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研究品位与内蕴,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沈从文研究成果在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可观的程度。文章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沈从文研究状况,分三个阶段:早期、空白期、繁荣期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沈从文研究者通过借鉴和运用现代跨学科文化理论眼光来审视沈从文及其作品,不仅有效拓展了沈从文戏剧、诗歌、书信、杂文等冷僻体裁作品的研究范围,大力加强了沈从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而且还把研究积极扩展至与沈从文及其作品紧密相关的电影、电视、文本翻译,以及沈从文研究者的研究等新的领域,从而使沈从文研究视域呈现出宽广宏阔而又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作品信息     
《文学教育(上)》2011,(19):158-159
沈从文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出版近日,一本沈从文的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书中披露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沈从文与语言学家王力的一次笔战,话题就是关于“古人的胡子”。1961年10月《红旗》17期上,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文学对外传播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征程,域外的沈从文文学传播与研究成果虽然在整体上不如中国,但其作品在域外传播时所引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对沈从文的系统研究之前,美国学者就已经撰写、出版了重点介绍沈从文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沈从文评传》、《沈从文传》等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译介成果也卓有成就。因此,就沈从文文学作品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目前国内的沈从文研究而言很有必要,而且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究城乡冲突的意义沈从文是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沈从文研究主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以沈从文早年的创作和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沈从文的作品缺乏斗争性和思想性,是空虚无聊的作品,尤其是对他的爱情作品中性的描写持批判态度。当代的沈从文研究更多的关注其乡村题材的作品,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研究成为热点,同时注重沈从文作品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将沈从文的作品与外国作家相比较。在此,笔者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一种批评思潮。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生态批评的视野研究沈从文小说,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生态批评热潮的一种表现。在生态危机的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生态批评的内涵、特征与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相契合,使得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得以可行。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视野,突破了沈从文小说研究中"人本"的传统模式,对作家及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估,这也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水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研究沈从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云》中传达的沈从文对人生的看法、自我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解读沈从文其他作品的钥匙。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水云》,展示关键符号的魅力,解读沈从文的别样世界。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书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书信研究开拓了沈从文研究的新领地,同时可能成为未来沈从文研究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生长点。其中作家关系、文学价值、学术价值等应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时,应从文本细读出发,整体观照,同时参阅他人的文字材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由国内知名评论家贺兴安撰写的专著《楚天凤凰不死鸟:沈从文评论》,即将由成都出版社推出。该书由王蒙作序,序言已发表在《收获》(1991年第5期)上,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可读性强,文字清亮,第一次就沈从文的主要作品做了全面的、分类的评价,并对沈从文作为文学艺术家、文化哲人的苦心求索,以及他的艺术观、人生观、哲学观做了整体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著作的外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沈从文文集》和编写《沈从文年谱》过程中,承美国圣诺望大学金介甫教授帮助,我编制了一份沈从文著作的外文翻译目录。此目以英译为主,其它语种因限于条件尚不完整,有待进一步查找。这份目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的“沈从文热”以及海外汉学界对沈从文研究的历史,对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将其书(篇)名、译者名、出版社(刊物)译出发表。  相似文献   

13.
对沈从文的研究我们往往注意到他作为湘西赤子淳朴、执著的一面,而《从文家书》使我们看到了沈从文作为湘西浪子的另一种形象,看到了他性格和创作中的游移因素。这种游移因素影响了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婚姻情感、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邓莹 《文教资料》2011,(36):57-59
随着对沈从文研究的逐步深入,沈从文与城市关系的研究开始被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与城市关系研究的梳理与讨论.试图更好地为沈从文研究打开思路,获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尘封了30余年的沈从文如老树新花,重放异彩;沈从文研究领域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杨玉珍的近著《东方神韵:东方文学与文化视野下的沈从文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以下简称《东方神韵》)开拓出了新的研究视阈,既是沈从文研究的新创获,也堪称比较文学领域里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化学、符号学理论方法,以沈从文的文化心理为研究对象,认为苗文化心理、自卑情结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只有熟识这一问题,才能对沈从文小说有深层的理解,也才能突破以往沈从文小说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分析、忽略文化心理分析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文坛沉寂四十年的因由:一是沈从文自身对政治的恐惧、厌恶,梦想远离政治,成为“超然的特立独行者”;二是沈从文先后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有过几次针锋相对的文学论争,建国后,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把沈从文划向了对立面;三是解放初,文艺界对待沈从文,从文人、作家间的论争转向了政治上的对立面的批判,使沈从文彻底地从现代文学的文坛消失而转向了古代服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与前期沈从文研究相比较,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内容日趋细致深刻,研究成果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细读精析、分体裁探讨和某些独特性内容剖析以及单篇作品研究方面;后者则鲜明地表现为各种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集、专著、研究资料汇编以及有关史料的补漏、编撰和考释等诸多形式。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