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历来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关键受众和新闻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关系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在美华侨华人近年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国竞争“大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小气候”。本文以美国华侨华人为样本,分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社群特点出现的诸多新变化,从而探讨我国新闻媒体机构在对外传播工作中,应如何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关注和报道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从而加强涉侨新闻报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知识分子移居海外,改变了华人群体的社会结构。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也迎来了繁荣时期。他们兴办华文学校,助力华侨华人后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做出贡献。华文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面临是否融入当地社会及以何种方式融入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近代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兴办华文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热”和“汉语热”的背景下,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历史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1,(5):43-44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社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将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1,(6):42-43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祉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实力强大。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6000多万,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新移民就接近1000万人。新时代下,如何充分运用这一独特资源,在我国国际传播机制建设、传播内容方面积极谋划,借助这一群体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保障和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华侨、华人之间的区分是非常明确的。"华侨"是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正海外华语电视,是指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境外创办、运营或播出的电视机构或频道,以及外国人在海外运营的中文频道1。与多数海外华文报刊不同,现有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大多只在每天特定时段播出华语节目,并非单一语种的中文电视频道。然而,虽然发展规模普遍不及历史悠久、运营成熟的华文报刊,海外华语电视依然因其优于纸制媒体的即时性、直感性、广泛性特征,得到了众多海外观众的青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媒体与传  相似文献   

7.
<正>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以"助攻手"的角色,促使国内对外稿件更好地落地,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目前全世界华侨华人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可以说,凡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在传统的报纸杂志之外,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形式,给海外华文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国内外宣媒体提供了加强与之合作的新机遇。海外华文媒体的困境与机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新社的“两会”报道主动调研海外华侨华人的需求,发挥图文通稿、专稿、专版、报刊、网络及视频的综合优势,根据自身定位,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信息需求和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文化是一个大的课题,且各国的华人文化又各有其特色。在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中有90%是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人与北美华人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两大群体。东南亚华人文化也有其特色。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华侨到华人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华侨国籍身份(政治认同)的转变,引发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核心是向当地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尽管在东南亚诸国,华侨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媒介遍地开花,作用不凡。 海外华文传媒特有的异域少数族裔媒介身份,使得它们在媒介性质、信息特点、历史发展、受众范围、生存经验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媒介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祛魅中华文化,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约达6000万人。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日本和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长最快。北美华侨华人多达530万人,华侨华人是全球各地区华文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这个群体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华文媒体的经济收入和盈利状况。仅以美国为例,目前华人人口总数已达452万。华人成为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数族裔中仅次于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在美华人从2011年的401万增  相似文献   

13.
正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当地时间4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发起国家筹款活动,为重修巴黎圣母院筹集资金。浙江华侨华人第一时间纷纷响应。丽水青田人陈计超,是法属圭亚那江浙沪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他代表联合会在华侨圈发起一则"关于为巴黎圣母院募捐的通告"。此后,联合会陆续收到不少华侨华人捐款,款项汇总后,统一通过省长转交巴黎圣母院重建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李琛 《文化学刊》2023,(5):133-136
网络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新兴组成部分,借助网络传播辐射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收获了众多追捧者。自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以来,历经版权出海、文本出海、生态出海三个阶段,影响力不断扩大。本文从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受众角度出发,总结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媒体数量多、分布广、扎根华人社会,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是一支非常独特的力量。中国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时年16岁的罗红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是海外出生的第三代华人,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夏令营营期并不长,只有两周的时间。两周之后,罗红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经常听到身边人对我们海外华侨说‘回家,回家’。我们海外华侨到中国去就像游子归家似的。起初听到这个词汇,总是很不理解,我的出生地、我的家人朋友都不在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文女作家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华文女作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为繁荣海外华文文学做出了贡献.她们绝大多数人认同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联系,同时也能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在21世纪,她们应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扩展视野,提高素质,充当中西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和平使者.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公认华侨对侨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华侨捐资的家乡公益事业推动了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侨乡之一,厦门集美区的华侨就对侨乡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以来集美区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参与的公益文化事业,探讨海外华侨对近代集美侨乡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更深层次地认识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互动联系,领会集美侨乡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传承使海外华人华侨成为心系祖国的海外爱国力量;传承带来的二元文化优势又使他们成为祖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桥梁。然而,随着代际发展,他们的后代面临着中华文化认同消融和传承断裂两大问题。为此,文章分析华人华侨祖籍文化传承模式和途径,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优化传承途径、解决文化冲突、突出传承意义、克服政治干扰、弥补传播漏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华人后代对祖籍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华文教育精准化和本土化、建立海外中华文化经济共同体、培养海外中坚力量弘扬中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承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涵养和壮大海外爱国力量、实现海内外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浪潮中的海外华文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传媒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近20年来,海外华媒体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地域分布之广、形式之多样以及社会影响之巨大,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