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幼儿“行为管理”的含义 全国22个城市协作组(1993)报告,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3~15岁儿童中,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人占5%~15%。幼儿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做出分享、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也会表现出反抗、争吵、攻击等行为问题。幼儿自觉理性较差,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难以很好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阳 《青年教师》2007,(5):54-54
我感动于教师的热情。从心理学角度看,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中,热情涉及人的整个身心活动,决定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方向,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某一工作或某一活动的热情一旦形成,既会促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于该工作或该活动,并在行动前期和行动过程中,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帮助人们攻破险阻,战胜困难。以从事教育工作为例,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整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本文分析阐述了它的活动特点,并着重探讨研究了它对人行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策划送教下县活动时,我将活动定位于让教师感受到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促使广大农村教师接纳新课程理念.并愿意自觉尝试新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1认知式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则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也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不相同。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6.
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压力应对方式,是许多班主任头痛的班级管理难题。DBT疗法(辩证行为疗法)以生物社会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是一种适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应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共有的特殊情绪与行为问题。以来访学生的自伤行为个案研究为参考,分析青少年自伤现象的表现形式,并采用DBT疗法进行辅导,希望可以寻找一套适用于初中适龄阶段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喜悦、愉快等积极情绪,会使人思维活跃、活动效率提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沮丧、愤怒等,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幼儿教师的消极情绪无益于自身的健康与发展,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观念是人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的行为导向。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人的行动,改变个人意识的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道德的知识、信念和要求。这些信念决定着教师的精神和物质、理论和实践的自觉活动,决定着他在教育过程中的意识和感情以及对行为的自觉态度。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闭症儿童,又叫孤独症儿童,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儿童疾病。自闭症儿童在思维、社交、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包括情绪和感情。中学生的情感健康指中学生拥有适宜他们年龄特征的美好丰富的情感、具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成长成才、拥有幸福人生的助推器。情感伴随着行为问题的发生而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为问题的起因。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是引导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活动是师幼在特定时空围绕一定的活动内容展开的多维度的互动。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态度体验称之为教学情绪。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既驱动人的本能行为,又干预人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情绪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动力,对人的行为起着组织作用。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组织作用具有两面性,即对行动活动起  相似文献   

1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1):I0005-I0005
二、社会情意思维1.意志思维意志思维是情意思维的核心。意志思维是指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为实现预定目的而进行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使人自觉地同困难做斗争并节制自己的行为。意志也离不开认识,没有认识活动,就不会有意志行为,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构成意志的理智部分。意志也同情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总是意志在同一心理活动和思维  相似文献   

15.
表扬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力量,在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有很大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从而转化为努力向上的动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受表扬的行为就是榜样行为,其他同学会自觉进行模仿学习,在老师的不断表扬下,受表扬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演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如果过去的日子曾经教过我们些什么的话,那便是有因必有果——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结果。依我之见,这种观念是宇宙的道德基础,适用于今生也适用于来世。我们中国人有句谚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这正是每个人生活的写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实在,圣人与罪人皆会受到阳光的披泽,而且常常似乎是恶行者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7.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智、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觉意识,是对整个人生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负责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线讨论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文本数据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互动质量以及情绪状态。学习情绪影响认知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效,研究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文章基于Harris等人的情绪分类法和蔡今中的认知分类体系,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研究学习者的动态学习情绪、认知行为序列模式以及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困惑情绪和消极情绪会转化为积极情绪,但是中性情绪不会转化为积极情绪;学习者倾向于呈现描述行为和推断或解释行为,且认知行为序列模式具有渐进性特征;描述行为会引发消极情绪,比较行为、推断或解释行为会引发积极情绪。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行为转换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影响个人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情绪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精神饱满,思维清晰;不好的情绪则会让人思维紊乱,精神低落。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行为失常。好的情绪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情绪不仅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