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普法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报刊、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制版面或者法制栏目。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表现形态各有差异,但在重视叙事技巧和策略上,却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本文拟以《法律讲堂》为分析样本,探讨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视法制节目要传播怎样的现实规范?这一目的又是怎样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王超 《新闻世界》2013,(4):80-82
近年来,以《走近科学》为代表的电视科普栏目出现了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尴尬局面。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对故事化策略的过分追求所致。本文在分析《走近科学》叙述视角、叙述内容、叙述结构的基础上,探究其过于理性、过于猎奇、过于单一的问题,并寻求电视科普节目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开卷八分钟》栏目的参与式观察,考察栏目制作流程和人员构成,并借鉴语境分析的视角,对《开卷八分钟》的叙事框架和传播策略做分析。总结出栏目对文本语境的还原,对情景语境的拓展,与时代语境的契合,从而形成了视觉化、话题性、交谈性的读书节目的电视表达。并在时代文化特征下寻求栏目成功的原因,为当下读书节目的文化困境求解。  相似文献   

4.
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主要延循了三重向度。场景革新层面,网综节目立足新型传受关系和传播手段重构了节目传播仪式;叙事策略上,节目在新审美趣味基础上打造了时尚叙事机制,具体表现为以娱乐化为基本诉求的"大叙事"和基于节目规则和叙述方式而实现的"小叙事";文化融合方面,从节目创作与传受实践出发,实现多类型文化的共融互促将是网综节目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王超 《东南传播》2013,(4):40-42
电视科教节目是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走近科学》为代表的中国科教节目近年来出现了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局面,而且这些节目在叙事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反观美国的科教电视节目,不仅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知识性与艺术性也越来越高。因此,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从叙述视点、叙述手法、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走近科学》与《探索聚焦》典型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与存在的差异,为中国科教电视节目突破叙事瓶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16日开播<实话实说>栏目为标志,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中国的电视界出现并风靡,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此类节目.然而地方台谈话类节目的走势并不容乐观.许多节目搭起"草台班子",从选题、话题展示到现场设计均显得粗糙、雷同、平淡无奇.<实话实说>所以成功,得益于谈话过程的普通、自然和真实.没有事先安排的做作、没有背台词的生硬,整个节目有着毫无雕琢的"无为"的味道.而这所谓的"无为"背后却有最精心的策划、准备和设计.谈话节目的支撑点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7.
郭继强 《视听》2023,(3):107-109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讲究叙事的技巧和策略,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空、人物叙事功能四个方面突出晚会的特色。该系列晚会巧妙设置叙述者,干预推动节目发展;利用多种叙述视角,增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构建叙述时空,展示宏大文化内容;关注人物叙事功能,彰显节目深意与内涵。“奇妙游”系列节目应继续保持节目的叙事特色,并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故事情节内容,注重受众感受,以促进自身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接触到“真实再现”这种电视手法,是从1999年济南电视台开播的一个名为《真实再现》的新栏目,采用的是用演员扮演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大多是案件),一般是分多集叙述一个故事,每集节目的头尾有主持人串联。这个栏目刚一开播,就以其独特的样式吸引了当地市民的关注。在欣赏这  相似文献   

9.
倪志新 《视听界》2001,(2):22-22,15
2000年11月27日清晨6时,全新推出的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不仅让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也给中国人的收视习惯带来了一场革命,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话题也再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究竟什么样的节目才算真正的新闻杂志节目,如何才能办好电视新闻杂志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脱口秀栏目结构形态和叙事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晚80后脱口秀》作为一档晚间播出的脱口秀节目,其受众定位、播出时间的特殊性使其在叙事形态上呈现出与同类节目相比比较大的差异,文章从节目碎片化叙事、节目叙事策略、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叙事氛围多个层面分析了节目在叙事形态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亲子互动型真人秀季播栏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开辟了新的题材,同时使中国真人秀节目迈出室外,在室外真人秀节目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节目在特定情境下营造的戏剧冲突,依靠大量真实记录以及剪辑形成的叙事和情绪张力,构成节目独特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亲子类真人秀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聚焦《爸爸去哪儿》的文本叙事,分析其叙事视角、叙事策略,以期梳理出节目成功背后的规律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档案》没有像其他纪实类栏目一样,采用播放纪录片或纪录片与讲述相结合的单调叙述方式,而是采取多种叙述形式相结合的多角度叙述,使整个节目富有吸引力,体现出节目的真实性及历史感。  相似文献   

14.
创新节目形态、开拓报道手段是从众多节目中胜出的重要一环.在有关的种种创新中,原生态呈现、戏剧化叙事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创新方式.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在视角贴近百姓的基础上引入并强调口述,注重并强化冲突,其口述的节目形态和戏剧结构的叙事特点构成鲜明的节目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电视台分别于2007年2月至4月和9月至11月,在卫视及主力地面频道中,推出了两个季度共34期的周播电视讲述节目——《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拉芳"温暖中国农民工》。前者开辟了国内电视媒体农民工题材大型常态性节目制播的先河,而后者更被誉为国内首档面向2亿农民工群体的电视讲述节目。上述两档具有明显创新型特征的节目播出后,立即在社会和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并且在传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国内目前唯一一档面向两亿农民工的电视节目——大型公益真情讲述栏目《中国农民工》在贵州卫视开始了新的播出季。这是贵州电视台再度联手广州立白集团推出的农民工第四季电视讲述节目。在近两年电视屏幕争相上演选秀娱乐节目之时,  相似文献   

17.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解读湖北卫视"往事"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谈话节日,是继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后各电视台竞相发掘的“宠儿”。但目前大多数谈话节目形式雷同,缺乏内涵与特色。湖北电视台世纪之交推出的一档纯叙事谈话节目——“往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同获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奖社教类栏目一等奖。“往事”的成功,对电视栏目的策划与创新不乏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敏 《新闻窗》2009,(4):105-107
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工问题也受到诸多关注。作为首个以农民工为题材进行大型报道的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今年4月份推出新一季的“中国农民工”大型讲述节目,继续以全国视野聚焦农民工这个群体,侧重挖掘农民工的创业故事,更加关注中国农民工实时状况。贵州电视台“农民工”系列节目自2007年开播后,在社会和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其中,第一季《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开辟了国内电视媒体农民工题材大型常态性节目制播的先河,第二季《“拉芳”温暖中国农民工》被誉为国内首档面向2亿农民工群体的电视讲述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20.
曹丽 《新闻世界》2014,(8):53-55
除了时政新闻、民生话题外,直播热线类节目无疑已经成为地方电台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百姓的重头节目。但是,以直播方式播出的热线节目,特别是舆论监督节目,由于打进电话反映的问题都具有不确定性,给主持人、导播和监听都带来不小挑战。本文总结了热线栏目中易出现的几种情况,指出节目中的主持人和节目外的导播、记者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