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卢友燕 《中国教师》2014,(20):55-56
<正>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对口头语言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从感官上而言,体态语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在动作上的体现,不仅丰富了信息传达的途径,也强化了学生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信息的接收过程来看,体态语言从以声音输入转化为以动作表情的感知输入,具有反馈信息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体育作为一门以身  相似文献   

2.
于金荣 《学子》2012,(7):46-47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  相似文献   

3.
董克亮 《甘肃教育》2014,(21):72-72
正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凡是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那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 ,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 2 0 %取决于有声语言 ,而 80 %取决于无声语言。巧妙运用态势语 ,会使你上课如虎添翼。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态势语的表达技巧 ,用它辅助有声语言 ,来增强讲课的魅力。一、善用表情语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总是要“察言观色” ,十分注意教师的面部表情 ,以增强接受教师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的信息 ,教师应注重利用面部表情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沟通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 ,并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 ,以使讲课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表情语中作用最大的是目光。辛墨说得好 :“人们互相望一眼 ,那是最纯洁…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除了言语以外,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声音、板书等非言语符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非言语行为传递“非言语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后曾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喜欢=0.07说话内容+0.38的说话语调+0.55的面部表情。有人把梅拉别恩的公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把该公式改变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7.
态势语言是通过说话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眼神视线、服饰打扮等表情达意的一种信息交流,是运用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观察并解释人的表情动作的交叉性科学。我们研究态势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态势助教学,通过表情动作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异常复杂而又极为特殊的交往媒介,是一种潜在的语言。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要依据自己所讲的内容,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让学生从你的脸上捕捉比口头语言表露更直接、更真实、也更微妙的…  相似文献   

8.
郎锦华 《教育文汇》2003,(10):5-6,4
美国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人在听话后形成的全部感觉等于7%的语言感觉+38%的声音感觉+55%的面部感觉。而教师在上课时,学生通过服饰、手势、面部表情、姿态、语言等得来的信息,既可以通过声音强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即体态语言。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恰当优美的手势,亲和自然的面部表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适当的课堂情境,如果运用得法,甚至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人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哺育下,知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体态语言可以简单分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公式: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音 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看,属于态势语言行为作用的比重很大。从教学控制论和教学的实践可知,课堂教学中态势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呢? 所谓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姿态等。它和有声语言(口语)、板书、教具等一起传递知识信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到好处的态势语言,能充分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做沟通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表达、人际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从本质上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的重要平台。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非言语行为可以令课堂"活色生香"。  相似文献   

12.
李巍 《河北教育》2003,(9):38-38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曾对信息的总效果做了多次实验,得到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表情。从这一公式看,语言与表情对信息的总效果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倘若我们将这个公式移植到教育学生上来说,那么,教师的语言艺术和表情流露对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是借助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帕特·梅拉别恩从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个公式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55%以上的信息是面部表情和动作。因此,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雄辩地口才,还要有美妙的体态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除言语外对学生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如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等。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的一个实验结论中表述得很生动形象: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这个等式中,面部表情就是一种非言语行为,它占了一个信息总效果的一半以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信息的过程。无疑,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美感是成正比的。一、眼神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载体。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  相似文献   

15.
魏高圣 《小学生》2013,(9):95-95
体态虽无声,但也是一种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如果套用这一公式来划分一堂课的40分钟,那就是:2.8分钟的文字、15.2分钟的音调、22分钟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语言的表述外,更重要的是要恰到好  相似文献   

16.
一堂课如同一 段乐章,每一个教 学环节如同一个个 跳动的音符,组成 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旋律。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段美妙的乐章,形成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教师的调控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态势语言的调控 一个人姿势、表情、动作都是人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复杂微妙的无声语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这样那样的暗示。因此,教师态势语言的正确运用,十分有利于教学的调控。 1、表情的调控。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注意的焦点,他们时时想从这里获得某种信息。苏联教育家马柯连卡说过,只有当教师学会用15—20种不同的语气说“到这儿来”时,只有学会在面部姿势等方面做出20种不同风格韵调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可见随着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把握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神态.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态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我们中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注意到课堂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但缺少系统归纳分析.以下,笔者主要结合语文教师的教学神态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非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非言语交际的功能来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产生极大影响,对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期待值、姿势、语调及面部表情对学生语言习得能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的说明了非言语交流直接有助于外语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恰当优美的手势,有亲和力的面部表情,可以协助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适当的课堂情境,有些甚至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有人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哺育下,知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体态语言可以简单分为教师的仪态、仪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