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杭锦旗地区独贵圈闭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技术对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储层的沉积相、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分析不同沉积微相气井的生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独贵圈闭盒1期砂体主要发育在冲积扇辫状水道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  相似文献   

3.
在定边地区富县组地层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的分析基础上,从油源、油气运移路径及盖层等方面分析了富县组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深湖相泥岩为富县组提供油源,油气通过网络状的砂体向上运移,在构造和岩性圈闭中聚集;岩性圈闭是富县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沉积微相由西向东从砾砂质河道渐变为洪泛平原沉积,砂体厚度减薄,直至尖灭;定边东部地区较高,微幅构造发育,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性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芯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主要岩类、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空间展布等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飞仙关组储层主要集中分布于江油鱼洞梁剖面—龙岗68井一带的飞一二下亚段,剑阁地区的飞一二上亚段以及九龙山地区的飞三段;主要的储集岩类为亮晶鲕粒灰岩,其次是(残余)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常见,裂缝为主要的渗透空间。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台地边缘鲕粒滩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导致主要储集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七里村油田G6井区长6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宏观物性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G6井区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喉类型主要有大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这些孔隙结构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压汞等技术方法,分析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划分储层类型。结果表明,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有效储层以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以中——小孔隙、细——微喉道为主,喉道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广安地区须六段储层岩石学特征以中~粗粒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须六段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主要的储集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亦存在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储层主要是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根本,构造作用是条件,成岩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与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资料对下寺湾油田柳评15井区长2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类型及喉道类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晶间孔分布较少,该区储层的孔喉结构类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较好,喉道发育程度较好;Ⅱ类、Ⅲ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较差,喉道发育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区浅层长2储层的精细研究,对于浅层储层油气潜力评价至关重要.利用钻井岩心观察、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样品物性分析和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对储层展开精细评价研究.(1)储层岩性组成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高岭石、绿泥石、水云母.(2)延长组长2平均孔隙度14. 51%,平均渗透率5. 01 mD.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 5~30 mD.(3)通过鉴定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中以长石溶孔最发育,长2为5. 99%,延长组浅层长2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细喉为主.(4)研究区共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建议目标区8个,总面积24. 76 km~2.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环县地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8划分为四类储层,并计算了各类储层的面积,为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定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储量计算精度,需确定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利用岩心化验、岩心压汞、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等多种资料,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交会图技术明确了定边油田D区长7致密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下限标准.该标准达到了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储层参数和划分有效厚度的目的,给出油水层识别的电性标准,为油田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进一步对同类致密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划分标准提供方法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油田水磨沟区延长组长8储层岩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的结果表明,该区长8储层碎屑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通过对压汞曲线表明,研究区长8具有高排驱压力、高中值压力、低中值半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纵向储集体贯通的井往往能实现高产。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经历多期岩溶、构造等作用而变得十分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对于开发而言,亟需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识别方法明确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模。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针对划分出的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轻质)、溶孔-孔隙型(轻质)、裂缝-孔隙型(重质)、溶孔-孔隙型(重质)及孤立型孔缝6种储集空间类型,运用最大似然机器智能学习算法进行测井定量识别,样本的回判率为93.9%,识别结果与岩心观察结果平均吻合率为86.1%,表明该方法针对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定量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文9区低渗储层孔喉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结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对研究区低渗储层的孔喉差异进行系统分析;通过kendall相关性检验方法确定对储层品质有决定意义的孔喉特征参数,并利用快速聚类方法确定各参数的分类界限。研究表明,平均孔喉半径、排驱压力、最大孔隙半径和孔隙中值半径与储层品质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可表征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配置关系;低渗储层根据参数聚类界限可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可较好地指导后续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5.
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测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6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集中在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储层基质孔隙发育较差,裂缝和溶蚀孔洞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通过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岩心资料进行标定,提出了各类型储集空间的成像测井识别标志,克服成像测井解释的多解性,为今后对未取芯井段利用成像测井准确识别井下地质特征奠定基础,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等对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相进行分析,识别并总结出台地-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河流4大沉积体系以及若干沉积相类型.该区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以障壁岛-泻湖-潮坪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和沼泽相.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及以后,整个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以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为特征.沉积环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中期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三角洲、陆相河流沉积,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工区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对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不确定.为了更有效的开发该区块,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心颜色、沉积遗迹构造、岩心粒度特征及古生物标志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对正270区长6地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正270井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并且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同时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的关系,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