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高翔走红“夜沙龙”臧瑾有一次,高翔和我来出租车去办事。下车时,司机兴奋他说:“你是高翔吧?我不收钱了。”十九岁的高翔独自一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来到省城,一年后她成了省城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她每晚准时出现在一家经济电视台的“夜沙龙”节目里,团团的...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很有名的话头,大抵是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叹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在央美宣布你担任副院长的会议上,院长潘公凯说对你“大胆”参与公开选拔表示钦佩,你怎么理解他说的“大胆”? 徐冰:我不太好说他是指什么。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在艺术圈里,一个独立的前卫艺术家身份是很受推崇的,有一种自由的超脱姿态。有人会说,他怎么又回体制内了,是不是被“招安”了,对仕途有兴趣了等等。  相似文献   

5.
一杯沧海     
不要轻易撕破脸皮 我的一个权术功力很深的朋友说:“如果你不能彻底击倒对手.就不要撕破脸皮。”这话很老到。要么击倒他.要么笼络他.这是对付你的对手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6.
凌晨2点,37岁的司机夏权斌瘫坐在桥面上,不能动弹。就在货车翻下大桥的瞬间,他推开车门跳了出来。惊魂未定的夏权斌一夜未睡,更让他惊愕的是,次日的电视报道似乎把矛头指向了自己,“说是我把桥压垮的”。  相似文献   

7.
监考     
有师曾套用一句很俗的话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监考;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监考。”当时,作为学生,我正梦想着自己有一天篡夺“监考”的宝座,那是何等快意啊!终于在实习期间,学校要期中考试,安排了我们实习老师监考。  相似文献   

8.
6月11日,世界杯比赛进入第三天,中央电视台的《豪门盛宴》节目直播现场,当晚荷兰与塞黑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主持人张斌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尽管他只睡了4小时——当天早上7点上床,睡头一天的觉,11点起床,干这一天的活。他系着一条橙包领带,那是他最喜欢的荷兰队标志颜色。“我说这代表荷兰队,很多人说,你不能说喜欢荷兰队,你不能让白岩松说喜欢阿根廷。凭什么不能说啊?”张斌说,他策划了本次为期超过一年的央视世界杯报  相似文献   

9.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年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修改拾趣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新闻报道,都不能忽视修改。契诃夫曾这样说:“写作的技功,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投巧。”诗人梦家将他的诗寄给胡适修改,诗中有这样两句: “鸟莫许唱,清溪停了不流!”胡适改成了“鸟不许唱,清溪停了莫流!”把第一句中的“莫”与第二句中的“不”移了个位置,使两句都成了命令语气,增强了抒情性。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本来有这样几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写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时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演员张逸生同志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12.
刘茹岚 《新闻窗》2011,(5):107-108
在这个全民搜索,赏金猎人无处不在,现实与网络相互交织的世界中,有句话叫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把他发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13.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0年前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你知不知道,这位村支书前不久为家里人的事与人打架,差一点就‘进去’了?”我说:“真的不知道,这个典型是乡领导推荐的,村里的干部介绍的都是正面的素材。”这位知…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早年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人肉搜索"引擎之后,"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条什么狗."现在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1]近年来,"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龚晓飞 《视听界》2001,(2):53-53,55
用语准确,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特别是新闻报道,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成分,比如某报一记者,有一次到一家工厂采访,以一个老钳工为中心,精心撰写了一篇特写,稿子见报后,这个老工人跑到编辑部去找他,记者问:那篇文章怎么样?”老工人说::还不错,工厂里都很喜欢。记者又部:你呢,老工人说:“我个人很不满意。”,记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呢”,老工人说:“你写我回家刮脸,换衣服,梳头发,可我怎么梳头发呀?说着,他脱下了帽子,原来,他的脑袋光光的,是个秃顶,老工人接着说:“现在厂里的工人们都取笑我,搞的我很难为情呐”,这个例子说明,一篇文章,尽管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如果在细节上有一丁点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就会给作者或当事人带来麻烦。  相似文献   

16.
唐琼 《大观周刊》2012,(10):219-21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企业就是要赚钱,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周蔚华说:“一个企业不是单纯的赢利单位,利润最大化是一种过时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应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两种观点都对,都有道理,可我更倾向于后者。一个企业说到底是一些人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人。一个人必须挣钱才能活着,一个企业必须赢利才能生存。一个人在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时候,他必须挣钱,你让一个饿着肚子光着屁股的人去免费帮人做好事是不合情理的。因此,你对一个尚不能维持生存的企业说,你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你要追求实…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25日,整个湖南衡阳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数万市民自发地以各种形式祭奠、追悼抗日老英雄、“狼牙山壮士”葛振林。而在追悼会现场,一个40来岁的男子久久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他一边哭泣一边说:“爸爸,儿子对不起您,以前我不能理解您,恨您,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您是最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董惠安 《今传媒》2005,(3):59-60
就像时尚流行吹牛炫耀一样,我在这里也来一个声明:我是当代作家方英的同学。你不信?好,我现抖几件当年有关他贫贱之事为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同读于西北大学中系。那时虽不能说饥寒交迫,但穷困却是事实,冬天穿个光棉袄上身尽透风,挺难受。我问方英:“你的棉衣不厚咋就不显冷?”他神秘一笑,随之撩起四季通用的外衣,但见他棉袄上紧紧勒着一根草绳。  相似文献   

20.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