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受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新闻播音在保持它原有的特点外,开始逐步接近生活、讲求自然、生动亲切、简洁明快.尤其是主持人节目的大量出现,使得说新闻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听、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说新闻这种语言形式出现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说新闻同原有的播讲式、宣读式之间的艺术区别进行了阐述.同时,作为语言艺术形式,每一种都有他不同的受众群,作者提倡应该保持播音创作的多种风格,让播音艺术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闻播音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探讨了我国新闻播音的创新问题,提出新闻播音应朝着审美化、幽默化、方言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永明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F0003-F0003
从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内“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今说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播音主持的方向和潮流。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播报方式,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不同,但一致认为说新闻就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融入主持人自己的人生感悟、美学理想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分寸恰切、语流畅达。说新闻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播报方式上的创新,是新闻播音创新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播音主持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种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以政治思想为前提,新闻知识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为关键进行特殊的专业塑造与孺染。只有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素质与能力,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戢。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提出,无论是就其针对的问题,还是所倡导的发展方向,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主持人”本身存在的表述上的意义分歧和新闻本质特征的确定性,使“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角色在理论上虚化,而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付诸实践,因此,作者建议从播音业务范围内去考虑改进问题,从播音专业范畴去讨论问题,以避免和减少实践上的误导和偏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古典文论的“气韵生动”入手,由主体内在之神,客体外在之韵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从而阐明了播音者要立足于“通”,既将传统文化之“气”,又不乏时代之“韵”,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7.
“软新闻”通常又可称为非事件新闻 ,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和其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习惯性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它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也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和时限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 ,侧重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和倾向性的内容 ,是一种关于“面”的报道、“宏观报道”或称“组织性、观点性新闻”。“软新闻”因其“新闻质”是隐性的 ,往往主观色彩较浓 ,真实性难以把握。“软新闻”报道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 ,允许素材和新闻之间存在差异 ;但如果真实性“尺度”把握不好 ,则可能丢失信息 ,曲解事实 ;同时 ,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8.
搜集了大陆和台湾的新闻播音音频语料并进行了停顿方面的标注,旨在在数据对比的基础上揭示两岸新闻播音在停顿方面的差异。对两岸停顿类型、停顿位置、停顿间隔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台湾新闻播音的短停顿和中停顿远远多于大陆,无标点符号处停顿多,因此与文稿的结构符合度不高,停顿间隔短而密。此外,还观察到台湾新闻播音中存在的句尾逐字停顿的特殊现象,并对两岸新闻播音停顿差异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方媒体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匮乏现状,以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播音实验室资源和地方媒体资源,在《新闻播音》课程中加大实训时数开展实训教学。以地方媒体实际需要的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合理架构实训内容,准确把握实训项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播音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实践育人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新闻播音》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杜朋 《文教资料》2011,(33):216-218
本文分析了新闻播音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使新闻播音在真实准确的同时具有美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