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但针对其中某一种颜色词进行的并不多。《红楼梦》中的红色词不仅数目多,而且很有特色。我们分别从红色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构词方式和修辞造词法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红色调颜色词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但针对其中某一种颜色词进行的并不多。《红楼梦》中的红色词不仅数目多,而且很有特色。我们分别从红色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构词方式和修辞造词法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红色调颜色词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非常丰富,针对其中某一色调颜色词进行研究的并不多。《红楼梦》中的表绿色调颜色词非常有特色,分别从表绿色调颜色词在文中出现的频率、构词方式及修辞造词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如“丁八”、“放水”、“水客”、“垫发”、“卖串儿”、“三不知”、“死声活气”、“激犯”。《汉语大词典》在释这些词时,多就某一例为据,或未紧扣词素究源索解,或就句释词未能照应上下文意,或忽视了方言俗语的特殊意义,存在许多未确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筌蹄》、张铤《诗馀图谱》之后的明代第三部词谱著作。而成书于晚明,在清代影响颇大的《啸馀谱》,实际是程明善杂取各书纂辑而成的;其中《诗馀谱》部分正是完全照搬徐氏的《词体明辨》。由于《文体明辨》卷帙繁重而流行不广,晚明以来的词学家尽管时时提到《啸馀谱》,却无人发现并指出其剽窃《文体明辨》的同书异名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李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12-16,21
《稼轩词》与《离骚》都悲壮、沉郁,气象万千;豪迈奔放,境界恢扩,都有吞吐八荒,笼盖一切之气概。都反映社会政治抗争,抒发人民群众的忧愤。《稼轩词》与《离骚》对中国诗歌发展都有重大贡献。《稼轩词》有意仿《离骚》;它常常称赞《离骚》,又每化用、挪用《离骚》语句,并大量以美人香草喻正人君子,以丑恶物事喻阴险小人。决不能说没有《离骚》就没有《稼轩词》。屈、辛二氏的身世、理想、遭际、才情、质性诸方面都酷肖,《稼轩词》之似《离骚》,既非刻意学习所致.亦非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编中型以上汉语字典辞书,在训释古代汉语字(词)义的时候,对词义的通假作专鼯考察是必要的。这既可以澄清、整理以往的混乱状况,也能使读者通过通假,明白某字(词)具有某个特定含义之由来。湖北、四川两省学者合编的《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丈典》)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在对字(词)义通假的考察方面,更是超前的。但在查阅之际,也发现尚存有不少漏注之处,现胪列数例以明其欠缺。  相似文献   

9.
《词系》的编写虽以《词律》为蓝本,并为《词律》拾遗补缺、纠谬驳讹,但秦(?)于体例多有新创,“专以时代为序”,所收词调、词体规模远胜前人,甚至超过了《词律》与《钦定词谱》,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谱。此外, 《词系》就词有衬字,词中俳体,以及三声并叶为词、四声并叶为曲等许多词史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对词学研究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10.
《暗香》.《疏影》二词是姜夔咏物词中之翘首,同时也是历代关于咪梅题材不可多得的作品。前人对此二词评价甚高。然历来的研究者们对其闪光之处却又有诸多的争论,今从姜夔词作的整体风格入手,重新对《暗香》、《疏影》二词的闪光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1.
《半塘定稿》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王鹏运的代表作。文章考察了该集的用韵情况,并与《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进行比勘,发现,除了某些特殊用例,王鹏运词作的押韵基本遵循《词林正韵》。  相似文献   

12.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3.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即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借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慎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尚书》,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0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词学讲义》为况周颐生前未刊稿。最早刊载于1927年之《联益之友》,1月1日、2月1日、2月16日分三次刊载,题为《词话》,署"况蕙风遗作"。1933年此文又载于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创刊号,题为《词学讲义》。比较两刊文字,颇有差异:《词学季刊》本较《联益之友》本多一则,少五则。从内容看,《词学季刊》所载之《词学讲义》内容自成系统,而《联益之友》2月16日所载之五则,与前两期的内容不类。有可能是《词学季刊》刊载时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后世学者校注朱淑真《断肠词》多以毛晋汲古阁刻《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为底本。迄今为止,成就较为显著的《断肠词》校注本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唐圭璋编《全宋词》,冀勤《朱淑真集注》,以及张璋、黄畲《朱淑真集》四个版本。《四印斋所刻词》以及冀、张注本录词可谓详备,但失于精审;《全宋词》本甄别甚工,但却过于简略,未加详论。  相似文献   

16.
《词律订》是戈载的论律之作,惜已散佚。《词律订》一书是否完成在清代即存有不少争议。秦巘《词系》引录不少《词律订》内容,依据《词系凡例》推断《词律订》业已完成。《词律订》以订定万树《词律》为主要内容,间论及韵,与《词林正韵》可参互考订。《宋七家词选》是戈载撰写《词律订》过程中编订的,两书可互为补充。对戈载校定《词律》之评价应避免偏颇,既要认识到其贡献,也要察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7.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18.
《竹枝》原是巴歈民歌,经刘禹锡改造后盛传于晚唐五代,并成为教坊曲,演化为词牌名。《花间集》《尊前集》《全唐五代词》均收《竹枝》;《词律》、《词谱》开卷即见《竹枝》。但《全宋词》不收《竹枝》,苏轼、黄庭坚等人《竹枝》歌词不见于各自词集,而见于相关诗文别集中。然其创作经过,表现手法,演唱特点等又近“于曲子词”,故今人重编苏、黄等人词集时,不妨也收《竹枝》歌词,这有助于从音乐角度鉴赏作品。《竹枝》是诗也是词,无论编入诗集或词集,均不影响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对教学材料及教学对象的理解1、通过《迢》诗感受汉五言诗的节奏,感觉《古诗十九首》“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王夫之《姜斋诗话》),“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的风格。2.通过《鹊》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秦观传》)的词风,以及词格平仄的诵读要领。  相似文献   

20.
《云谣集》是发现于敦煌写卷中的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唐代民间词集,它不仅奠定了早期词的基本格局,还为后来词的发展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对比《云谣集》与《花间集》发现,《花间集》继承了《云谣集》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及写作形式,并在题材选用、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