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秉持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路遥在新时期的小说在从个体的爱情婚姻到整体的社会转型的多个叙述维度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苦难、土地、爱情等维度的具体叙述上,以二元矛盾冲突来塑造小说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作者激烈挣扎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小说叙事伦理,即同情底层人的不幸,赞扬个人的不懈奋斗,淡化苦难背后的复杂原因,强调服从集体的个人奋斗可以创造个人和集体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篇典型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红鸳语>完全符合作者们娱乐消遣的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但是在这种价值取向的背后却也隐约透露出这些鸳鸯蝴蝶派作家们某些初具现代性特征的人物价值观和小说创作观.本文试图从人物性格、集锦小说形式和尴尬的小说结局形式三个方面来论证这篇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通过描述安德烈的情感矛盾及其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反映出安德烈探索人生真理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迷茫.他与妻子丽莎的婚姻悲剧显示出深植于其内心深处的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他与情人娜塔莎的爱情悲剧则显示出他渴望美好爱情以及回归现实的理想的落空.安德烈的人生悲剧同时也寄寓了托尔斯泰本人的思想历程及...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是多重而矛盾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连其人有无武艺,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浒》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小说作者创作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在细读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小说创作的文化语境,显现文革之后关于爱情的文学想象及理想建构;探寻这种痛苦的理想主义爱情追求产生的时代原因。最后考察了小说所建立的爱情理想在变革的社会中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的小说构建了中国式的以务实为价值取向的爱情婚姻模式,其中所蕴含的男女双方须担负起维护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她九十年代的创作敏感地把握时代的脉动,揭示了社会的转型对婚姻爱情的冲击,但仍执着的是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的裂变.  相似文献   

9.
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呈现,自我抒情小说是时代青年苦闷情感及抗争状态的呈现,寄托小说是作者"借古鉴今""借古讽今"价值取向的呈现,写实主义小说是作者社会责任意识与主观战斗精神的呈现,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统治是贯穿小说创作的主线,强烈的主观色彩及新奇的想象构成了小说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筱风短篇小说集《蜗牛壳里的爱情》日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筱风本名王小风 ,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筱风自幼喜爱文学 ,大学毕业后潜心于小说创作 ,多年来笔耕不辍 ,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有 2 0多万字先后发表于《飞天》、《朔方》、《短篇小说》、《佛山文艺》等文学报刊 ,颇受圈内人士的好评。《蜗牛壳里的爱情》的一书系作者精选的短篇小说集 ,全书收小说 17篇 ,计 17万余字。小说集除第 1篇《魇》和第 5篇《“目灼灼贼腔未改”》为明显的另类作品之外 ,其余大都以现代人的家庭、婚姻和爱情为题材 ,描述了现代人 - -…  相似文献   

11.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两论"的理论思想蕴含丰富,影响深远,对于包括生产生活、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在内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都有着普遍的指导价值,本文试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两论"对贫富差距、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廉政与腐败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指导意义:在贫富差距矛盾问题上,应用历史唯物的观点认识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贫富差距矛盾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的矛盾问题上,应用实践的观点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解决这一矛盾;在廉政与腐败的矛盾问题上,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同时注意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农民题材小说不仅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着最突出的地位,而且也基本上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从而鲜明地体现出了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着一种序列展开的动态特征。我们认为,对此予以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一在小说创作中,题材的选择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主题的提炼集中显示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因而题材与主题的变化,都与人物形象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提到,鲁迅把农民置于他小说创作的中心位置,这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15.
海岩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故事情节的高度控制和他在小说中对人性、对爱情、对现实的超强表现力。海岩在其小说创作中高度凝聚了这一表现力,从而让人们觉得他所陈述的故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同时又能得到强烈的共鸣和想象的延伸。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突出表现了人性本真的博弈、爱情的唯美,继而高度表现了悲剧的强大冲击力,再加上某些内容与现实的背离,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某种理想的宣扬。  相似文献   

16.
自问世起,小说的叙事性就成为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随着小说创作的丰富,一些带有浓厚散文化特征的小说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萧红的《呼兰河传》便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结构的散文化、语言的散文化、意境的散文化三个方面,通过类似散文的创作,萧红真切地展现了自己孤独而寂寞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从1956年开始写作,到1987年结束创作,张弦的小说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内,张弦共发表二十几篇小说,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他惯以个人真实感受为出发点,反思社会,参悟人性,使其小说在主题揭示上呈现出情感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反叛性。以张弦十年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张弦小说创作主题的阶段性演进与流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弦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又来了,爱情》以老年妇女的情感问题为切入点,关注了这一边缘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刻画了65岁的女主人公萨拉陷入爱情,但作为一名老年妇女欲爱不能的困惑,其身边众人的在男权文化背景下也存在矛盾的情感纠葛与需求等问题,反映出了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在爱情、性及婚姻问题上的压抑与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开始向各个禁区进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爱情论理小说虽然是步履艰难地从沙漠中走来,却以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很短的时间内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从而掀起了一股“爱情小说热,”爱情,是人类的基本感情之一,当作家们重新拿起笔,思考历史,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形象时,不可避免地要碰到爱情和伦理道德问题。于是,爱情论理小说就与“伤痕文学”一起同期问世了。随着现实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