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奥斯丁以降,各国学者开始重视研究法的渊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把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混同起来。法的渊源可以分为法的初级渊源和次级渊源。法的初级渊源由资源和动因两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形成法律的源头。各种资源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法律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法的资源表示法律是指基于什么材料形成的,法的动因表示法律是基于何种原因形成的,法的资源与法的动因相互结合促成法的次级渊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的“硬法”渊源与“软法”渊源是环境法治建设的两种重要资源,如何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运用环境法的“硬法”与“软法”两种渊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态环境法治理想状态是文章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环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决定了在环境治理中需要运用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为此。必须加强环境法“硬法”渊源与“软法”渊源的沟通与协调,为实现一种“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的环境法治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刑法典中确认罪刑法定原则首先应该从法哲学中找理论根据。我们通过对法的形式要素以及罪刑法定原则理论渊源的分析,将法的形式合理性作为法哲学的一项原则加以提出,从而使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代债法的渊源及宋代债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债法就其渊源而言,主要由《宋刑统》、皇帝的敕令、条发事类、判例等重要部分组成;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家族法规和民间惯例也是宋代债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伴随着“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宋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作为交易法的宋代债法发展的强大动因。同时,宋代债法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和借鉴前代债法成果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法的构成是法的最基本的范畴,是一切法学研究的起点。法是由“理”、“势”和“事”构成。“理”即法的本质、法的内在的实质构成,包括法的内容、法的价值性、法的真理性和法的规律性。“势”即法的形式、法的外在的形式特征,包括法的执行力、法的强制力、法的制度体系、法的观念和法的秩序。“事”即法的过程、法的事实构成,包括法的制度事实、法的实施过程与法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名词解释:(20分) 1.国际贸易术语;2.发价;3.提单;4.信用证; 二、填空:(10分) 1.国际贸易统一法的两个渊源是( )和( )。 2.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是( )。 3.买方的义务是( )和( )。 4.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分为两大类,即( )和( )。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举行有关关税减让谈判,其名称叫( )。  相似文献   

7.
社会法学家们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法律,但视角不同,导致各自的“活法”内容有差异。庞德的理论观点是研究“活法”的开端,埃利希的理论则是研究的重点。庞德肯定了除国家制定法之外,还存在着法官法,法律和道德很难严格区分是法官法存在的原因。埃利希认为法的真正渊源是社会而非国家,许多保证社会秩序化的行为规则都是法。“活法”理论认为法源于社会有其合理之处,盲目扩大法的范围和法律的变动性,有其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社团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教授柯仑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社团学习法渊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由。非指导性教学”、“完整的人”构成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学习的五个阶段,却表现出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孙超 《华章》2013,(14)
法的客观方面的复杂性和我们主观方面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在“法是什么”的认识上产生分歧。历史经验表明,想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须综合法的各种共同特征,坚持均衡法的价值的三方面,进而才能正确阐述法的概念,明确识别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不当得利法是清季变法和民国民法典不当得利法的理论基础,并在后民法通则时期于学术界受到重视,苏联不当得利法对我国不当得利法及其解释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司法实践对不当得利法的态度则较为冷淡,与学理有着明显的疏离。我国不当得利法的解释,应当在对其渊源流变保持清醒认识和适当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审慎思考,在与现行立法框架和司法实践保持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