复明”;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既具有救亡意义,又具有发展意义,而“反清复明”只具有救亡意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媒介为拜上帝教,而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发动媒介为天地会,这一巨大差异使两次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形态也呈现出重大区别,即太平天国为“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形态,而广东天地会则建立了众多世俗的政权,在变革社会时太平天国试图用西方文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体现出了中国社会进步方向;而广东天地会仍跳不出小农与封建思想的藩篱,起义只停留于推翻旧政权这一肤浅层面上,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这两次起义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在评价朱元璋时,有过这样一种看法:朱元璋自投奔起义之日起,“便是代表地主反元以重建汉族地主为主的封建政权”。如果实事求是地研究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和他渡江前在濠州红巾军中的作用,就可以说明对朱元璋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妥当的。一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往往是某些同志否定朱元璋的先声。他们认为朱元璋并非完全出身于能吃苦耐劳的职业农民,十七岁以后主要过的半劳动、半闲散的游民生活,沾染了浓厚的投机、狡诈等劣  相似文献   

16.
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於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国起义一百零一年的纪念日,举行准备已久的纪念中国人民革命的丰功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隆重的揭幕典礼。这座白玉石做的纪念碑,高矗在天王府遗址门前的右首,碑上镌刻“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十一个饰金壮丽的大字,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手笔。纪念碑上的周边的花纹,是以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是:天地会掀起的不是“反清起义高潮”,而是盗匪劫掠狂潮;由于广西当局的弛治放任,和会党仅以劫掠为志,形成了二者互求容忍的短暂格局;会党劫掠狂潮的不可遏止,招致清政府将广西列为重点用兵之区,而会党劫掠狂潮顿时变成了降清高潮。这种局势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犹如双刃剑,它既在客观上对拜上帝会的组织活动起过掩护作用,又成为太平军义旗甫举就陷入清军重兵围剿的起因;既在客观上为太平天国发动起义拓展了社会基础,又使太平军在首义之区陷于孤立状态,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而北上。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太平天国为目的的农民战争。它虽然以客家人为主体,但这次起义绝不仅仅以移民为目的。“客家武装移民”论片面强调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客家社会的渊源,忽略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政治革命的宏伟志向,也忽略了拜上帝信仰在起义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天地会又叫做三合会,或叫三点会,小刀会也是它的支派,乃康熙时组织的反清复明的会门。康熙以来,常常起义。道光末年,天地会先在广西起义,到了太平天国大革命起义後,又在湘、粤、闽、苏、鄂等省到处发动,他们有的加入了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的干部,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生了重大作用,有的也假借太平天国的名义号召群众在当地作反清运动。关於这一部份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的史事比较隐晦,不曾有人深入做过探颐索隐的工作,所以有些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从若干浮在表面的事件推断出一种臆说,以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曾一度与天地会联合,到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在广西永安破围天德王洪大全被俘後,就深讳这一件事,并且从此以後,太平天国就拒绝天地会的加入。俞大纲“读罗尔纲贼情汇纂订误”萧一山“汉大明统兵大元帅黄告示跋”等都持此说。美国人海尔(Hail)“曾国藩与太平天国”(Tseng Kuo-Fan and Tai-ping Rebellion)一书,也以为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先行联合,天德王洪大全即是神秘而被压抑了的领袖朱九涛,天王洪秀全与天德王洪大全先为并肩王,其後乃分化。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起自近人,当时法国人卡勒与伊凡(Callery and yvan)合著的中国叛党起源志(L’Insurrection en Chine Depuis son origine Jusyu’  相似文献   

20.
上帝家庭与太平天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帝家庭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宗教、政治制度构件发挥过积极作用。上帝家庭亲属关系凌驾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之上,是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后期洪秀全重建的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却因为他试图使其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而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