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德锋 《寻根》2014,(5):14-21
桥梁记录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盛衰的重要见证。云南是人类桥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云南先民已经学会利用桥梁跋涉迁徙。云南的桥梁文化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桥梁建筑艺术、桥梁文学、桥梁命名文化和桥梁民俗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2.
巴黎,这个词有着说不尽的魁力,她给予人们的味道、颜色、声响、情意和感觉是难以传达的。特别是讲到文化内涵,“巴黎”这两个字最能让人激动不已。巴黎令人神采飞扬,思绪万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重金难买的。巴黎举世无双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珍宝,绝不亚于芭蕾舞、马赛曲、百科全书、梵高的绘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革命、巴黎公社等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是带着走进艺术史,走进文化史,瞻仰和体验第一流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心情来到巴黎的。在赛纳河上游七,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卢浮宫内…  相似文献   

3.
道教与建筑艺术张育英由于道教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美学思想,将道家美学观念演化成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对文学艺术起了不可估量的浸染和辐射作用。就建筑艺术而言,道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美”等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美...  相似文献   

4.
景珊 《华夏文化》2010,(3):52-54
<正> 建筑,从人类摇篮时期便开始萌芽,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洗练,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熔铸下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品味镜中那个玄奥的世界。经典建筑的只砖片瓦,无不张扬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并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只选择欧洲古希腊时代的著名建筑与中国古代典型建筑宫廷苑囿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东西文化的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何晓道 《中国文化》2004,(21):82-87
江南明清建筑中门窗格子艺术,有着独树一帜的内涵,显示了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世界艺术,形式不同,风格各异,却可归纳概括为一句话:“艺术所求的就是人类心灵的沟通。”绘画,便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最佳桥梁。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世界文化》2007,(11):6-7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子 《世界文化》2012,(6):56-57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奇迹广场包括四座建筑: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满足了以下四个入选条件:1.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理由: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讲是独一无二的;2.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雕塑与绘画、建筑、舞蹈、音乐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我国的雕塑艺术自旧石器时代产生以来,发展绵延不绝,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雕塑和人类历史的关系之所以特别密切,还因为它和绘画、工艺品的遗迹保留下来的较其它艺术门类更为充分。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相当多的实物,例如开创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浮雕造像139躯,虽经受了岁月沧桑的考验,至今仍闪耀着绚丽的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雕塑史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东阳古民居     
潘勤 《寻根》2004,(6):65-73
建筑艺术的最高层面是通过建筑具体形态传达一种深层的人文精神,由东阳民居我们即可感受到,它与其他民居的差异,并不仅仅是因为木雕艺术装饰手法的运用,更因为其深层的意蕴,如宗法礼制、人伦教化等,由此延伸出来的即是富有血缘亲情的家园精神之创造。  相似文献   

11.
关于艺术一词,《辞海》中对其内涵的解释冗长而抽象,简单地概括则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而关于艺术一词外延的界定,则因较为形象而使人具体可感:“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学、戏剧、影视)。”  相似文献   

12.
罗布林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张峰  赵凯 《寻根》2003,(2):72-79
夏宫的营建罗布林卡,汉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侧三里许的拉萨河畔,占地36公顷,是一座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高原园林。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从此为历代达赖喇嘛专用的夏宫。历200余年,其建筑、生态环境依然基本完好,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影响,是一处独特的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西藏艺术的杰作。建园之前,罗布林卡一带柳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称“拉瓦采”,拉萨河故道从中穿过,形成了许多水塘,…  相似文献   

13.
华表史话     
华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传说时代,很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华表被广泛应用在陵墓、宫殿、城门、桥梁等重要建筑物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这一特殊的建筑艺术在功能及形式上,有其自己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天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神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规模浩大,气势雄伟,祭天设施完备,被誉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3000多株古柏遍布其间,古朴苍劲,郁郁森森,更为古坛平添了独有的神韵。北京天坛面积广阔,占地273公顷,约等于故宫的2倍,北海的4倍,是中国现存庙坛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四周宽厚的围四,北图南方;中间一条南北纵贯的神路串起两大主体建筑群──祭天坛和祈谷坛。特色鲜明而又富含象征意义。中国古人对“天”的观念,诸如“天为阳,地为阴”、…  相似文献   

15.
康弘 《世界文化》2005,(3):23-26
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其中有海难、地震、火山、瘟疫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面对强大的自然界,生命是那样地脆弱和渺小,常常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毁于一旦。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武器能够与灾难对抗,那就是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人类正是靠着一种信念与坚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从而将生命延续至今。而人类的灵魂却常常要靠作为人类理想的艺术去拯救。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天灾人祸之后,艺术依然不朽的原因所在。绘画艺术在一开始是以记载和描述历史及心灵事件的功能出现的,它能够激发和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世界绘画史中,我们随手就找到了以下这样一些记载灾难的画作,我们在震惊那样的灾害出现和怜悯当事人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的存在和企盼噩梦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特奥蒂瓦坎已是个可容纳近20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后却谜一样的消失了,遗留下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伟大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迹。至今,游客仍被难以想象的建筑艺术所震撼。  相似文献   

17.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7,(12):30-31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中国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星空天象的图案,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探索。从中,人们感受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确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19.
勒·柯布西耶,新艺术运动最主要和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也是最有争议的建筑设计师。其建筑设计展现了20世纪建筑学上关于色彩根本变化的两种主张。这是一位对色彩极感兴趣的建筑师,品质,位置及不同比例的色彩体量,在他的建筑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勒&#183;柯布西耶,新艺术运动最主要和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也是最有争议的建筑设计师。其建筑设计展现了20世纪建筑学上关于色彩根本变化的两种主张。这是一位对色彩极感兴趣的建筑师,品质,位置及不同比例的色彩体量,在他的建筑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