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士寄语     
顾冠群,194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计算技术专业,现为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突破了开放式网络工程和协议工程的关键技术,自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OSI网络,并组织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DI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他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是我国网络方面第一本教材,为我国计算  相似文献   

2.
徐杰,江苏省通州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震地质》杂志编委,中国老年科协地震分会理事。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1978年师从马杏垣和马宗晋院士,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徐杰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震构造、新构造、地质构造、石油地质和工程地震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11):5-5
刘光鼎.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4.
封底人物     
《科学中国人》2011,(12):F0004-F0004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12月9日出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李德毅院士,著名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 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全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人才队伍建设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家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还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合肥工业大学的院士。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在安徽怀宁,高中从桐城中学毕业后,杨善林先是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建设公司当了八年工人。1978年9月,30岁的杨善林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毕业时选择继续留校深造。1985年1月,杨善林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杨善林留校任教直到现在。期间曾担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等,现任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1,(14):5-5
董石麟,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结构专家,193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建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空间结构》杂志主编。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科技领域建立网架结构拟夹层板法的计算理论、方法和图表,创建计算蜂窝形三角锥网架的新方法——下弦内力法,对组合网壳结构首次提出拟三层壳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2):98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12月9日出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  相似文献   

9.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还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合肥工业大学的院士。〈br〉 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在安徽怀宁,高中从桐城中学毕业后,杨善林先是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建设公司当了八年工人。1978年9月,30岁的杨善林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毕业时选择继续留校深造。1985年1月,杨善林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胡佳 《今日科苑》2008,(3):30-34
胡金莲,纺织材料科学家,形状记忆材料和纺织品首席科学家。1961年8月出生于湖北浠水,1986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并获纺织材料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纺织博士学位;1994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1998年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协会委员;2000年担任香港纺织服装协会院士;2001年度被美国纤维协会授予"杰出成就奖"。为首位亚洲籍人士获颁此纺织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胡金莲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四川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形状记忆纺织品中心首席科学家,同时担任《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杂志的主编,《Textile Asia》以及中国《纺织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从事纺织工程和材料研究(1986~1994),织物结构力学(1994~2000),织物悬垂的计算机模拟技术(1997~2005),纺织复合材料性能研究(2000~2005),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1999~2005),形状记忆高聚物和纺织品的研制开发(1998~2006)。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介胡思得,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6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著作有《原子弹设计理论》等。  相似文献   

12.
江定 《科协论坛》2013,(6):46-47
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1903年10月出生于宁波(简称甬)镇海憩桥。192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预科。1921年至1928年留学德国,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1978年、1988年土滨根大学又先后两次授予他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线性方程组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和工程领域,包括数值计算、信号处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比如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预报,就需要建立并求解包含百万变量  相似文献   

14.
人物名片     
<正>龚晓南,土木工程学专家,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浙江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1988年聘为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及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和土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编写、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撰写序言的《院士科普书系》第一辑25本在京正式出版。《院士科普书系》是1998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组织的一项跨世纪科普出版工程,176位院士和出版社签约撰写175本科普读物。整套丛书充分发挥院士自身优势,定位于普及当代科技最前沿知识,解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难题,是一套高级科普著作。  相似文献   

16.
胡金莲 1961年8月出生于湖北浠水,1986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获纺织材料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纺织博士学位,同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1998年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协会委员,2000年担任香港纺织服装协会院士。2001年度被美国纤维协会授予“杰出成就奖”,为首位亚洲籍人士获颁此纺织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四川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客座或荣誉教授,香港形状记忆纺织品中心首席科学家,香港纺织制造技术中心首席负责人,湖北省服装研究发展中心技术顾问,同时担任《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的主编,《Textile Asia》以及中国《纺织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从事纺织工程和材料研究(1986-1994),织物结构力学(1994-2000),新型纱线的研制开发(1998-2003),织物悬垂的计算机模拟技术(1997-2005),纺织复合材料性能研究(2000-2005),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1999-2005),形状记忆高聚物和纺织品的研制开发(1999-2005)。  相似文献   

17.
1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执行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分院院长,中国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工专业,1984—1986年任美国陆军寒区与工程实验室特聘名誉研究员。长期从事寒区旱区环境、工程与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铁路、公路和矿山冻土问题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和冻土三维地带性规律;系统地解决了路基冻害原理、工程措施、养护方法等理论和技术问题,所著《冻土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李文华是我国著名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文华1932年生于山东省,1953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李文华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董、教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农业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资源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主编等。曾任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6,(4):F0004-F0004
姜景山空间微波遥感信息工程与航天应用工程学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36年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朝鲜族。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来诺夫电工学院,无线电系。1962年回国参加工作后先后从事火箭定位、卫星测控、微波遥感技术及航天应用工程研究工  相似文献   

20.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10):36-39
李佩成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他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他长期在我国西北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多有建树。近年来他主持了国家项目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与再造山川秀美研究。最近记者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访问了李佩成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