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哲学教科书对本质的含义,认为即事物的内在联系、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事物的根本性质;对本质的特点,认为是相对稳定的一般的东西,是通过现象表现的;对本质结构是没有论述的。笔者认为,只有以事物的根本性质来表述本质范畴才是恰当的;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性的同时,又具有可变性、具体性和可转化性等特点;本质是有结构的。确定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它的根本性质是具体的发展的是有内部结构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个历史概念。邓小平讲的“本质论”的含义: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本质论”的新意是: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主义社会根本任务认识的升华;把解放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新的认识;把共同富裕和生产力相联系来确定社会主义本质,是与传统认识有区别的认识。“本质”论的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的;是对我国原有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讲的;是对当代国际环境讲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想,是一个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本质概括把“生产力”放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认为“共同富裕”居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统领和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不断探索,到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述。“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代表”有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它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深刻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起码的保障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途径和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是因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才会有力地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考察社会主义本质时,不但要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原则区别,也要看到二者之间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相互联系。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评论,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整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剥削制度的本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不包括在邓小平的论断之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试图以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和历史过程的非线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以波普尔为代表的非决定论思潮的泛起是有历史背景、认识根源和社会原因的。这股非决定论思潮尽管无法否定决定论 ,但是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 ,重新确立辩证决定论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界定;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强调的是“目标取向”、“发展预期”和“结果承诺”,而不是“操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特定过程”;他是从政治选择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其深层依据,则在于要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某些已经形成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内在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原则,从本质上区分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是科学正确的判断,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和使命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